1,呼氣註意心窩。
準備練習時,要微微閉眼,先看鼻尖壹會兒,再閉眼看心窩,聽呼吸,不發出任何聲音。隨著每次呼氣,意念從喉嚨釋放到心窩,逐漸放緩,盡量拉長,每次呼氣的時間為每分鐘8-12次。吸氣時順其自然,不去想也不去知道。
如果練習時有雜念,就用計息法:只需數呼氣的次數,從1-10,再回到1-10,如此反復,直到雜念消退,即不需要計息。這壹步的訓練時間是每天三次,每次20分鐘。盡量固定每天的練習時間,很容易形成條件反射。如果不能固定時間,壹天三次是必不可少的。
練功3-5天左右,心窩感覺沈重,心窩感覺溫暖10天左右,第壹步完成,為第二步打下基礎。在這壹步中,沒有訓練基礎的人可能會出現頭暈、腰酸、呼吸不自然、舌頭不習慣碰到上顎等情況。
這些都是剛開始練習時不熟悉的現象。只要堅持按要求練習,就會逐漸熟練,各種不自然的現象也會逐漸消失。脾胃虛寒、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人,在練習這壹步的過程中,可以逐漸增加食欲,精神煥發。
2.意向追隨丹田趨勢。當第壹步練習到每次呼氣都感覺心窩發熱時,就可以按照意圖進行了。每次呼氣時,從心窩流出的熱氣流會逐漸向下延伸,逐漸向腹部(下腹部)移動。但壹定要註意放松自然,不能太過刻意和草率。
如果每天練三次功夫,每次半小時左右,大約10天,每次都能感受到壹股熱流在呼吸中流動的感覺。此時,小腹可有汩汩聲,氣增多,食欲增加,大小便異常逐漸正常。
3.通過調整呼吸來關註妳的腹部。
下壹步,當每次呼氣時腹部都有熱流下沈,腹部溫熱發熱時,有意無意地停止腹部的呼吸,也就是停留在腹部,不必太在意呼氣。每天練三次功夫,每次40分鐘左右。這壹步大概需要40天的鍛煉,妳可以感覺到腹部有壹個“氣團”在形成。
隨著功夫的積累,氣團逐漸增大,小腹飽滿有力。有時會出現陰道瘙癢、會陰搏動、腎區及四肢發熱等。這些現象或感受可以因人而異。壹般患有失眠、陽痿、月經不調、排便異常者,可逐漸好轉。
4.別忘了幫助州長。
當腹部的真氣富集到壹定程度,就會順著脊柱往上走。此時,頭腦必須跟著它往上走,不能被其他事情分心(別忘了);當它停在某個地方不再往上走,甚至後退的時候,不要有意引導它往上走(不要幫它)。
因為上升的速度完全取決於腹部中氣的富集程度,腹部越豐富,向上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向上運動停止,甚至倒退。上到後腦勺的“玉枕關”時,往往很難打通。可以用看頭頂的方法,壹般可以過玉枕關。這壹步是關鍵的壹步。
每天的運動次數可以適當增加到4-5次,每次大約需要1小時。壹般壹周之內,氣流就能通過“玉枕關”。這個也因人而異,最快的能壹下子過去,力度也猛;第二必須是幾次;慢的要幾天;個人可以因為特殊情況很長壹段時間很難通過。
在練習這壹步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腰背有力、頭緊的情況,這是闖關前的征兆,不能放松疑慮;通關後(尾巴、脊柱、玉枕)自然心曠神怡。通關後,呼氣時熱流直下腹部,吸氣時熱流越過頭頂至口部,形成任督循環(即“小星期天”)。
至此,凡患有頭暈耳鳴、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經不調、心慌氣短、精神恍惚等癥狀者均可得到明顯改善,長期堅持有望康復。不生病的人也可以輕盈敏捷,精力充沛。
5、申遠蓄力育活力。
任督循環形成後,壹般仍意在小腹,其他經脈也可陸續開通。如果頭頂有力量,可以換到腹部(大腦中),靈活掌握。訓練時間還是壹天三次,每次壹小時左右。
這期間頭皮會癢,舌尖會顫抖,有電流全身會跑來跑去,有螞蟻爬來皮膚會癢,眉毛鼻梁會緊張,環頭會繃緊。也會因人而異,不要害怕,也不要追求。大概過了壹個月,各種動作自然會逐漸平靜下來。之後各種慢性病都能得到明顯改善或治愈。
動態鍛煉:
1,人樹雙修
找壹棵距離30厘米左右的大樹,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手扶住樹。樹的白氣從左臂外側吸入到背部,從右臂外側吸入樹內。吸氣和呼吸配合,與樹形成壹個封閉的循環氣場,36次為正數。然後從左臂內側將樹氣場吸入胸腔,從右臂將樹氣場吸入胸腔,循環24次為負數。
2.雙手上下移動樹9次,測量樹的氣場,體驗樹的高端和低端的不同氣場。熟練壹段時間後,明顯感覺到樹的高端和低端。由於密度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空氣感覺。
這項技能大大提高了雙手測量氣體的靈敏度。可以用手去感受各個臟器的病變,用自己強大的氣場去為人治病,給患者帶來福音。站在樹前50厘米左右,吸入白色氣體,當它進入肺部壹小會兒,呼氣,呼吸36次。
3.肘部向下彎曲9次,肘部左右彎曲9次。然後彎曲雙腿,左轉18次,右轉18次。這壹招利用了樹的強大氣場來彌補自己。可以增加練習者的五臟六腑的功能,調節內部系統的無病功能,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效果。
分類:
1,以靜態為主
站著不動,坐著不動或躺著不動,這樣可以集中註意力,以壹種特殊的方式呼吸,促進循環和消化的功能。
2.以鍛煉為主,壹般采用溫和運動、壓高蹺等方法,堅持經常鍛煉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