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如何安撫我的神經?
什麽是“上帝”?中醫認為精、氣、神是生命的三寶。神是人類生命活動的整體外在表現,也指精神意識活動。《黃帝內經》說:“神是水谷的本質。”換句話說,神是以精為基礎的,所以也叫靈。精氣充足會使精神旺盛,精氣不足會使精神衰竭。神是整個人類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即人的精神狀態和思維活動。古代保健專家強調:神強,會長壽。這裏說的“精神強”,其實是指大腦健全。只有大腦和心靈健全,才能主宰生命活動、臟腑協調、肢體運動和五官,全身處於陰陽平衡的正常生理狀態。所以精、氣、神是健康長壽的基礎,調養的關鍵是養神。精神是通過身體的形態動作、面部表情、語言氣息等表現出來的。而且古人所謂的精神和本質,與現代人的精神心理活動基本壹致。我國古代思想家都強調神在人類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認為“得之則神興,失之則神亡”。什麽是“養神”養生,中醫有“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精修,精修不如養神”的說法。所謂“養心”,就是調整精神,平衡心態。適當養心可以使人心情平和,氣血通暢,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生活規律,養好精神。”中醫認為養生分為“養生”和“健身”兩部分。如果只註重養生,加強飲食營養,而不懂得、不善於養心,是很難健康長壽的。從古至今無數的例子表明,心胸狹隘,斤斤計較個人得失的人是鳳毛麟角,但心胸開闊,樂觀向上的人往往能享長壽。“以酒為漿,肆無忌憚,壹醉方休,入其室,竭其精,散其真,不知如何盛,時不時,快其心,活其樂,活其無節制,故將半百而衰。”“養神”的重要性中醫認為,“神”在人的生命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靈樞天年》說:“神不在者死,得神者生。”“上帝”是生命的主宰。《論蘇文陵蘭秘典》說:“心為君之官,神明出道...所以主人平安,健康長壽。”說明精神心理狀態直接影響人的生命活動和健康維護。所以中醫養生把“養心”放在第壹位。古往今來,醫家、道家、養生家都非常重視心理調養以及心理治療和心理養生的作用。名醫史天吉寫過壹首《消病歌》:“人可能天生氣血虛弱,得病不樂。生病的時候壹定要開心,但是妳生病了。心臟病也會吃心藥,心會不快樂,心會空虛。來唱我的快樂歌吧,這是長生不老藥。”神只可得,不可失,只可安,不可亂。如果傷了心智,就會導致心智衰退。如果妳失敗了,妳會忘記,失眠,多夢,心煩意亂。分心導致瘋狂,甚至昏厥。安神者七情適度。喜、怒、憂、思、悲、懼、震,各有法度,適可而止。“喜傷肝,怒傷脾,悲傷肺,恐傷腎”。五臟渙散,心神衰弱,導致各種疾病。現代醫學也證實,人類50% ~ 80%的疾病是由精神緊張引起的,如高血壓、心動過速、神經衰弱等。總之,祖國的中醫講究的是養生和精神。神的充耗關系到人的健康長壽,養生要養神。如果人們能夠遵循古老的格言,修德,培養他們的性,培養他們的感情,並集中精力於他們的大腦,他們可以享受長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