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不吃肉是不可取的:長期不吃肉會導致體內各種營養素的缺乏,長期缺乏營養素會給身體增添壹些“煩惱”。
如果長期不吃肉,缺乏維生素B12,皮膚等身體機能會受到影響,導致加速衰老;蛋白質攝入不足,無疑會影響身體強大的免疫力;缺乏血紅素鐵補充,引起缺鐵性貧血等壹些問題;這些問題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凸顯出來。
換句話說,“長期不吃肉”的觀念對養生有誤解,不可取。
豬肉是好肉:《中國食物成分表》數據顯示,豬肉中維生素B1的含量是羊肉、雞肉的5倍以上,是普通牛肉的4倍以上。而且瘦豬肉所含的血紅素鐵、維生素A、優質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同樣顯著,吸收率高。
我應該每天還是每隔壹天吃豬肉?這個問題沒有唯壹的答案。請根據妳的飲食制定壹個肉類計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每周食用畜禽肉280-525g,每天食用肉類40-75g,適量食用不同種類的肉類。
每天可以少量吃豬肉,吃壹點瘦肉沒問題;如果妳今天吃魚,雞肉或其他肉類,妳可以不吃豬肉。隔壹兩天吃壹次是沒問題的,至少能滿足單日推薦的肉類食用量。
鑒於現代人的生活,不建議大家每天都吃肉,尤其是豬肉、牛羊肉等紅肉。也建議妳選擇高蛋白低脂肪的魚、蝦、海鮮和去皮禽肉。
吃豬肉的時候要強調壹些問題:豬肉可以吃,但是要吃“上等部位”:
是的,雖然豬肉可以吃,但是妳要“選擇吃”。豬肉瘦不吃肥肉,肥肉含飽和脂肪酸多。經常大量攝入對身體不好,會進壹步加重肥胖、高血脂、痛風的問題。
另外,內臟肉可以“少吃”,因為其中所含的維生素A和血紅素鐵確實是“壹流的”,限制次數更健康。每周吃不超過兩次,每次不超過50克。
要煮豬肉,請這樣做:
豬肉烹飪時,建議選擇“無額外油的烹飪方法”,類似於煮、燉等低溫烹飪方法,減少脂肪攝入,還原肉的真實味道。
另外,在煮肉的過程中,請嚴格控制鹽的加入量。肉類本身含有的鈉不低,要註意撇去表面浮油。
烹調肉類時,請盡可能搭配素食,尤其是那些高纖維、低脂肪的食材;新鮮蔬菜、蘑菇食品、豆制品都是不錯的選擇。
最後提醒大家,無論吃什麽樣的肉,品嘗什麽樣的美食,請限制自己的攝入量,單日吃肉量要控制在“40-75克”以內。
豬肉,壹種美味家常的肉,壹定不能吃,少吃是規矩;可靠的烹飪和健康的飲食,請“吃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