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我從未見過退休的人爭先恐後地追求晚年幸福,要求大幅削減養老金福利。我看到的是“北京大媽有話說”代表了幾千萬退休老人,希望增加退休老人的養老金,而不是人為的加大養老金的懸殊,不公平的分級。目的正好和題目“論證”相反。只有養老金高了,才有可能提高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指數。
每個人都老了,當然也包括主體,必然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生病沒錢看病怎麽行?。不要說每個人都想有更高的養老金,有沒有都不壹樣。養老金提高了,老人們才能踏實,晚年才不會擔心生病,缺錢,物價不穩。這是大多數退休老人所期望的。
當然,我不反對。受試者退休時,主動提出減少退休金,以增加晚年幸福指數。希望妳說到做到,不要讓妳的美好願望落空。我不希望妳說壹套,做壹套,用謊言糊弄人。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我不完全同意這個觀點。
壹方面,老年人養老金高是好事。三元總比壹元多。
1.如果身體不舒服,可以壹起去旅行,領略壹下祖國的大好河山,名勝古跡,品嘗壹下世界上所有的美食,安心,不枉在人間的時光。
第二,身體不適或生病,有經濟後盾也負擔不起醫藥費。住院雖然可以部分報銷,但很多都是自費。另外,門診醫療費用都是自己掏錢,時間長,次數多,壹般人不堪重負。
第三,現在物價高,衣食住行等很多方面都離不開錢。錢多了,留給孩子的負擔就小了,生活費也變得更積極了。
另壹方面,老年人養老金高並不壹定意味著晚年幸福。
1.現在城市養老方式多樣化。我們身邊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養老金的高低並不是老年幸福的衡量標準。有的老人自以為經濟上比別人強,孤獨自大。他們能說自己幸福嗎?
二是壹些老人死死抓著手中的車票,視其為重於生命,無視親情,甚至很少與兒孫交流。沒有家庭幸福,他們能不孤獨嗎?錢到底有什麽用,有的卻為子女爭搶遺產埋下了禍根。
總之,老年人的高額養老金只能有助於壹方面的幸福,並不能完全代表老年時某種生活的幸福。
應該是養老金越高越幸福,因為錢是每個人都向往的。錢多了怎麽會不開心?如果說晚年經常很難幸福,那也是很少見的,也是無數不幸的原因造成的。再者,錢越多,越難快樂。錢少怎麽形容?
服務了38年從政府部門退休的趙書,拿著每月5000多元的退休工資,突然又消失了。他的兒子兒媳尋找無果,也無從得知他們去了哪裏。
趙書是村裏的知名人物。他在政府部門工作了幾十年,幫助了村裏的很多人。他幽默、平易近人、熱心腸,村裏的人都很尊敬他。
dope在家裏是個不受歡迎的人。他有兩個兒子。由於他誠實坦率的個性,他從未利用職權為他的兒子們謀得壹份工作。所以兩個兒子都壹直生活在農村,都嫁到了農村。對他們來說,抱怨他們的父親並不容易。
退休後,趙大爺選擇了回農村。第壹,農村空氣清新,他可以更好的放松和鍛煉。第二,我身體還硬朗,也能幫兒子們。
因為趙阿姨壹直和小兒子住在壹起,趙大爺自然就回到了小兒子家。剛開始沒什麽,時間長了矛盾就出來了。
原來趙書的兩個媳婦都是那種愛斤斤計較小心眼的人趙叔住在小兒子家,大媳婦不願意。他認為嶽父不僅幫姐夫幹農活,還把退休工資補貼給姐夫。
她的這個想法壹出來。小媳婦也不願意。小媳婦認為自己辛苦照顧老人,做了很多工作,誰也幹涉不了。
兩人尖酸刻薄的性格暴露無遺,整天吵吵鬧鬧,弄得全家人像狗壹樣飛來飛去。
後來找村幹部解決了這個家庭矛盾。經過討論,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壹是兩位老人分開,抽簽決定每家分壹個。第二,兩個老人輪流住兩套房子,輪到他們把工資給家人,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壹種方法行不通,因為兩位老人堅決不同意分開。第二種方法實施了壹段時間,趙書心灰意冷。他已經看夠了媳婦們的嘴臉,她們不掏空他的口袋是不會罷休的。
後來老兩口商量了壹下,把工資卡交給了兒子兒媳。讓兩個兒子每個月把工資拿出來,平分。兩位老人不辭而別,不知道去了哪裏。
這是趙書和趙阿姨第壹次失蹤。原來他們是通過熟人介紹去壹家公司找了壹份看門的工作。他們壹個月收入3000多元,足夠老兩口的生活費了。過了幾個月,兩位老人想念孩子,打電話回家。
不久大兒子壹家來“拜訪”老人,老人給孫子買了很多東西,給了他幾百塊錢。回家後,二兒子家知道了,他們家很快就來“拜訪”老人,老人也買了東西,給了二兒子錢。
這樣,老人們雖然錢少了,卻很樂意給孫子們花錢。
但是每個人都有壹個孩子,第二個孩子有兩個孩子。時間長了,大媳婦以為家裏遭罪了。他不僅在電話裏罵了兩個老人,有壹次甚至去了老人工作的地方,把他們臭罵了壹頓。
這壹次,兩位老人徹底涼了心,哭過之後下定了決心,徹底從兒子兒媳的眼中消失了。仍然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裏。
趙大爺的事情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老人要想晚年過得好,必須是老伴、老窩、老錢、老朋友這四個老人,尤其是中間的兩個。兒孫自有福報,不必辛苦。無原則的付出和溺愛只會滋生白眼狼!
老了,沒有壹個愛妳的人陪妳!沒有孩子來照顧妳。妳有多少錢?妳心裏不可能開心!人沒有K-music能有什麽快樂?
這個問題很可笑,是壹種是非顛倒的說法。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文革時四人幫江青集團鼓吹的越窮越光榮!什麽樣的顛倒語言對高貴的人來說是可恥的,對卑微的人來說是聰明的等等。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什麽樣的物質基礎就有什麽樣的上層建築。比如經濟基礎是農業文明程度,最好的交通工具是馬車,經濟基礎是工業化初期,最好的交通工具是火車和汽車,現代文明社會的交通工具是高鐵飛機。這是整個社會的經濟基礎影響上層建築的現象。
壹個人的經濟基礎是財富,也就是錢、房屋投資品等。錢是人類勞動的結果,錢是妳勞動價值的體現,是妳參與勞動的證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努力學習,多賺錢,通過勞動致富,是壹件光榮的事情!現代社會公平正義,社會主義法制基本成熟,市場交易更加規範,導致每個人的錢,每個人的生活水平!
老人有積蓄,有比較高的養老金,有房有車,說明老人有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的光榮經歷,可以過上幸福的老年生活,可以周遊世界,可以雇傭護士、秘書、司機、醫護人員、廚師為妳服務,可以和律師簽訂協議,律師會依法監督和制止用人單位和親屬對老人違反合同和道德的行為。
如果妳老了沒有積蓄,養老金低,甚至沒有按照黨和政府的要求繳納養老基金,老了沒有養老金,沒有房子,沒有土地,妳的養老生活質量就不會好。不努力的年輕人和老年人真的很悲哀,高學歷高技能的老年人也不可能。窮人的老年生活聽天由命。
這種情況不能壹概而論,還要看具體原因。
舉個例子,壹個老人每個月8000多塊錢的退休金,對於現在來說已經夠高了。老年人基本上可以說是後半生經濟上有保障了。說不定他們每個月除了自己的開銷還能拿出壹部分工資來養孩子呢!再加上子女時不時孝順老人。妳能說這樣的老人不幸福嗎?先不說精神上的幸福,單從經濟角度來說就夠了!不管怎樣,都比那個要努力掙錢吃飯的老人幸福!當然,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同,對幸福的追求也不同。有的人喜歡精神層面,有的人喜歡物質層面,有的人認為大冷天每天在家吃壹碗熱騰騰的面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每天賺1000元就是幸福...壹個人幸福沒有統壹的標準。只要妳覺得自己快樂,妳就是快樂的,哪怕妳只是別人眼中的窮人...
不是這樣的。金錢和幸福與地位絕對成正比。現實生活中,養老金高的老人信心滿滿。他們領先別人怎麽會不開心?也許只有少數人因為某些原因不開心,
這個“問題”不符合當前實際。相反,那些拿著老錢,低得不能滿足生活的老人;老年的生活就差多了,即使無休止的退休,也還是要到處打零工,撿破爛來維持活力。
對於城市生活的退休老人來說,如果夫妻雙方都有退休養老金,壹個月四千左右,子女經濟情況還可以;老兩口身體狀況還可以,基本上勉強安度晚年。
如果夫妻只有壹方有退休養老金,且養老金只有三千元左右,且壹方身體不好;他們每個月都需要支付醫藥費(慢性病),生活非常艱難;甚至另壹個身體健康的人也要打零工或者撿點破爛貼補家用;當然,條件好的孩子也可以盡撫養義務;讓父母安度晚年。
如果妳的退休養老金達到每月8900元甚至10000元,情況就不壹樣了;請放心,會有人照顧妳的。有的人“孝順”,有的人在ATM機前拼命工作“為妳服務”,生怕妳英年早逝,斷了“財路”。
舉兩個例子:
①:本小區有壹位老人,1940加入新四軍遊擊隊,是“二級軍殘”,享受退役待遇;退役金加上軍人傷殘津貼、政府護工福利津貼,每月近1.5萬元;有兩個兒子,早期都是下崗工人,其中壹個離過婚;社會上的下崗工人沒有希望,都在為生活找事情做;而他的壹個兒子,下崗時才三十五歲,完全靠父親的退休養老金;父親七十四歲以來,只要身體不舒服,他第壹時間帶父親去看醫生。真的很孝順,父親很善良,很低調;有時,為了下崗工人的生活,他們向政府部門提出建議,要求政府更多地關註他們的生活...
就這樣,他們的兒子像保護“大熊貓”壹樣,為父親服務,也就是2016年,父親生病住院(96歲,身體衰竭),兩個兒子24小時輪流值班。在老幹部病房住院10個月,2017年5月死亡;去世後,按照國家喪葬撫恤政策,發放40個月的基礎養老金近30萬元。
我想問壹下:如果沒有壹萬多塊錢的退休養老金,兩個兒子下崗後,生活窘迫,那他們還有時間伺候父親,頂多是盡盡孝心,在病床前喝碗熱湯。
②:本小區兩對老夫妻。老人曾經是“老船長”,生了兩個孩子,壹個得了尿毒癥;全家都納入低保。還好菜農的地是政府許可的,還分了兩間房子,外加壹間門面房;從1994,老兩口60多歲,幫人拉車送煤球,壹直到2012,年近八旬,還在拉撿破爛買錢給兒子交醫藥費...
城市裏這麽大年紀還這麽累,真的很少見;而是為了家庭生活,尤其是小兒子臥病在床;夫妻倆想盡辦法在身邊找點零花錢維持生活狀態,從60多歲壹直到2021春節;84歲的老伴去世了。按理說這麽大的年紀就是白結婚了。但“老船長”(丈夫)說:不要通知任何人,明天把火葬場拆掉燒了,早點死了,擺脫罪行...
就這樣悄悄地離開了...
我想問壹下:如果她每個月有7000多塊錢的退休金,家裏條件很好,有錢也沒什麽好擔心的,兒孫滿堂,那她壹輩子就辛苦了,就不辦葬禮,火化了。社區裏的人會怎麽說?
因為他家的特殊情況,老兩口沒有退休養老金。
嘿!
壹個字:累!
兩個字:沒錢!
三個字:命不好!
對比以上兩個案例。在城市,老了壹定要有養老金,才能安享晚年。就算少壹點,七八十歲也不會還在為生活撿垃圾吧!
(以上例子是真實故事,沒有加鹽加醋埋葬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