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孩子不愛吃,厭食怎麽辦?

孩子不愛吃,厭食怎麽辦?

作為父母,常常擔心飯菜好吃,孩子就是不吃,不聽。全家人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麽辦。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是什麽?讓邊肖告訴妳如果孩子不喜歡吃該怎麽辦,以及父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不愛吃怎麽辦?

媽媽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煩惱:別人家的寶寶吃得津津有味,自己家的寶寶到了吃飯時間卻拖拖拉拉,吃什麽都不感興趣。甚至連哄帶騙都無效,甚至出現偏食、拒食。吃飯往往是孩子和父母矛盾的焦點。壹方面是父母像魔鬼壹樣逼迫,另壹方面是孩子含著眼淚不願意吃或者咽下飯。這種場景在有學齡前兒童的家庭中並不少見,家長對這種累人的拉鋸戰也無能為力。目前,厭食已經成為獨生子女的普遍問題,尤其是1-2歲的孩子,5-6歲的孩子厭食趨於普遍。孩子厭食的原因是什麽?

不良飲食習慣

對於幼兒來說,零食的誘惑是非常強烈的。非用餐時間,巧克力、蛋糕、零食滿足了他們對甜味的渴求,同時也填飽了肚子,導致血液中血糖含量過高,沒有饑餓感。吃飯的時候沒有胃口,兩餐之間餓了,又再壹次用零食和糖果充饑,這樣本末倒置,形成惡性循環。飲食習慣是引導孩子正常飲食的最大障礙。

對於幼兒來說,零食的誘惑是非常強烈的。

消費不夠

現代家庭受到生活環境的限制,孩子之間的交流沒有過去那麽頻繁。很多孩子沈迷於電視和電腦遊戲,被困在狹小的空間裏,缺乏足夠的戶外活動,無法完成高能量消耗,自然不容易感到饑餓。

生活節奏加快導致的進餐時間紊亂

父母忙於事業,無法正常為孩子提供食物,以至於孩子餓了也沒飯吃,生活方式極不規律。在壹些家庭中,父母自己也不願意遵守規律的用餐時間,想吃什麽就吃什麽,錯過了正餐也不在乎,甚至用餅幹和面包代替,這在很大程度上給孩子樹立了負面形象。幼兒正處於探索和認識世界的階段,模仿能力很強。在幼兒眼裏,父母是最容易接近的模仿對象,他們的壹言壹行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疾病導致兒童厭食。

兒童厭食是因為缺鋅、鐵、鈣、貧血、胃病、消化不良等疾病,導致消化功能下降,影響食欲;那些患有消化系統疾病或其他慢性病的孩子,壹方面是出於身體不適,另壹方面是因為服藥影響了食欲,心身不適加重了厭食。此外,孩子容易出現咽喉炎,吃飯時的局部疼痛往往會讓孩子“因噎廢食”。另外,有些食物過敏反應,即使面對非過敏食物,也會讓孩子厭食。

第二頁?/(***2頁)

精神和心理因素

這個因素往往被父母忽略。比如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吃飯時批評和責罵孩子。孩子自身的因素,比如受到驚嚇、過度緊張或興奮,都會讓他們抗拒食物。還有壹些孩子因為剛上幼兒園入園時心理暫時無法適應,不願意吃飯。因為這種心理變化不容易被察覺,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導致孩子吃飯時很緊張。

饑餓是最好的廚師

給孩子壹個時間限制。如果他吃不完,就會悄悄地把食物拿走。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定時定量進食,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控制兩餐之間的零食,在非正常用餐期間,孩子餓了千萬不要給零食。

要求家人統壹行動,偶爾做出讓步或讓步,以後很難彌補。

用美味的食物吸引孩子,註意食物搭配和豐富的色彩,保證其新鮮度和多樣性。

選擇壹些圖案生動、大小合適的餐具,適合孩子抓握。這些輔助材料也是刺激孩子食欲的方法之壹。

適合兒童抓握的餐具

適當增加孩子的活動量,多給孩子安排壹些戶外活動,可以促進孩子的新陳代謝,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

孩子厭食不是沒有道理的。學會了解孩子的習慣和心理後,就可以預防和解決孩子厭食的問題。給孩子營造壹個愉快和諧的用餐氛圍,盡量創造壹個安靜舒適的環境,讓孩子保持輕松。不要在飯桌上訓斥甚至懲罰孩子,增加他們的心理壓力,也不要強迫他們吃飯。妳應該采取自然的態度。在孩子說“夠了”的時候尊重孩子的意見;當妳說“不”的時候,妳可以把食物拿走。吃少吃多其實對孩子沒有太大影響。

找出孩子厭食的原因後,首先要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教育,安排好飲食:每天盡量使食物多樣化。谷類、肉類、豆類、蔬菜要合理搭配;其次,讓孩子規律飲食,克服吃零食的習慣,讓孩子多做戶外活動,多喝白開水,尤其是涼白開水,促進新陳代謝。此外,每天服用含有適量乳酸菌的制劑,增加有益菌群,保護胃腸道,幫助孩子提高食欲,增強腸胃功能和免疫力。在日常的餐飲中,食欲波動是正常的。孩子壹歲以後,隨著生長速度的減緩,食欲也會降低。在生長高峰期前夕,兒童的食量通常會增加。只要孩子健康,就說明營養夠了。重要的是在成長初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對待食物的態度,他們養成的良好飲食習慣會影響他們的壹生。

結論:其實每個孩子都會有壹段時間不愛吃東西,家長不要太著急。對於不愛吃的孩子,不要因為怕餓就給他吃零食的習慣,這樣孩子就不會吃了。讓孩子明白吃飯的重要性,不要養成厭食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