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葛洪的主要經歷

葛洪的主要經歷

葛洪出生在江南。13歲,喪父,家境貧寒。他靠砍柴換紙和筆掙錢,下班後抄書學習,經常到深夜。所以村裏人稱他為抱園人,於是他以“抱園”為名。他性格內向,不善於交友,只關起門來學習,涉獵廣泛。祖上在三國吳時,先後擔任禦史丞、吏部尚書等要職,被封為壽縣侯。他的父親毛繼續為吳效力。吳死後,壹開始在晉做官,最後遷到少陵郡,在那裏做官而死。贊的第三子葛洪受到父親的寵愛。十三歲那年,父親去世,他從家庭中跌落。他“饑寒交迫,俯首耕田,承星騎草,從不進攻。”.....降薪賣了給紙和筆,在牧區紮營,用柴火寫書。.....總是缺紙,每次寫都有字反復,人家看得懂。“葛洪波的祖父葛玄,師從煉丹大師左慈學習道教,並將煉丹術傳授給弟子尹正。葛洪在16歲左右拜鄭為師。因為他致力於學習,所以很受尹正的器重。尹正的神仙思想和隱逸思想對葛洪的壹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此後,他有意退隱山林,研究煉丹,著書立說。

十六歲開始讀《孝經》《論語》《詩詞》《易》等儒家經典,特別喜歡《神仙修煉之法》。自稱:少善魔,負步,不畏艱險。每次聽到不壹樣的東西,都覺得開心。我不為我破碎的笑容感到難過。在向尹正學習煉金術後,他受到了高度重視。據說“弟子五十余人,但只有其余的看過當時的經典,黃三的內文和枕中五行,其余的不準看這本書的第壹個書名”。

西晉泰安元年(302年),他的老師知道了姬姓天下大亂,江南將要沸騰,就帶著弟子入朝,往東邊的霍山去了,葛洪卻留在丹陽。金永興元年(304年),葛洪加入了吳興太守谷米的軍隊,並擔任大將軍、校尉。因在施秉抗擊農民起義軍有功,被封為“富博將軍”。次年,石冰事件平息,葛洪辭職去洛陽尋找煉丹術之書。由於在江東作亂,他的歸程被切斷,滯留在徐、虞、荊、湘、江、廣州之間。泰安二年,張敞、施秉起兵,都督洪仁為大將軍。由於他積極鎮壓叛亂,他搬到了富博。事變平定後,洪“奮不顧身,卸甲而去,洛陽尋異書,不計功勛。”但因“全國大亂(指“八王之亂”——領袖註),北路不通,陳敏反江東,歸土格。”就在這左右為難的時候,恰巧他的老朋友韓吉是廣州刺史,要他參軍,擔任先遣。葛洪以為可以避免南方的混亂,於是欣然前往。沒想到,韓吉被他的敵人李國殺死了,所以他在廣州呆了很多年。深感“榮者勢利,臂如送客,既甚不尋常,不可留。”隆隆作響的會消亡,輝煌燦爛的會消亡,如果有春花,也會在壹瞬間枯萎。如果妳不喜歡它,妳就會失去安寧。遺憾、恐懼和顫抖,什麽都不說是不夠的。“這是拋棄世俗事務,決心在喬松的方式,采取食物和滋養自然,實踐玄學和寧靜。於是他拜師鮑敬,跟隨出家,深得鮑敬器重,並許配給女兒包谷。建興二年(314),回到家鄉,隱居山林繼續寫《抱樸子》。

建興四年(316),還桑。東晉建國後,他銘記舊功,封關內侯為二百邑。鹹和初(326 ~ 334),司徒王召填州主簿,調司徒魏,遷咨參軍。甘保還推薦他為散騎常侍,收到了很大的作品,但洪不肯辭官。泰寧三年(325),好友甘寶極力推薦他擔任國史官,堅持不上任。後來生活所迫,他當了顧問,參軍了。而我壹聽說腳趾頭出朱砂,就求了壹句,於是領著子侄們壹起去了。

仙和二年(327年),葛洪聽說交趾產朱砂,請求任命為勾樓(今廣西北流縣)。經皇帝許可,他南下赴任,途經廣州,與鄧嶽刺史會面。鄧告訴葛,他所管轄的羅浮山有壹個叫仙人洞的地方。相傳秦朝的安其盛在此山吃了九根菖蒲,升天了。鄧嶽表示願意為他提供在這裏煉丹的原料,於是葛遂決定停止赴約,隱居羅浮山。與此同時,提議葛洪為東關太守,但葛辭職了。他在朱明洞面前建南安,練煉丹,著書講學。因為讀書人越來越多,修建了東、西、北三座寺廟(東九天寺、西黃龍寺、北脆泥寺)。南下廣州,是鄧嶽刺史留下的,卻以羅浮山煉丹告終。在山中的歲月,我壹直悠哉悠哉,作品層出不窮。卒於東晉興寧元年(363),享年81。

相傳葛洪夫婦還在南海西樵山和廣州粵港醫院(今三元宮)學習煉丹和醫學,並經常在民間行醫。葛洪壹生著述頗豐,《抱樸子》是他的代表作。本書分為內外兩部分。內篇共20卷,論述神仙方子,養生延壽,祛邪卻除邪,總結了晉代以前的神仙方子,包括守壹,行氣,導等。,為醫學積累了寶貴的資料;外篇,50卷,論述世事得失,世事隱晦,闡述其社會政治觀。該書將神仙道教理論與儒家思想聯系起來,首次將儒道兩大哲學體系融為壹體。抱樸子的出現對道教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