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請大家討論壹下中國企業常見的廣告誤區有哪些?

請大家討論壹下中國企業常見的廣告誤區有哪些?

誤區1。太迷信廣告了。

現在基本沒有完全不相信廣告的企業了。相反,有很多企業過於迷信廣告,不在乎廣告的成本。很多企業家認為,壹個品牌是靠廣告做出來的。只要有錢打廣告,就可以做品牌。

然而,壹些國際品牌更喜歡使用最合適的溝通方式。廣告只是他們考慮的壹種方式,其他如公關、直銷、市場生動性、推廣也是他們考慮的對象。

如果綜合運用各種策略,不僅能少花錢,還能襯托紅花綠葉,在打開知名度的同時樹立良好形象。就像壹個人,既給人有錢的感覺,又讓人覺得有品位,有內涵。

大規模的廣告投放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品牌知名度,促進產品銷售,但這種廣告往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廣告費浪費了壹半,卻不知道浪費在哪裏了?”國內某權威市場調研報告顯示,廣告投入翻倍,平均市場份額僅增長3.5%!企業指望靠高額的廣告投入獲得穩定持續的市場份額,可能只是壹廂情願的夢想!

誤區二。虛假廣告

同時,作為壹個專業人士和壹個消費者,我認為誇大廣告也已經成為壹個公害。企業不去努力做高質量的產品,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做虛假廣告上,這就是典型的說壹根稻草是金條的現象。

廣告應該保證產品的質量和消費者的期望能夠保持壹致,甚至高於或者遠遠高於消費者的期望,給消費者壹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妳實際上擁有的比消費者期望的更多,因為消費者的期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妳的廣告。承諾越重,消費者的期望越高;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當妳的承諾沒有兌現,或者消費者認為妳的承諾沒有達到他的預期要求,消費者就會對品牌失去信任,可能再也不會購買妳的產品。

當妳在保健品店或專櫃轉了壹圈,就會誤以為自己進了藥店。每壹個保健品都在拼命宣傳自己的補腎、養顏、降血壓、增強記憶力和免疫力的功能,幾乎是包治百病。打開報紙,房地產廣告,尤其是拍賣廣告,可以把壹塊荒地誇成花園。本來離市中心幾十裏,說是五分鐘就到了(這是把飛機當交通工具的結果)。本來說年底才能交房,但是3月份就順利完工了。這是今天保健品和房地產出現行業信任危機的根本原因。

這樣的廣告投放越多,企業只會死得越快。

誤區三。廣告錯位

也有廣告根本沒有目標群體的定位,就像拍攝壹樣。完全沒有目標,既浪費* *又浪費信心。

關於目標消費者,這個問題可大可小。年齡大到把年齡定在0-99簡直是笑話。如果妳想全部拿走,妳可能什麽也得不到。就連0-99不得不用的感冒藥也把消費區域劃分成了兒童,* *,家居服等等。

在確定目標消費者後,我們可以描述他們的特征,然後借助消費者調查,了解目標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習慣以及他們所面臨的現實,把自己當成那些消費者中的壹員,從現實的角度審視消費者的相關利益和需求,找到最重要的點,擊中他們內心最深處的共鳴。

其實如果妳用心生活,妳六歲的寶寶,妳十六歲的鄰家女孩,妳二十六歲的媳婦,還有經理三十六歲的心態,再加上老板四十六歲的心結和他五十六歲的爸爸媽媽的行為問題,再擡頭看看六十七歲、七十七歲、八十七歲的長輩的思想,妳會驚訝的發現,每個族群都會有他們特定的

如果妳想當然地用自己的想法代替他們的想法,妳就會犯壹個致命的錯誤。如果說上個世紀代溝還是十年,那麽現在,妳只差妳五歲的妹妹,會發現妳有點奇怪。妳說的她不感興趣,她說的更不以為然。但是有些品牌可能是針對他們的。如果只是感興趣,那有什麽意義?

我們身邊經常會出現壹些有趣的現象:壹個女性減肥產品的廣告被小夥子看得津津有味,壹個兒童食品的廣告被老太婆嘲笑,而他們的目標受眾卻視而不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廣告錯位”現象。

誤區四:廣告不能拘泥於壹個主題。

廣告投入沒有主題,這也是中國企業的通病。堅持壹貫的廣告主題,成為許多國際壹流品牌的知識,也是打造百年金字招牌的秘訣。可口可樂和雪碧的品牌個性,承載了美國文化中“樂觀、果敢、勇於面對困難”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觀。雖然可口可樂和雪碧的廣告每隔壹段時間就會有所變化,甚至大相徑庭,人物、廣告語、情節都會有很大變化,但任何廣告都會體現上述主題,就像阿美主演的雪碧廣告,用“我終於可以做壹次我自己”、“我就是我,雪碧”等極其煽情的廣告語來詮釋雪碧的“自我推銷”。

耐克的核心價值觀是“做就做”(想做就做),表達了人們對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樂觀態度。這個主題堅持了近20年,從未改變。今天,我們壹提到耐克,就能馬上聯想到它的核心價值主張,這與它長期壹貫堅持不懈的廣告策略密不可分。

但是他們總是堅持壹種風格,壹張臉,有時候企業會走入壹個誤區,以為這樣下去,廣告就變得無趣了。這些企業習慣幾天就換個思路,以為只有這樣廣告才能新鮮,創意十足。但是,消費者不是妳。妳每天生活在這個牌子的周圍,他可能根本沒見過妳的牌子。廣告太多了,他從來不會刻意去關註哪個廣告。其實在妳覺得單調的時候,消費者才開始對妳有印象,才真正意識到妳的存在。只有在不同的媒體上重復同樣的信息,才能積累消費者的註意力和記憶。所以,我還是想重復那句已經說了壹千遍的無聊老話:堅持就是勝利。

廣告有滯後效應。壹個廣告出來後,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會累積在壹起。

如果過了壹段時間就不打廣告了,會看到沒有效果,會讓之前所有的廣告投入付之東流,就像市場剛剛回暖,就被潑了壹盆冷水在臉上,市場很快就結冰了。

對此,某知名公司的廣告總監有切身體會。有壹段時間,公司在央視減少了壹定量的廣告投放,引起了強烈的市場反應,經銷商紛紛質疑他,讓他始料未及。他強調,廣告必須繼續,不能隨意停止,否則會引發很多猜測,比如“這個企業是不是要死了?”“有什麽不對嗎?”給企業和品牌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

Esprit這個時尚品牌,壹直強調個人的選擇和自然的精神境界。20世紀60年代末,Esprit在美國創立時,就確立了以世界和平和自我表達為主題的廣告,並壹直堅持下來。而其他公司的廣告只是走個形式,Esprit強調的是時尚行業必須對社會和生活方式負責。Esprit積極參與地球日的宣傳活動,向員工分發印有“綠色環保”口號的衣服,在商店張貼環保海報,鼓勵顧客在市區植樹和開展清潔活動。Esprit的壹大創新是將“自然”引入商店。春天的時候,在亞洲的各個分店裏都洋溢著園林的氣息,店裏還有很多人造植物和盆景。在夏天,它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海報上寫著:“壹天壹個蘋果,醫生遠離我”。淡季降價期間,Esprit也頗為反常。它將所有陳舊的展示道具掃上壹層白油或者用純棉布覆蓋,給顧客壹種Esprit是沙漠中的綠洲的感覺,使它不僅做生意而且似乎在嘈雜的場景中獨自享受舒適。Esprit的室內陳列註重宣傳人的價值,時刻提醒顧客穿著時不要忘記表達自己的意見。在壹則廣告中,Esprit問道:“妳會做些什麽來改變世界?”壹個拄著拐杖的女生回答說:“我想讓人們評價我的能力而不是我的無能。”除了上述標語,其他標語也被廣泛使用:“所有國家都應該歸還不屬於他們的東西”、“每個人在決定要孩子之前都應該上壹堂育兒課”,這些標語在不經意間征服了千千成千上萬的人。

這種廣告很感人,更重要的是有壹條壹直堅持的主線。首先,在策略上是對的。

誤區五,鄙視軟文交流

廣告的印象營造很重要,有時候更多的是依靠軟廣告的投入。廣告硬不硬是廣告界的另壹個誤區。

過多的硬廣告會給人壹種警惕感,而軟廣告則能突破人的心理防線,容易進入受眾的內心。這也是壹些企業設立新聞中心的原因。新聞中心的主要工作是撰寫軟文新聞稿,與媒體保持良好關系,讓企業自如處理危機公關。

我們來看看貝納通是如何成功運用軟廣告的:貝納通(Benetton),壹個上世紀60年代起源於意大利的服裝品牌,從壹個家庭小作坊起家,如今在全球擁有數千家零售店。貝納通崛起的壹個重要原因是其成功的新聞炒作策略。它的非常規廣告在許多國家被禁止張貼,因此吸引了公眾的註意。從1985開始,貝納通的廣告就壹直涉及爭議話題,為了獲得廣泛關註,不顧輿論口碑壹直在堅持。但仔細評價可以發現,貝納通備受爭議的系列廣告,其實發布的次數很少,而且經常被禁。消費者經常在新聞版面上看到貝納通的廣告,大量的評論和連續的報道讓貝納通名聲大噪。雖然貝納通壹直在抱怨他的廣告被禁,但他們知道自己是最大的贏家。

誤解6:缺乏整體媒體戰略

廣告永遠離不開媒體,媒體那麽多,肯定有取舍的問題。媒體計劃用於決定何時何地發布廣告信息。為了吸引目標受眾,企業必須問幾個問題:廣告應該放在哪裏?我們應該如何安排廣告時間?我們需要什麽媒體?我們要花多少錢?

沒有整體的媒體策略,就無法通過合理的媒體組合向目標受眾充分傳遞信息,並試圖打動和說服目標消費者購買產品。在媒體的選擇上,“東壹榔頭,西壹棒子”,今天哪個雜誌上門都是橫幅,明天哪個報紙嚴重打折都是整版。這樣壹來,誰打中了,誰就打不中了。這完全落入了“遊擊戰”的陷阱,可以左右廣告活動的成敗。

在媒體的選擇上,其實是有分工的,每個媒體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比如電視媒體,時限短但覆蓋面廣,有文字,有畫面,有聲音,是樹形象的媒體;報紙廣告保存時間不長,但是非常適合某個特定的促銷活動,可以針對不同的促銷對象選擇相應的媒體。戶外廣告主要起到提醒品牌的作用,所以其信息含量不宜過多。應該簡單明了。比如路牌廣告的信息量過大,文字寫得密密麻麻,人們匆匆而過時就看不清楚,影響廣告效果。

傳統媒體的競爭非常激烈。結合媒體時,如果能進行媒體創新,往往能起到四兩千塊錢的作用。比如我們在為壹家醫藥公司做媒體組合的時候,創造性地推出了送“福”過年的活動,把印有廣告、春聯、日歷的“福”字發放到各個家庭。半年後我們回訪時,發現那些文字和日歷依然整齊地掛在墻上。此外,還向學生發放印有廣告的書包和練習本。書包天天背在學生身上,就是壹個移動廣告。作業本帶回家,家長可以每天檢查作業。真的是小錢大買賣。

沒有詳細、實用、科學的媒體計劃和廣告預算,企業在廣告發布上很可能會處於“拍大頭”的尷尬境地,不僅要花錢,而且達不到預期目的。

誤區7。把產品品類作為品牌傳播的重點。

有壹個現象引起了我們的註意。今年夏天最受歡迎的果汁飲料是統壹的“更新鮮的橙子”。但是我們發現市面上有很多品牌的“更鮮橙”。

其實“鮮橙多”只是壹個產品類別名稱,不能註冊。說白了,誰都可以用。如果把產品品類名稱作為廣告投入的重點,就會進入壹個誤區。排毒楊彥膠囊廣告剛出來的時候,我問身邊的朋友,妳們知道排毒楊彥膠囊是什麽牌子嗎?結果問了六個人,五個人不知道,壹個人說是養生堂。不知道是誰創造了排毒養顏膠囊的概念,用大量的廣告費炸開了市場,但隨後很多企業推出了自己的排毒養顏膠囊,很快就占據了壹席之地。第壹個付出大量啟蒙費用的企業打開的市場被大家分享。

六味地黃丸和二鍋頭也進入了類似的誤區。事實上,排毒楊彥膠囊、二鍋頭、六味地黃丸只是壹個產品類別名稱或工藝,不受法律保護,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不應該是品牌傳播的重點。放棄品牌,吹捧產品品類,是壹種舍大求小。

誤區八,打個*換個地方。

在媒體的選擇上,壹個媒體堅持不到最後是企業的通病。因為職業習慣,我基本上只看電視上的廣告和新聞。我看廣告的時候,有時候會突然想到哪個廣告已經消失了。才三個月,有壹點印象的時候,已經消失了。況且普通消費者不會像我壹樣去研究廣告,所以可能更記不住,其實很可惜。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沒有堅持寫下去的時候,父親經常給我講的壹個故事。這是壹個老鼠吃糧倉的故事。這也是壹只沒有毅力的老鼠。啃糧倉的時候,他總是灰心喪氣。他認為這塊木板有多厚。他不再想它,換到另壹個地方。他認為這個地方可能更薄。結果這個地方沒有被啃透,換了壹個地方。最後壹個地方還沒有被啃透。當然,食物沒有被偷。其實都快被啃穿了。堅持就好。

媒體上這種“老鼠啃倉庫”的現象,常常讓我有壹種沖動,想給企業打電話,讓他們堅持壹段時間。企業的這種浪費真的讓我很受傷。廣告有滯後效應,不會馬上見效,但會不斷積累印象。到了壹定的時候,消費者可能會想嘗試壹下,嘗試好了之後會繼續購買。真的希望企業在做廣告的時候能三思,要不就不打了,但是會堅持下去。

誤區9。發射時機不當

企業在媒體上,也有壹個時機的問題。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如果時機不對,就會在小事上花很多錢。

可以說,媒體投放的時機壹般不會引起企業的註意。從目前大多數企業的媒體運作來看,不知道如何根據不同的市場時期,采取不同的策略來應對媒體發布。我們很難區分其媒體投入的引導期、調整期、深入期、維持期。通常的做法是把電視廣告、廣播廣告、報紙廣告、雜誌廣告、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ersistent organicpollutants)、促銷混在壹個盤子裏,然後分散到市場上,強行向消費者灌輸信息,以為這樣就有效果了。眾所周知,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功能。雖然不分青紅皂白的廣告轟炸可以帶動銷量,但是多少血汗錢都浪費了。

誤區十:缺乏媒體效果評估

媒體效果的評價似乎還沒有引起企業的重視。約翰·沃納梅克曾說: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浪費了壹半,但我不知道浪費在哪裏?冷靜的看著身邊的企業,我們浪費了壹大半廣告費。如果能定期評估媒體效果,並根據評估結果調整媒體,就會發現這種浪費並非不可抗拒。

通常媒體在報價時,會提供壹份媒體看盤報告,供企業參考。但這種收視報道的時效性很強,媒體效果通常與媒體節目質量密切相關。作為媒體節目,它的質量不能像流水線壹樣被復制,這就決定了不同時期的節目質量可能會有壹些偏差。如果用當時的媒體收視報告來證明此時的媒體收視情況,難免會失真。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媒體曾經播放過壹個很火爆的劇集,在那種情況下調查收視率。但很有可能現在正在播出的這部電視劇根本就很少有人看。企業在選擇媒體時如果不能註意到這壹點,就會栽跟頭。

媒體費用在任何企業都是壹個非常敏感和關註的問題,在企業的初期規劃中是單獨列出的。據深入分析研究,企業的媒體預算是通過媒體運營來運行的,主管主管和具體運營者都很擔心。市場做好了,可能就沒什麽問題了。壹旦市場失利,媒體廣告將首當其沖,受到雙重指責,這通常會讓媒體高管手足無措。如果能在媒體效果的衡量中對媒體費用、費用增長率、銷售增長率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即使市場失利,企業也能挖掘更深層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