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為什麽道醫要強調養心養生?

為什麽道醫要強調養心養生?

道教醫生強調“養生之道,關鍵在養心”,道教也認為“從內看心,心無所心,形無所形,但從遠處看物,物在其中。”三者皆開悟,只是空見。現在空,空,空。什麽都沒有,什麽都沒有。沒有什麽就是沒有什麽,湛然經常保持沈默。既然沒有沈默,妳怎麽活下去?欲不生,真靜。真的常應事,真的常得性,常應靜,常靜。“這裏的‘空’和‘無’,是指人要通過修煉,始終保持寧靜和清靜,擺脫自私、猜疑、貪婪和仇恨,只有寧靜才能看透境界。

人的心理、情緒和身體可以相互聯系,受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的影響。情緒波動時,人體會因負面精神刺激而免疫力低下。情緒不僅受大腦皮層調節,還與邊緣系統、腦幹網狀結構、自主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密切相關。臨床研究發現,緊張情緒可導致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系統功能亢進,導致心率、血壓、血糖升高,胃腸功能紊亂,並出現頭痛、腰痛、唾液分泌減少、呼吸加快、尿頻等壹些癥狀。緊張的情緒還會影響白細胞的活動,白細胞是人體重要的免疫細胞,所以情緒緊張會降低人的免疫功能。有各種各樣的疾病。當人感到憤怒和絕望時,身體會分泌大量的皮質醇、腎上腺素等應激激素,從而誘發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血糖癥。易怒的人也更容易患心肌梗塞、心絞痛或冠心病的其他癥狀。此外,大量證據表明,脾氣暴躁易怒的人容易出現房顫。

冥想的最高境界是無為。修心要修德,德高望重才能從容淡定。返樸歸真,追求道德,是道家的養生思想。禪修重在精神修煉,說到底是凈化人的靈魂。《養神銘》指出:“神為氣之子,氣為神之母,神室之形...上帝去了,就爛掉了。”神生於氣,生於形,但對形、體、精、氣起支配作用,是它們存在的價值和象征。精與神的關系在定精定律中被形象地描述為“靈如火,精猶油”。精可以理解為人體的物質基礎,這種物質生命活動可以概括為整體上的“神”,比如壹盞燈的火焰。壹個人要想保持健康長壽,就要把握好藏精、藏氣、調養三寶。(甘棠編輯,作者王祥瑞,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