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科大學的熱茲萬·古力(老人的曾孫)說:老人的心態很好,很樂觀。此外,她還表示,多喝水,註意早餐很重要。
剛剛過完134生日的阿裏米漢,現在是中國第壹個壽星,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就等著吉尼斯世界紀錄對她的官方認證了。
人類的理論壽命
從理論上講,人的壽命是有極限的,極限是120歲。這不是科學家隨機計算的結果,而是有著嚴格的邏輯結構。
上個世紀,科學家發現在染色體頂端有壹個類似帽子的片段,他們稱之為“端粒”。雖然端粒位於染色體的兩端,但端粒並不像基因壹樣執行任何功能,而是像帽子壹樣保護染色體的穩定性。
端粒不會像其他基因壹樣進行自我復制,但細胞每分裂壹次,染色體兩端的端粒就會縮短壹半。當端粒的長度不能再縮短時,細胞就不能繼續分裂,細胞就會死亡。因此,端粒也被稱為“生物鐘”。
因為端粒的發現和端粒酶如何保護染色體,三維科學家獲得了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1年,有科學家發現細胞分裂是有規律的,有限度的。人體細胞大多數只能分裂50代,每次分裂周期為2.4年,也就是說,人的理論壽命應該是120年。
之所以不能活到理論壽命,是因為除了端粒影響人類衰老外,還有遺傳疾病、生活環境、心理因素影響壽命,使我們不能活到理論上限。
但是,阿裏米漢的老人卻能突破理論壽命。這是怎麽回事?
九十多歲的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人類很難活到120歲,但是阿裏米漢老人之所以能超過120歲,其實是因為人類並不是只有壹套標準,每個人的基因都或多或少有所不同。這些基因差異導致她突破了120歲,活到134歲。
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身體看作工廠裏生產的機器。雖然我們每個人之間的基因相似度是99.99%,但是我們每個人的零件有時會略有不同,這就導致有些機器在理論使用年之前就報廢了,而有些機器在使用年之後仍然可以運轉。
人體也是如此。每個人體內的基因突變都很少,有些會讓個體難以適應環境而死亡,比如:基因突變基因。有壹些基因突變可以幫助個體生存,比如對某些疾病免疫。還有壹些基因突變對人體沒有影響,比如長壽基因。
長壽基因是中性的,因為它不接受自然選擇,因為自然選擇都是幫助生存和交配的基因,長壽基因不能幫助個體在年輕的時候更好的生存,也不能幫助個體更好的繁殖,所以這個基因不接受自然選擇,所以即使這個基因曾經出現過,也不會大面積流行,甚至有可能消失。
能突破理論壽命極限的基因也是如此。即使該基因已經出現在人群中,被保存下來的概率也不高。只有少數幸運的人攜帶這種基因,加上後天因素的作用,所以他們的存活時間比壹般人要長。
有很多人想得到自己的長壽秘訣或者長壽習慣。但事實上,它們的長壽是刻在基因裏的。雖然他們的日常生活也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壽命,但即使我們遵循他們教給我們的秘密,我們也不會像他們那樣長壽。
為什麽女性壽命更長?
如果妳統計過長壽的人,妳會發現女性比男性長壽。原因是什麽?
其實是因為女性的染色體。我們知道,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也就是說,女性有同源染色體,而男性沒有同源染色體,因為兩者染色體不壹致。
同源染色體的好處是可以預防隱性疾病的發病,比如X染色體上的血友病。因為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如果其中壹條不攜帶血友病,那麽女方就不會生病。但是因為男性只有壹條X染色體,所以男性會生病。
另外,男性有Y染色體,如果Y染色體上有基因型疾病,那麽男方也會患病。可見,由於缺乏同源染色體,男性的任何壹條性染色體都會攜帶致病基因,導致個體患病,因此男性的壽命會略低於女性。
另外,男性面臨的壓力比女性多壹點,有女生更溫柔,男性情緒起伏更大的說法,但是這些假說和科學的相關性並沒有得到證實。
總之,由於各種原因,女性的壽命普遍比男性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