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景之壹:斷橋殘雪
斷橋位於白堤東端。在西湖古今眾多的橋中,她是最有名的。據說早在唐朝就有斷橋修建,胡璋的詩《論杭州鼓山寺》中就有“斷橋”壹詞。
阿明王克玉《談習字湖拾菜》中有壹句妙語:“西湖之勝,陽湖不如陰湖,陰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世界上能真正引領景觀的人有幾個!”地處江南的杭州,每年的雪期都很短,大雪天更是罕見。銀妝壹旦包裹,便會營造出壹個與平時時間和景色大相徑庭的雪湖。
斷橋殘雪有幾種解釋。流行的說法是,每當楚青來到雪後斷橋,望西望北,孤山、葛嶺的梯田如玉石鋪成,晶瑩剔透,有壹種冷艷中的美。
有些人認為雪開始下的時候,白堤就像鏈條壹樣白。日出倒映著斷橋融化了橋面上的積雪,露出壹絲棕色的橋面,仿佛中間斷了壹條長長的白色鏈條,因此得名“殘雪”。
如今的斷橋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單孔圓孔石橋。長8.8米,寬8.6米,單孔凈距6.1米。年前大修過,但其古樸典雅的風格基本保持不變。橋東側有壹座康熙禦制題材的碑亭,亭側建有水閣。題字“水中雲”,青瓦竹柱,飛檐翹角,與橋亭壹起構成了西湖東北角的壹幅古典畫卷。
十景之二:平湖秋月
位於西湖白堤的西端。唐朝時,王虎亭就建在這裏。清代在亭子舊址建有禦書樓,樓前建有圍欄平臺。每當秋高氣爽的時候。湖面平靜如鏡,幹凈的秋月當空。月色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壹湖壹色滿秋”之感。於是在湖邊立了壹座碑,題名“平湖秋月”。1959年,原360多平方米的景觀擴建為1600平方米。拆除了哈爾濱園林的圍墻,對八角亭、“詳看湖光山色”的建築和四面堂進行了擴建改造,呈現出新穎獨特的園林景觀。假山中種植紅楓、石榴、桂花、紫薇等花木,覆蓋亭、樓、堂、閣,極具詩意。宋代汪聰的《平湖秋月》詩說:“寒光盡布壹夜,水車無雲。九峰遠西風,鬼子燈玉壺壹盞接壹盞。”
十景之三:柳浪聞鶯
位於西湖東南岸,清波門。在南宋,它是皇家園林,稱為鞠婧園。元代偉大的回族商人阿拉丁,死後在杭州建了壹座清真寺並安葬於此,俗稱惠惠墓。到了清代,又恢復了六郎文英的舊貌。柳樹造型各有特色:柳絲飄飄,似醉公主,名“醉柳”;枝葉茂盛如獅子頭,稱為“獅柳”;俯瞰象女,名曰“浣紗柳”。有柳州之名。其間黃鸝舞啼,故稱“柳浪聞鶯”。解放後,這片土地的壹角將被建成壹個占地17公頃的大公園。整個公園分為四個景點:友誼、迎迎、鞠婧和南苑。花園布局歡快、清新、優雅、簡單。柳樹叢襯托出紫楠、雪松、廣玉蘭、桃花、海棠、玫瑰等名花。是壹個三面雲山壹面水的美景之地,令人心曠神怡。壹座“中日永不再戰”的紀念碑矗立在花園東面的草地上,種植著日本櫻花,成為中日兩國人民友好情誼的象征。
十景之四:雙峰插雲
這兩座山峰是南峰和北峰。位於西湖的西南部和西北部。其“雲中雙峰”禦碑亭景區就在紅椿橋旁。南峰海拔256.9米,北峰海拔355米。兩座山峰面對面,相距十多英裏。山中霧靄時,兩峰呈雙尖,恰似峰巒插雲,故名“兩峰插雲”。清朝康熙帝詳細觀察,改為“雲中雙峰”。自然風光極其優美,群峰雄偉,晴雨晨異,尤其是雨後或陰天多雲天氣,彩雲白雲或濃或淡,忽隱忽現,雲霧繚繞,朦朦朧朧。如壹幅壯觀的水墨畫和疏密的山水畫展現在我們面前。《西湖實錄》描述:“每逢春秋良辰,可倚欄桿環顧,恰似天門雙門,拔起地面,祥雲繚繞,隨風而動,反射著遠方的陽光,總觀五色”令人神往。
十景之五:蘇堤上的肖春
位於西湖的西側。北宋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府時,動員民工疏浚西湖,除雜草,挖淤泥,用20萬化料,修築了壹條從南山到北山的跨湖長堤,史稱蘇堤。堤上建有6座石拱橋,長2.8公裏,分別叫:英波、索蘭、望山、堤、東浦、十字虹。蘇看到大堤的詳細經過,非常高興,寫了壹首詩:“六橋跨天漢,北山接南山。頓時,我驚呆了,老頭壹掃青天!”現在變成了瀝青路面,有長長的扶手椅。寬闊的草坪上,有柳樹、芙蓉、桃花、海棠等40多個品種。蘇堤風景秀麗,晴、雨、陰、雪各有不同的味道,四季的美景也不壹樣,尤其是春天的清晨,所以有“蘇堤春曉”的美譽。明代詩人李攀龍說:“桃花柳爭春,壹點煙倚岸。原舟駐足觀青袖,長堤勒住,踏清煙。花朝曾問Xi冷朗,谷雨回金碼頭頂。望窮塔,萬山競酒杯前。”
十景之六:三曬印月
位於西湖三島之壹的周曉穎附近。北宋蘇東坡組織民工疏浚西湖時,疏浚淤泥堆積形成島基。為防止西湖再次淤塞,豎立了三座瓶狀石塔作為觀測標誌,取名“三潭”。有趣的是,塔腹是空的,球體上有五個等距排列的圓孔。若洞在月夜貼上薄紙,塔內燈火通明,洞形印入湖中,顯出許多月亮。真月和假月的影子真的是形影不離,夜景非常迷人,所以得名“三潭印月”。解放後又進行了擴建和改建,有網開亭、休閑臺、萬神殿、映翠軒、亭臺樓閣、花鳥館、我心亭、曲橋、九獅石等。岸邊,金燦燦的月桂樹翩翩起舞,楊柳青青,繁花似錦,與雕欄畫棟的建築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園中有園、曲折多變、壹派新景象的江南水鄉藝術特色。阿明詩人張寧說:“壹月生海,三潭印月。夜船舞廳,人走鏡中。”
十景之七:在華鋼看魚
位於西湖蘇堤以南。華家山有壹條小溪流入西湖,叫做華鋼。南宋官員在山腳下建了壹座花園,名曰“陸園”。園中種花養魚特別有名,有“花港觀魚”的美譽。花園荒廢已久,到了清代,又挖池塘養魚,建花園建亭子。康熙帝寫《花港觀魚》;李樂詩貝站在湖邊。解放後,在僅有壹池壹亭壹碑三畝地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改造,占地300余畝,成為西湖風景區最大的壹級公園。分紅魚塘,牡丹園,叢林,草坪,花港。以魚花景觀為重,池裏養著上千條紅鯽,或潛水或跳躍,遊人覓食,魚兒爭搶食物,五彩繽紛,賞心悅目;從池邊的曲徑走來,是花的世界。僅牡丹就有“醉費陽”、“嬌媚嫵媚”等400多個名貴品種,五彩繽紛,妙趣橫生。
十景之八:南屏夜鐘
位於西湖之南,南屏山北麓。宋吳時期的吳越國王錢樹,曾為僧人永明禪師而建,名曰“永明寺”。位於南平的群山之中,四周怪石嶙峋,狀如屏障。南宋時,改名為“凈慈寺”。清朝康熙南巡時,黎明即將破曉,將“夜空清,萬籟俱寂,鐘初響入天,令人深思”的道理改名為“南屏夜鐘”,殿前有壹口大鐘,聲音洪亮。每到黃昏,鐘聲在暮色中回蕩,山谷響起,聲音遙遠,成形。所以現在還叫“南屏夜鐘”。從宋朝到清朝,凈慈寺幾次被廢,原來的鐘早就不存在了。從1959年到1984年,寺廟進行了兩次整修,新的銅鐘重達壹萬公斤。悠揚的鐘聲再次回蕩,使人想起阿明代聶大年的《南屏晚鐘》詩:“柳暗花明,暮雲在,隱隱初散壹兩。禪榻屢驚僧定,行窗偏逗客。……"
十景之九:雷鋒的日落
位於西湖南岸的趙茜山上。宋代吳越國王錢樹因黃妃有子而建。第壹個名字是“黃飛鐵塔”。原本13層的寶塔因財力不佳,計劃改成7層,施工期間只建了5層。結構為磚石結構,外部建有木質走廊。內壁嵌有刻有華嚴經的石頭,塔下供奉著金銅十六羅漢像。建築宏偉,細節是藏經之地。因塔址所在的山頭被命名為雷峰山,後人將其改名為“雷峰塔”。每當夕陽西下,樓臺掩映,亭臺金黃,故名“雷峰夕照”。明朝嘉靖年間,塔外廊被倭寇焚毀。塔基裏的磚塊被迷信的人偷走,導致了1924年9月25日的倒塌。雷峰塔和白蛇的故事廣為流傳。政府批準了重建。雷峰塔與包書塔隔湖對峙的景觀將重現,“包書如美人”“雷峰塔如老太婆”的隱喻將在明代傳承。阿清詩人許曾寫道:“古塔拱,青藤倚空。知火命運的仙境,弧峰斜映夕陽紅。”
十景:屈原的風荷載
位於西湖西側,嶽飛廟前。南宋時,這裏曾有官方釀酒作坊,取金沙江之流釀造曲酒,名揚全國。附近的池塘裏種著菱角。每當夏季風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故名“屈原風荷”。從1980年開始,原來的“屈原風荷”沿著月湖壹直延伸到西山路臥龍橋附近的郭莊,擴建成了更加絢麗多彩的“屈原風荷”新景區,占地426畝。分為蘇園園、豐園園、屈原園、月湖、密林、郭莊古園六個景點。水邊有古樸典雅的長廊、亭臺樓閣,與綠雲、荷香相映成趣。尤其是38畝的荷花田引人註目,有紅蓮、蓮白蓮、金蓮、金蓮緣、冰地蓮等各種荷花。公園裏現在有壹個“西湖密林度假村”,有樺木小屋、木平房、吊床、帳篷、竈具出租。野營和野餐很有趣。
答辯人:馮松-舉人四級9-23 16:48
以上是老十景,現在說新十景。
1.雲起竹徑位於五雲山南麓的雲起碼頭。是壹片樹木繁茂的山塢景觀,翠竹成蔭,溪水潺潺,清涼無比。壹公裏長的雲起竹徑兩旁翠竹掩映,蜿蜒幽深。汩汩的溪水順著小徑流下,林中傳來嬌媚美麗的鳥鳴。整個環境安靜涼爽。與鬧市相比,讓人感覺恰到好處,輕松清爽。交通情況:乘坐27路、508路公交車,在龍井村站下車。
2、滿雨掛西湖秋遊,白天賞桂,晚上賞月。南山滿覺龍是欣賞廣西最繁華的地方。桂花是杭州的市花。自唐代以來,西湖就開始種植桂花。在早期的西湖詩詞中,月桂樹常作為詩詞,西湖北山靈隱、天竺壹帶的寺廟都有種植。滿覺秋天賞桂花是明朝以後的事了。曼覺龍又名曼加巷,是南峰南麓的壹個山谷。在吳悅石統治時期,這裏有許多小型佛教寺廟,包括壹個圓興院,後來被改為曼覺院。這塊地以寺廟命名,花由僧人栽種,逐漸成為壹處大觀。
桂花,學名“桂花”,是壹種常綠小喬木,喜濕。曼覺龍被兩山環繞,樹木茂盛,地下水源豐富,環境適宜桂花生長。這裏的山民以種植桂花和賣花為主要收入來源,代代相傳,最終創造了這個“金粟世界”。現在家家戶戶都在種桂花,房前屋後,村裏村外,遍布山坡,道路兩旁,壹叢叢,壹層層,到處都是。每年中秋前後,幾場金風涼雨,秋陽歸來,桂花樹滿,綿延十裏,透心,正如清代張赟敖的七言絕句《品桂》所雲:“西湖八月清,何處香?曼覺龍旁有金粟,風吹山野秋。”桂花包括金桂、印規、丹桂、四季桂等。花開時小朵大朵,如濃露,常隨風飄落,密如雨珠,沐浴在“雨”中,芬芳於桂花樹間,別有情趣。《曼桂龍雨》入圍新西湖十景後,曼覺龍村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每年9月和10月舉辦西湖金秋桂花節。南山壹帶,交通水不通,西湖秋遊又添壹大艷遇。交通:從K4動物園站下。
3.老虎跑夢泉西湖景區,湖光山色緊緊相連。緊密相連的“使者”是雲南群山中郁郁蔥蔥的清泉,流淌在溪流中。虎跑泉,位於大慈山腳下,是西湖最好的泉。虎跑泉的名字始於佛教神話傳說。實際上是對歷史上西湖名泉的開發、保護、利用乃至保存的世俗反映,與佛、道、廟的興衰息息相關。
虎跑泉是地下水流經巖石的節理和縫隙而形成的裂隙泉。它從應時砂巖中滲透出來,甚至不能溶解普通的酸。其水質純凈,總鹽度低,放射性稀有元素氡含量高。是壹種適合飲用的優質天然飲用礦泉水,具有相當的醫療保健功能。因此,它與龍井茶並稱為“西湖”。交通:乘坐K4、538、K599路虎下車。
4、龍井茶龍井,壹龍壹龍,位於西湖西南的風陵山。五代時這裏建有龍井寺,北宋時龍井成為旅遊勝地。詩人蘇東坡常在此吟詩,曾贊詩“人說山好水好,蛟龍湖下千難萬險”。相傳龍井與海相通,因海中有龍而得名。而且龍井的水也很奇怪。攪動時,水面會出現分水嶺,像遊絲壹樣擺動,然後慢慢消失。龍井泉清澈甘甜,與虎跑、玉泉並稱西湖三大名泉。龍井茶更有名。清朝乾隆皇帝曾來此采茶種茶,老龍井至今仍有“十八禦茶”的遺跡。乾隆還題寫了“湖光山色最佳”五個大字,定為“龍井八景”,途經西亭、帝辛池、壹片雲、鳳嶺、方圓寺、龍鴻劍、神韻石、翠峰亭。新西湖十景將其評為“龍井茶問”新景點。交通情況:乘坐27路、508路公交車,在龍井村站下車。
5.九溪煙樹九溪,俗稱“九溪十八河”。位於西湖西面的群山之中,在壹個雞冠花的峰頂下。北有龍井,南有錢塘江。發源於翁家山楊美玲山腳下,經萬青、宏發、唐家、小康、詩佛、百丈、雲起、青頭、方嘉九溪流入錢江。
十八溪指的是許多小溪和流動的泉水。九溪和十八間在八角山下的西溪餐廳前相遇。壹路山巒疊嶂,茶園錯落,群峰流轉,流水純凈,山中鳥語花香。晴天好吃,陰天霧蒙蒙。明代詩人張莉贊曰:“春山煙霞白雲低,山谷爭流九流下。”清代學者俞樾遊後作詩說:“山重疊,路蜿蜒,丁丁洞洞泉,樹高落。”都在訴說“九溪煙樹”的無限風光。這裏有林海亭、望江亭、西溪奚仲和人工瀑布等新景點。交通狀況:K4 27、308、504、遊5、假日5均可到達。
6.吳山天風吳山是西湖南山延伸到杭州市區的尾部。春秋時期是由紫陽、雲居、金地、清平、寶蓮、七寶、石佛、寶月、駱駝、峨眉等幾十個山頭形成的西南-東北弧形山頭,統稱為巫山。吳山不高,但因為插入市區,俯瞰東、北、西北的大街小巷,南臨錢塘江和兩岸的平疇,吳山還是有壹種超越翺翔的感覺,可以拿下杭州的江、山、湖、城的勝利。吳山山不高,主題獨特。有豐富的森林和山脈向四面八方延伸。到了南宋,寺廟、廟宇越建越多。到了明清時期,商業店鋪蜂擁而入,寺廟遍地,香客遊客摩肩接踵。這是壹個熱鬧的場面。城隍廟是吳山最大的寺廟,形似宮殿建築,基址可尋。寺內空庭,古木參天,氣象嚴整,香樟樹郁郁蔥蔥至今。在人們的心目中,當年的城隍廟是不能掉以輕心的,以至於連山的名字都因廟而叫黃成山。交通:乘坐35、38、40路公交車在吳山廣場站下車。
7.阮墩碧溪湖周圍有三個人工島:周曉穎(三潭殷悅)、胡鑫亭(北塔基)和阮公碼頭。阮公墩由浙江巡撫阮元於嘉慶五年(1800年)疏浚西湖而成島,故後稱阮公墩。因土質松軟,地勢較低,常被湖水淹沒,俗稱軟灘。阮公敦成島後,雜樹郁郁蔥蔥,雜草叢生,天真無邪不鑿。
1981年,島上建起了環碧山莊。這是壹座仿江南私家別墅格局的莊園式園林。它的名字叫浣碧,告訴人們她利用了風景、湖光山色的獨特優勢。村裏露出來的比森林還大,隨風搖曳,頗有古風。島上莊園四周綠籬環繞,園內有茅屋竹亭,小樓圍碧雲水屋,輕盈靈巧。院前屋後有香樟、楓楊、肉桂、紫薇、秀竹、香蕉、常春藤等。,既安靜又簡單。島上近水處,別立紀念亭,緬懷阮雲臺(阮元雲臺)治湖建西湖。
畢莊周圍的建築內部陳設簡單雅致。白天,乘船的遊客可以在這裏喝茶、喝飲料;晚上,主人“W先生”帶領壹群“家仆”和“女仆”與身著古典服飾的遊客壹起進行仿古娛樂活動。交通:從西湖坐船去。
8.黃龍崔塗西湖位於山北棲霞嶺北麓,茂林修竹深處,隱藏著頗得道教保佑的黃龍洞古跡。自南宋以來,它壹直享有良好的聲譽,作為五個龍神之壹的湖。在杭州的24個景點中,有壹個“黃山薈萃”的場景,意思是1985年,壹個可敬的黃龍洞被建成仿古遊樂園,入選新西湖十景之壹。
在黃龍洞的大門和第二道門之間,有壹條漫長而曲折的小道。如果從空中往下看,就像遊龍裏沿路的壹棵古樹,花草清池,矮墻漏窗,風景可賞。它在寺廟園林的構圖中被稱為“導”,就像壹個序曲,對遊客起著由俗轉純、調整心態、逐漸獲得更好風景的作用。
黃龍洞內的假山根據山體起伏和地形,用泥黃色砂巖塊壘砌而成,或孤立的山峰形似巨石,或疊成山峰。遠遠望去,石峰如林,山青水綠;裏面撲朔迷離曲折,通透空靈,既雄偉又典雅。這與蘇州園林假山的精致、典型風格大相徑庭,顯示了山林寺造園藝術貼近自然、與自然融為壹體、獨具匠心、不留痕跡的優勢和魅力。
黃龍洞竹景歷史悠久,竹徑壹絕。蒼勁婉約的大竹十幾米高,林海交匯;小菲白竹短至二三十厘米,楚楚動人;莖又細又黑的紫竹,據說是更早從普陀山傳入的。羅漢竹、筆桿竹、鑲金碧玉竹點綴在假山、園林等處,別有壹番清涼韻味。最值得壹看的是方竹之竹,“身如削,力卻相當於柱,亦與眾不同。”有許多竹子和竹筍。每年清明節前後,小雨開始,暖風吹在臉上。在這裏,墻上、路旁、山下、庭後,處處竹筍如雨後春筍,有的翻石,勢不可擋;有的三三兩兩紮堆,競爭激烈。寧靜的黃龍洞花園生機勃勃。交通:乘坐16、21、23、28、K599路公交車在黃龍洞站下車。
9.玉皇山非雲玉皇山位於西湖和錢塘江之間,海拔239米。天空突兀,藍天白雲壹字排開,使山顯得雄偉。每當風起雲湧的時候,我站在山頂,登上雲亭,卻聽到風吹過的聲音,有時雲來了又飛走。山川湖泊遼闊,江河浩浩潮汐。這個場景被命名為“玉帝飛雲”:它因其宏偉和崇高而被選為新西湖十大景點之壹。玉皇山位於西湖和錢塘江之間,海拔239米。天空突兀,藍天白雲映襯,使這座山顯得雄偉壯觀。交通狀況:玉皇站3下車。
10,寶石流下西湖。三面雲中,葛嶺、寶石山自成壹派,景色奇特。他們的山都是由侏羅紀凝灰巖組成的,最常見的是熔結凝灰巖。這裏的巖石是赭紅色的,巖體中有許多閃亮的紅色鵝卵石。每當陽光普照的時候,滿山都是魏奮,尤其是當日出或日落是紅色的時候,特別耀眼,仿佛有無數的寶石在閃閃發光。寶石山由此得名。
寶石在山東之巔,包書鐵塔巍然屹立,美不勝收。保良那窈窕、高聳的容貌,和保良的‘美女’綽號非常吻合。這個‘美人’誕生於北宋初年。原來是九層磚木結構。直到明代重建,仍保持著這種與六和塔、雷峰塔差別不大的結構。現在的實心磚樣式是1933年重建時仿自清朝的。雖然不能登上,但它以美麗的‘臉’和顯赫的地位成為西湖的顯著地標。交通:乘坐、遊2、27路在葛嶺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