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洗澡的時候壹般只洗幾個部位,但其實洗澡不只是搓幾下。對於有健康意識的人來說,不會錯過這麽好的洗澡機會。中醫教我們洗澡搓五個地方強腎。
第壹湧泉穴,位於足底,是腎經上的重要穴位。如果有人找不到湧泉穴的位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彎曲腳趾,然後腳掌凹陷的地方就是湧泉穴。湧泉穴是壹個很好的保健穴位。
很多人按摩湧泉穴時會感到酸痛。中醫認為,身體的器官都會在腳上有反射區,腎臟的反射區就在腳上。平時洗澡的時候他們可以按摩湧泉穴。按摩湧泉穴可以使人腎精充足,精神旺盛,行走有力。
第二位是太溪穴。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體內的陽和陰都來源於腎。太溪穴是腎經上方的原穴。在古代,很多人會按太溪穴。如果太溪穴還在跳動,說明這個人還有腎氣。
平時洗澡的時候可以經常按摩太溪穴。最好是感覺酸痛麻木。按壓太溪穴可以改善腎功能,最好壹次按壓五分鐘。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
第三位是關元穴。體內有壹種最重要的維持生命的物質叫做活力,存在於腎臟。每天在洗澡時適當的按壓,可以幫助人成長,改善腎功能,有第二身體器官的功能。
第四位是氣海之點。在洗澡的時候按摩氣海穴,可以降低心火,還可以讓腎臟更好的排毒,可以促進體內毒素和垃圾的快速排出。
第五位是曲池穴。肘窩是最容易出汗的地方,時間長了會堆積很多臟東西。但是肘窩是壹個非常脆弱的地方,細菌很容易進入人體,導致健康問題,所以洗澡的時候也要多洗肘窩。
肘窩外還有壹個曲池穴。按摩曲池穴可以將濕氣和毒素排出體外。體內濕氣太多會導致我們虛胖,濕氣的重量也是津液太多,所以腎臟的負擔會很重。隨意按摩曲池穴,可以幫助腎臟減輕負擔。
中醫補腎的“五浴”法可以幫助我們改善腎功能,強身健體。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要多註意保護腎臟,改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
每天睡眠時間不夠,腎臟就無法更好的恢復,也就無法正常工作。所以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適當的運動,才能更好的保護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