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棒棒糖緩解嬰幼兒術後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實驗對42名2個月至3歲的嬰兒進行了自身對照研究。從手術室回到病房後的6個小時內,孩子哭鬧時就給他們棒棒糖舔。記錄吮吸棒棒糖前後的疼痛評分、心率、血氧飽和度、鎮痛起效時間和持續有效時間。結果所有患兒均接受至少2次棒棒糖舔食幹預,術後疼痛緩解有效率>:80%,3分鐘後起效,持續時間超過65438±0小時。幹預後患兒疼痛評分明顯下降,心率和血氧飽和度保持穩定且優於幹預前(均P < 0.01)。結論舔棒棒糖能快速、有效、安全地緩解嬰幼兒術後疼痛,是壹種方便、廉價的非藥物鎮痛方法。
2.恢復胃腸道
目的探討早期吮吸棒棒糖對腹部手術後患兒胃腸功能恢復的促進作用。方法將93例腹部手術後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術後接受常規護理,麻醉後早期進行肢體被動和主動活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患兒早期下床活動。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麻醉後早期吮吸草莓棒棒糖,每4小時1次,每次20~30min,直至恢復口服飲食。結果觀察組腸蠕動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明顯早於對照組(均P < 0.01)。結論小兒腹部手術後早期吮吸棒棒糖有助於腸蠕動恢復,緩解術後腹脹,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雖然好吃,但也不要做過頭。
“糖”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糖是指各種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甜味的糖和不帶甜味的澱粉;狹義的糖是指食品飲料加工中常用的精制白糖和糖漿。糖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後者。
幾乎所有的甜食都含有大量由白糖或糖漿制成的甜味劑。因此,壹些喜歡吃甜點、餅幹、零食和飲料的兒童和年輕女性每天攝入超過100克的糖是非常普遍的。但是,營養學家推薦的糖的總量是每天30-40克左右,即不應超過每天碳水化合物攝入總量的10%。
白糖30-40克是什麽概念?在人們常吃的甜食中,壹勺果醬含糖量約為15g,1罐可樂含糖量約為37g,3小塊巧克力含糖量約為9g,1個冰淇淋甜筒含糖量約為10g,幾塊餅幹含糖量約為10g。如果不註意的話,30-40克糖的限制是非常容易突破的。
精制白糖的純度很高,可以達到99%以上,也就是說幾乎不含其他營養成分,只有大量的能量。甜食吃多了會有飽腹感,因為攝入的能量過多,會影響其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的食物的攝入。長此以往,會導致營養缺乏、發育障礙、肥胖等疾病。
另壹方面,糖在體內的代謝需要消耗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所以經常吃糖會造成維生素缺乏、鈣缺乏、鉀缺乏等營養問題。日本營養學家認為,兒童吃甜食過多是骨折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美國營養學家也指出,愛吃甜食的孩子骨折率更高。
營養調查還發現,雖然吃糖可能不會直接導致糖尿病,但長期食用甜食會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造成人體內環境失衡,進而促進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癥、老年性白內障、齲齒、近視、佝僂病等。多吃甜食還會使人體血液趨於酸性,不利於血液循環,削弱免疫系統的防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