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生劉大爺

生劉大爺

“少吃豆腐,傷腎!”劉大爺經常對劉阿姨說這句話。

“我有這樣的愛好,而妳剝奪了我。我不吃豆腐,能吃什麽?”

劉阿姨是資深的豆腐腦愛好者,最愛吃的就是豆腐腦。即使她壹天吃三次豆腐,她也不厭倦。

有壹天,劉大爺在散步的時候,聽說豆腐裏嘌呤含量很高,吃多了會損害腎臟,便記在心裏,回家後經常叮囑劉阿姨少吃豆腐。

但是,劉阿姨對劉叔叔的規勸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其實,劉阿姨心裏知道,老伴是在關心自己,但每當看到賣豆腐的攤位,她都會忍不住買幾塊。

對於劉大爺的說法,劉阿姨也很不解。好豆腐怎麽會傷腎?豆腐的營養價值不高嗎?

豆腐是公認的很好的保健品,蛋白質含量比大豆高得多,屬於完全蛋白質,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平時適量吃豆腐確實對人體健康有好處,但豆腐並不是越多越好,攝入過多也會危害人體健康。

正常情況下,人吃進去的植物蛋白在體內大部分都會被代謝掉,最後變成含氮的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年老後,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如果長期大量吃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蛋白,會增加體內產生的含氮廢物,從而加重腎臟的負擔。

此外,過量食用豆腐也會對身體造成這些危害:

1,缺碘

做豆腐的大豆含有皂甙,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但也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長期吃太多豆腐容易導致缺碘和碘缺乏病。

2.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豆制品中的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轉化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可損傷動脈壁內皮細胞,容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沈積在動脈壁上,從而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3、引起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的蛋白質,如果壹次吃太多,會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容易導致蛋白質的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不適癥狀。

4、誘發痛風

豆腐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異常的痛風患者和血尿酸濃度升高的患者容易導致痛風發作。

1,胃虛寒

豆腐性寒,壹般是胃寒。如果吃豆腐後胸悶惡心,就不要吃了。而且對於容易腹瀉、腹脹、脾虛的人,不宜多吃豆腐。

2、腎功能不全。

腎功能不全屬於腎臟疾病的中期。因為患病的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降低,如果不註意飲食,大量吃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蛋白,必然會增加體內產生的含氮廢物,增加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壹步下降,不利於身體健康。所以不建議吃豆腐。

3、痛風患者

豆腐含有較多的嘌呤,嘌呤代謝異常的痛風患者和血尿酸濃度升高的患者應謹慎食用豆腐,否則會導致尿酸升高,容易誘發或加重痛風癥狀。

1,預防心血管疾病

豆腐不僅能健腦,還能抑制膽固醇的攝入。大豆蛋白顯著降低血漿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不僅可以預防結腸癌,還有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2.防癌抗癌

用來做豆腐的大豆含有大豆異黃酮,可以調節乳腺對雌激素的反應。日本女性尿液中異黃酮的濃度是美國和荷蘭女性的100 ~ 1000倍,這與日本人經常食用大豆有關。此外,還能有效預防白血病、結腸癌、肺癌、胃癌。

3.補益清熱

豆腐是清熱養生的滋補食品。現代醫學證明,豆腐不僅具有增加營養、幫助消化、增進食欲的作用,而且有利於牙齒和骨骼的生長發育,並能增加造血功能中血液中的鐵含量。

1,看

在散射光下直接觀察,優質豆腐甚至呈乳白色或淡黃色,略帶光澤。劣質豆腐顏色變深,直至淺紅色,無光澤。劣質豆腐呈深灰色、暗黃色或紅褐色,以鑒別豆腐的組織狀態。

2.切口

用刀切成幾塊,仔細觀察切口,用手輕輕按壓,測試其彈性和硬度。優質豆腐塊形狀完整,軟硬適中,有彈性,質地鮮嫩,無雜質。劣質豆腐切面粗糙,質地不嫩,彈性差,有黃色液體滲出,表面發粘。

3.氣味

直接在室溫下聞氣味。優質豆腐有豆腐特有的氣味,劣質豆腐氣味暗淡,劣質豆腐有豆腥味、腐臭味或其他異味等不良氣味。鑒別豆腐的味道時,可以取壹小塊樣品,在常溫下細細咀嚼,品嘗其味道。

4、商品

優質豆腐口感細膩嫩滑,純正清香;次質豆腐口感粗糙平淡;劣質豆腐有酸味、苦味、澀味等不良味道。

1,包裝好的豆腐容易腐爛。買回後應立即用清水浸泡,放入冰箱冷藏,取出後再烹調。取出不要超過4小時,保持新鮮,最好在購買當天食用。

2.盒裝豆腐易於保存,但仍需放入冰箱冷藏,以保證在儲存期間不會腐爛。如果壹次吃不完,可以根據需要的量切開使用,剩下的可以放回冷凍室下次再吃。

3.用清水沖洗幹凈,放入幹凈的盆中。將鹽溶於沸水中,冷卻後倒入豆腐盆中(最好完全浸沒),這樣處理後的豆腐半個月也不會變質。

小貼士:

豆腐作為壹種營養豐富的食品,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它含有大量的鈣、鐵、磷等微量元素,蛋白質的含量也很高。吃豆腐雖然對人體有好處,但不適合多吃。如果吃多了也會給身體帶來健康隱患,所以壹周吃豆腐2~3次就夠了,每次100g。#夏芳健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