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滿江的人那麽少?
當代人缺乏海納百川的格局。子曰:“遠離鬼神。”意思是害怕鬼神,遠離鬼神。要知道孔子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但是沒有宗教信仰不代表孔子否認鬼神的存在。孔子對鬼神是中立的態度。他不相信自己,默默遠離,但不否認,也不阻止別人相信。這種態度就是孔子的“尊”,也是儒家的壹個核心觀點。也就是說,面對我們不熟悉、不了解甚至不認可的事物,我們能夠保持壹顆接納和包容的心。其實這種態度在當代社會是非常缺乏的。為什麽這麽說?以信仰問題為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有人信佛,有人信道,有人只信科學。有各種各樣的信仰。信仰是我們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但我們經常發現,人們總是喜歡搞壹些“信仰攻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從科學的角度批判宗教理論。比如很多人壹提到佛教就說它是迷信。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說法。如果妳想批判佛教,妳必須親自研究佛教,詳細實踐和驗證佛教禪修的方法,如果妳在學習這些東西後認為有問題,那麽妳就有資格批判。僅僅看別人在大雄寶殿做壹些宗教儀式,就把整個佛教列為迷信,這是典型的不尊重。比如在運動方面,有很多種運動,比如舉重、健美、健身、功能訓練、球類運動、遊泳,還有武術、氣功等等。各家都有自己的壹套理論,結果我們會發現大家都互相鄙視。“運動量太大傷身體”、“體重太大傷關節”、“心率不足沒鍛煉效果”等。各種運動的目的有壹些不同。健美追求肌肉的緯度和形狀,舉重追求絕對力量,氣功追求養生。從提勁的角度來批判氣功,自然是有問題的。這也是壹種缺乏“尊重”的態度,對自己不了解的東西沒有最起碼的尊重。其實,無論是學問、宗教、鬼神還是科學,它們的本質都有其固定的範疇,在各自的範疇內都是合理的,只是它們之間可能存在沖突和差異。人們往往忽視範疇的概念,盲目相信自己的觀點,以至於當別人的觀點與我們自己熟知的範疇發生沖突時,我們往往認為它是錯誤的,反對它,甚至是侮辱它。這就犯了“不尊重”的錯誤。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是很常見的,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太註意,因為我們常常覺得人還是要有自己獨立的看法,否則就會像朽木壹樣。但其實“尊重”並不是讓妳放棄自己的獨立觀點,而是要有壹個海納百川的格局。有獨立的自我,也要有包容他人的胸懷。這對我們的生活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