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感冒壹千個容易,濕感冒壹個難。科學排濕很重要。
首先是濕氣及其來源。中醫把濕分為兩種,外濕和內濕。外濕,即外濕侵入人體,如淋雨或長期生活在寒冷潮濕的環境中;內濕是由於脾的運化異常,導致臟腑功能失調,不能正常代謝。
無論是內濕還是外濕,濕氣就像壹個意想不到的小人,不打招呼就沖進身體。發現的時候往往會長期侵襲,就像“為朋友生根發芽”,使身體壹時適合疾病的生長,所以有“壹濕難除”、“濕是百病之源”等說法。
濕重的臨床表現有很多,如肚子很大,容易嗜睡,身體沈重,頭發經常油膩,面部和眼睛容易浮腫,舌質肥厚,口中粘痰,舌苔白膩,易怒,食欲不振,口苦,出汗困難,皮膚發黃,眼睛發紅等。這些現象可能是體內濕氣重的信號。
外濕多由環境因素引起,內濕與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關,如長期不活動、暴飲暴食或節食減肥、愛吃辛辣油膩食物、夏季偏愛冷飲等。
要想解決問題,首先要找到問題的源頭。祛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調養脾胃。比如有壹天回家,發現家裏的水龍頭沒關,水流到了地上。妳是選擇先清理溢出的水還是先關水龍頭?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源上解決泛濫的問題,先養脾胃也是壹個道理。
想要祛濕,日常養生預防是關鍵。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進行自我檢查,進行日常的預防和改善。
科學的祛濕方法很簡單,比如拒絕冷飲,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保持心情愉快,不受情緒影響,提高免疫力,讓身體始終處於健康狀態,不給濕氣入侵的機會。科學的祛濕方法是壹輩子的事。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妳要明白壹個道理,真正從根本上保證健康的不是藥物,而是對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刻意改變。
冷飲、冰淇淋等自帶涼性的食物進入胃中,導致陽氣外泄,空調吹出的涼風就會侵入體內,導致身體越來越冷,脾被寒濕所困。建議少吃冰淇淋冷飲,少吹空調冷風。
火鍋、燒烤、麻辣燙等辛辣油膩的食物,配以啤酒,這些食物傷脾胃,偶爾吃吃也可以。建議不要經常吃。
久坐的人,每天最大的運動就是從家裏走到地鐵站或者公交站,或者車庫。《黃帝內經》中提到,久坐傷肉。建議每天要留出壹些時間進行適當的運動,尤其是很多人在家被隔離的情況下,要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
還有壹些人,總是有很多事情藏在心裏,每天胡思亂想,焦慮不安。中醫認為,思考傷脾,如果每天想太多,對脾胃也是壹種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