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如何在中國北方養殖鱒魚

如何在中國北方養殖鱒魚

1,選擇、保留和庫存

鱒魚親魚的親魚選擇包括雌魚和雄魚,雌魚和雄魚必須來自兩個養殖區,不能有近親。計劃作為親魚飼養的鱒魚應單獨養殖,並不斷進行選擇,將最好的魚丟棄,進行質化養殖。打算選雌魚的那組壹定不能養雄魚,打算選雄魚的那組壹定不能養雌魚。

要在自己的農場建立父母配對關系檔案,保證後代的優良性狀。產出搶眼魚卵的鱒魚養殖場,每年都要挑選並保留親魚。在生產過程中,要淘汰繁殖力差的親魚,增加新的親魚。根據需要確保父組的數量。

親魚的放養新選的親魚和剛人工繁殖的親魚暫時不能混養,剛人工繁殖的親魚體質弱,攝食能力差。因此,已人工繁殖的鱒魚親魚應單獨飼養,待體質完全恢復後,再放入明年人工繁殖的親魚池中培育。

鱒魚親魚培育初期,雌雄個體混合在同壹個池中,人工繁殖前壹個月,雌雄個體分別在單獨的池中飼養。雌雄個體混合時,親鱒的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水面3 ~ 5尾,雌雄個體分開飼養時,放養密度減半。

繁殖後親魚的恢復鱒魚的親魚在人工繁殖後消耗較大,體質較弱,在實際生產中要特別註意保證繁殖後親魚的成活率。由於剛進行人工繁殖的親魚出水時間較長,所以放生時要輕輕放入池中,位置要選在池水相對平緩的上遊。如果親魚平躺在池底,應輕輕移動,讓它慢慢遊動。

飼料比平時更有營養。最好餵壹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飼料,添加抗生素,增加飼料中維生素的含量。餵食時要比平時更加小心,長時間緩慢餵食,盡量保證產後親魚盡快進食。

產後親魚池進出的水要盡量平緩,以免形成急流,減少魚的能量消耗。如果註意產後親魚的恢復,可以大大提高其成活率,保證明年生產的親魚數量。

2、飼料和投料

飼料鱒魚養殖池塘的選擇和配制基本都是水泥池塘。池塘裏幾乎沒有天然飼料,營養完全靠人工餵養。因此,選擇和配制高質量的全價飼料是鱒魚養殖的關鍵。

鱒魚親魚飼料可直接選用商品飼料。商品親魚飼料營養全面,質量穩定,養殖過程勞動強度低,但價格高,存放時間長,容易造成營養流失。自己做飼料的話,壹定要嚴格控制原料質量,每壹種原料都不能變質。配制的飼料蛋白質應在42%以上,動物蛋白應占80%以上,脂肪含量應在6%以上。

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最好現在就準備,加工,餵養。具體配方:進口魚粉50%,肉骨粉10%,蛋白粉20%,血粉5%,苜蓿粉5%,次粉5%,大豆油5%。根據預混合鱒魚親魚的量添加添加劑,如果預混合魚不含類胡蘿蔔素,則添加40-60 ppm的類胡蘿蔔素。

有條件的可以投餵新鮮野生魚、動物內臟等動物餌料。餵食新鮮動物餌料壹定要幹凈衛生,質量壹定要嚴格把關。有病源的絕對不能餵。

用飼料餵養鱒魚親魚,體型比較大,動作比較慢,放養密度比較低,實際餵養需要耐心細致,曼莎要保證每條魚每次餵的時候都能吃到飼料。

使用成品飼料或自己配制加工的飼料時,如果抗生素、維生素、胡蘿蔔素等。都是要添加的,先計算好要添加的物質的量,用溫水溶解,把要添加的飼料攤平,用噴霧器均勻地噴在飼料上,在室內晾幹後再餵食。

親魚的投餵量為魚重的0.5%,投餵時可靈活控制。如果減少鱒魚親魚的投餵量,可以減少投餵量。但是要及時分析,找出減少的原因。壹般繁殖季節會減少投餵量,或者水質變化、飼料變化等因素也會導致減少。

鱒魚親魚培育的飼料,如果有新鮮野生魚等動物餌料,可以長期投餵,但每天至少要投餵成品飼料的0.2%。否則,在動物飼料新鮮度沒有保證的情況下,飼餵成品飼料,容易導致飲食習慣的改變,誘發疾病。每100公斤新鮮動物飼料按30公斤成品飼料計算。

比如親魚1000 kg養殖,日投餵量0.5%,成品全部投餵,日投餵量5 kg。如果要飼餵鮮動物餌料,成品飼料不得低於0.2%,即每天要飼餵2公斤成品飼料和10公斤鮮動物飼料。

每天餵兩次,9: 00和17: 00。投餵新鮮動物飼料可以提高鱒魚的繁殖率、受精率和毛眼率,最終提高魚苗養殖的成活率。所以在養殖親鱒的時候,盡量多餵壹些新鮮的動物飼料。

3.繁殖物種

世界上能在海水和淡水區域完全養殖的鮭魚和鱒魚約有16種。我國鱒魚海水養殖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尚未推廣,幾乎都是淡水養殖。主要有四種,已形成完整的人工養殖技術,並已大面積栽培或正在擴大栽培。

虹鱒魚:2年性成熟,終生多次繁殖。年平均水溫在1 ~ 2℃以下,二齡體重可達1 kg。池塘養魚最大的個體是7公斤。流水池塘養殖每平方米產量可達25公斤以上。影響生存的疾病主要是病毒性疾病和弧菌病。

金鱒:生物學特性、生長速度、單位面積產量與虹鱒相似。它兼具食用、垂釣和觀賞價值。其金黃色是顯性遺傳性狀,對育種科研具有重要的種質價值。因其色澤金黃豐富典雅,市場價格高於虹鱒魚。

山鱒:適合在池塘和溪流中垂釣。2年性成熟,壹生只有壹次。2齡魚大多重400-700g,最大個體900-1000g。抗病能力強,壹般不會感染病毒性疾病。在22 ~ 25℃的水溫下,生存力和攝食強度均優於虹鱒。

太陽斑鮭:2齡性成熟,終生多次繁殖,適合垂釣。在年平均水溫12℃條件下,兩月齡魚體重10 ~ 130克,兩歲魚體重500 ~ 1000克。最大的個體超過2000克。在0 ~ 4℃環境中的生存活力和攝食強度優於虹鱒。我喜歡在下沈中吃人工餌料,也喜歡吃沈水餌料。抗病能力強,基本不感染病毒性疾病。

此外,還有本土品種的三文魚、臺灣哲羅魚、斑鱒,以及引進品種的河鱒、北極斑鱒、銀鱒、大西洋鱒、褐鱒等。,正在進行實驗育種。

4.繁殖環境

水溫

淡水和海水養殖都需要低溫的水環境。夏季水溫不超過22℃,最高不超過24℃。冬季不結冰或短時間內不結冰的海水和淡水可以用來養殖鮭魚和鱒魚。水溫是影響水產養殖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水溫越高,生長越快。

水溫越高,溶解氧越低。當水溫達到22℃時,水中的溶解氧會下降到5 ~ 6毫克/升..這時候水環境有兩個不利因素:水溫高,含氧量低。魚類的代謝強度和餌料效率會降低,嚴重影響生長,甚至導致死亡。當水溫低於65438±08℃時,生長壹般不受水溫和溶解氧的影響。

溶解氧

鮭魚和鱒魚喜歡生活在高溶解氧的水域。壹般情況下,虹鱒魚的溶解氧安全臨界值為3.15mg/L,長時間在低氧環境中飼養的魚類安全臨界值降低到2.45mg/L左右,當溶解氧低於5mg/L時,虹鱒魚呼吸頻率加快,低於4mg/L時,遊動緩慢。

當魚團在進水口出現浮頭時,水中的溶解氧已經下降到3 mg/L以下,魚的生命已經受到威脅。在安靜的環境中,魚的耗氧量會降低。溫度、光照、振動等刺激因素會增加耗氧量,降低溶氧環境的安全性。

水溫變化的刺激可使耗氧量增加30% ~ 70%,光照和振動刺激分別可使耗氧量增加20% ~ 30%和40% ~ 50%。由多種因素組成的復合刺激會使耗氧量比安靜狀態下增加1倍以上。在跑池中投餵三文魚、鱒魚時,排水口的溶解氧應保持在4 mg/L以上。

水質

影響三文魚和鱒魚生長的水質因素非常復雜,主要是水的酸堿度和氨氮的濃度。虹鱒魚對pH的耐受範圍為5.5 ~ 9.2,適宜範圍為6.5 ~ 7.5。酸性,尤其是強酸性,會抑制虹鱒魚的生長。

未分解的氮,尤其是氨氮和亞硝酸鹽,來源於殘留的餌料和糞便等有機物,對三文魚和鱒魚是有毒物質。虹鱒魚對氨氮的耐受濃度為0.01.25mg/L,在流水池塘中,如果ph在7左右,耐受濃度可達0.05 ~ 0.6mg/L,在近中性水中,氨氮壹般不會造成很大危害。水溫和ph值越高,氨氮的毒性越強。

水中溶解氧含量越高,對氨氮的耐受性越強。當溶解氧在7 mg/L以上的環境中,氨氮量達到0.8 ~ 1.0 mg/L時,6周內不會對虹鱒魚造成危害。當溶解氧含量在5 mg/L以下,氨氮含量在0.5 mg/L以上時,虹鱒魚的生長會變慢,鰓容易受損,甚至腎臟、肝臟組織功能失調。

水質的渾濁度也是影響三文魚和鱒魚生長的重要因素。渾濁的水質會阻礙魚類的視覺,影響其攝食和生長。建設三文魚、鱒魚養殖場時,有條件全面了解水源的環境情況。

農民建小養殖場,可以根據水裏有沒有野生動物來判斷水質。如果水源中生活著小魚、水生昆蟲等生物,那麽這個水源壹般可以用來養殖三文魚和鱒魚。

適合海水養殖的虹鱒魚、銀魚等,在淡水環境中度過嬰兒期。隨著個體的成長,耐鹽性逐漸增強。虹鱒幼魚、現魚、壹齡魚、成魚的耐受鹽度分別為0.5% ~ 0.8%、1.2% ~ 1.4%、2% ~ 2.5%、3.5%。35克以上的幼魚經過約10天的半鹹水過渡,可以適應海水生活。

5.飼養管理

水質管理鱒魚壹般是流水繁殖,水質比較新鮮。主要是控制好流水,人工養殖前三個月加大流量,池水交換能力壹天可以達到10次。人工繁殖親魚恢復階段,流量要小,水流要平緩,平時每天5次,每天7次。

日常管理中定期檢查進出水口攔魚欄,如有損壞及時修復,及時清除沈積物,保證水流暢通,投餌時仔細觀察魚的投餌情況,對異常現象盡快分析解決。雨季和深秋要增加池塘巡查次數,及時清理雨水沖刷的汙物和落葉等雜物,防止淤塞堵塞魚欄。

疏通池塘鱒魚育雛池要定期清除沈積在池底的糞便等雜物。清理時,先用漁網將魚全部驅趕到入水口,加大池水流量,用鏟子等工具清理池底的泥沙。

也可以用吸汙泵把積起來的汙水抽出來。壹般壹個月需要清洗壹次,清洗時間壹般選擇在14: 00。此時天氣溫暖,距離上午的投餌時間已經過去了5個小時,距離下午的投餌時間還有5個小時,所以不能影響魚的正常投餌。

魚病防治對鱒魚養殖用水要求高,壹般病害少,主要是原蟲寄生蟲病。添加壹些抗蟲藥物定期餵食,完全可以解決。鱒魚養殖全是人工投餵,池塘裏幾乎沒有天然餌料。

所以飼料必須營養全面,原料新鮮,否則容易產生營養性疾病,對鱒魚親魚的飼料要求就更嚴格了,尤其是礦物質和維生素必須全面,容易流失的維生素要增加。盡量定期餵壹些新鮮的動物餌料,或者在飼料中加入壹些新鮮的植物汁液。

要培養好親魚,壹是要挑選具有優質遺傳基因的親魚,二是要用全面營養的餌料餵養,三是要特別註意養殖過程中的每壹個小環節。只有抓住鱒魚親魚培育這壹關鍵環節,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鱒魚魚卵,保證鱒魚養殖堅實的物質基礎,健康、持續、快速地發展鱒魚產業。

擴展數據

它們通常生活在水質清澈、沙礫見底的中上遊。適宜生活溫度為12 ~ 18℃,最適生長溫度為16 ~ 18℃。幼魚的適宜生長溫度為65438±00℃。7℃以下或20℃以上,食欲下降,生長緩慢。超過24℃就不吃了,身體會變弱甚至死亡。虹鱒魚喜歡逆流和氧氣。

當水中溶解氧小於3 mg/l時,會出現大量死亡;低於5 mg/L時,呼吸頻率加快,感覺不舒服。6 mg/L以上,生長良好。虹鱒魚生活在pH值為5.5 ~ 9.2的水中,最適pH值為6.5 ~ 6.8。

隨著個體的生長,對鹽度的適應性逐漸增強。漂浮幼魚的適宜鹽度為5 ‰ ~ 8 ‰,1歲魚為20 ‰ ~ 25 ‰,成魚為35‰。當體重達到35克以上時,只要經過半鹹水中轉,就能適應海水生活。

百度百科-虹鱒魚

百度百科-鱒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