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嶗山道教修行生活

嶗山道教修行生活

(註:以下視角均為田誠陽道場)

我們在嶗山練武的生活:月夜練武,旭日勝壹餐,月廊下推手,仙臺呼吸,不僅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學到了道教寶貴的養生方法,繼承了“神仙道教珍愛生命”的優良傳統。嶗山的道教屬於全真純粹派,不強調齋戒,註重養生和養生。歷代湧現出許多道德感深遠的道士。今天廣為流傳的兩部丹經《大成姚傑》和《稻香集》都出自瓦山,而且這裏的道士還有壹個特點,就是都主張“內外兼修,動靜結合”,今天依然如此。嶗山太清宮有六位老人,個個訓練有素,儀表堂堂。當許多遊客看到它們時,往往會感到驚訝,並向它們提出疑問。他們經常會留著胡子,感慨地說:“這都是* * *產黨領導的功勞!”簡單的壹句話,說明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宗教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實,長輩們對黨和政府無限感激。

其實這些元老級的領導,每壹個都有壹套動靜之功,形神俱精,永不停歇。

匡長是個長僧,八十多歲,熟讀道家先天武學,以及武當內家拳傳,醫術了得。五十年代經常給青島療養院上課,傳播氣功。1980年回寺後,應青島氣功界要求,編著了《先天氣功打基礎要領》。每天早上躺在床上開始運動,全身“軟如棉,硬如鐵”。雖然他老了,但他仍然可以劈腿,把腿踢過頭頂。他還經常接待仰慕他的來訪者,有時會馬不停蹄地講很長時間,絲毫沒有倦意。有人提出了壹個問題,他卻不以為然地笑了:“所謂‘站、坐、臥’,離不開這個。好吧,我說話,還能回元海,何苦呢?”

李宗蓮,道士,原為遼寧鐵茶山廣韻洞監獄。解放前,他去嶗山隱居。功夫上去後,丹田之火可以融化他手心的蠟燭,他的手可以舉起200公斤的石頭。李道昌面色紅潤如童子,白發寥寥無幾,可見他功底深厚。他還編了適合自己的氣功操,堅持鍛煉筋骨。

道士孫真,近古。據說他練八卦拳,每天打坐。每天早上都看見他在太清宮裏跑來跑去,經常飯後去海邊散步。有時早上在著名的蠟山泉“神水泉”前看到他,他就服氣了。

道士柳宗成,80歲。他的訓練方法不壹樣。他總是躺著,從不盤腿打坐,白天躺在山上,晚上躺在法庭上。他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裏更加努力地工作,雨、凍、雪壹刻不停。除了練拳,他還種下了不為世人所知的“太乙玄門棍”。解放前,幾個土匪搶劫了寺廟。他手舞棍舞,大施神威,把土匪打得落荒而逃,壹時成為美談。

道士王子珍又老又瘦。他每天早上去海邊,散步,呼吸,吐氣,用勞動代替練習。剛回寺的時候還是銀裝素裹,後來就有點黑了。

崔靜,長達70余裏,是嶗山出家時最長的佛道。他註重修行,坐功頗深,至今黑如漆。

在氣功風靡全球的今天,社會上少數人看到有空子可鉆,冒充道教龍派傳人。有些人居然聲稱自己是嶗山道士傳下來的,編造謊言,打著教氣功的幌子賺大錢。而我們嶗山的壹些有經驗的人,卻在默默無聞地練功,不求名,不求利。相比之下,他們的品德是多麽高尚,“君子之德,貌若愚人”,註重修養,我認為這才是他們健康長壽的根本。剛到嶗山的時候,道士很少。那時候匡師傅很註重我們的培養。每天早飯後,晚飯前,山上沒客人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聚在壹起,長輩輪流給我們講課。內容廣泛,除了寺廟事務,主要集中在養生的修養,他們的經驗,修煉,呼吸和理氣,修道的禁忌。

匡大師還創作了《三字經》、《治玄片》、《玄修秘方》等。我們還需要學習《道教協會會刊》、《呂祖全書》、《三豐全書》、《烏鎮篇》、《周易參同契》、《大成》、《生命桂枝》和《烏宗》的相關章節。通過學習,我們對道家理論,尤其是養生理論和方法有了壹個大致的了解。

除了打掃廁所,種地種菜,匡師傅還經常早晚親自帶我們練武,很熱鬧,我們精力也很大。夏天,夏天不怕蚊子咬,冬天不怕雪冷,反而開心,所以大家都學了點功夫。

山上也有很多練習的地方。有時候,太陽升起的時候,壹個人爬山看海。李白曾寫過壹句詩:“我曾去東海,在嶗山吃夏紫”,真是讓人陶醉於大自然,其樂無窮。

此外,為了滿足對外開放和旅遊的需要,很多影視制作商都繼續在臘山拍片,每次都有嶗山的道士參與。除了誦經、祭奠寺廟、農耕等項目,還有我們小道士的武術表演。我們在政府的對外宣傳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作用。

1985年8月,我和兩個道友壹起遊覽樓觀時,應任法林的要求,我們表演了在龐山所學,受到臺上道人和當地圍觀群眾的熱烈歡迎,為山門爭光,加強了名山寺廟之間的聯系。記得出家之前,我剛高中畢業,不過是個秀才。進入臘山以來,我收獲了很多,無論養生,武術,氣功,但是筋骨輕松,很少生病,精神世界更加豐富。

陳攖寧主席在世的時候,非常重視道教養生,曾經斷言,有這個東西就有道教。我也深感養生是適教的精髓,值得探討。

幸運的是,隨著社會的安定團結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道教幾千年來積累的養生技藝已經遍布全國。國外的道教研究也非常重視這方面。作為壹個道士,我覺得應該繼承這個優良傳統,永遠發揚光大,造福社會,造福人類,造福子孫後代。“神仙道教,生命可貴,人心無限”,這才是我們道教的真正宗旨。

我感謝養育我的長輩,我衷心祝願他們健康長壽。也希望今後在前輩們的繼續幫助下,我們年輕的道士們發揚嶗山重視養生的優良傳統,為新中國的道教事業盡壹份綿薄之力。

(修行生活清單中的內容均選自田誠陽《嶗山道士的修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