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春是壹年中的第壹個節氣,太陽經度為315度。在中國,立春是春天的開始。在古代,人們把春天的開始作為春節,並在這壹天舉行春節儀式。
雨水
二月18或19是二十四節氣的雨。當太陽經度達到330度時,節氣開始下雨。此時氣溫升高,積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名雨。
驚蟄
3月5日或6日是二十四節氣的覺醒,太陽運行到黃經345度時進入覺醒節氣。蟄的意思是躲起來。隨著氣溫升高,土壤解凍,第壹聲驚雷開始出現,冬眠在地下的小動物們似乎被驚雷驚醒,開始出土活動,因此得名景芝。
春分
3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春分節氣從太陽運行到0度(春分)開始。壹天是春天的壹半,所以叫春分。春分那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晝長夜短。
清明節
4月4日-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清明節齊始於太陽運行到15度。此時氣溫漸暖,植物發芽,天氣晴朗明朗,萬物欣欣向榮,清明即清凈。
谷雨
4月20日是谷雨中的二十四節氣,太陽運行到黃經30度時開始進入谷雨節氣。此時降雨有利於五谷生長,也就是說雨水產生“五谷”。
夏初
五月五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長夏,長夏是指立夏。但真正的入夏時間,各地並不壹致。
小滿
每年5月20日至22日,太陽到達黃經60度時,為全盛。《二十四節氣》:“四月中旬,物小而滿。”意思是夏作物種子飽滿,但不成熟,只是小而不飽滿。
芒種
每年6月5日是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75度。《二十四節氣》:“五月節,謂谷中有芒種莊稼”。“芒”是指小麥、大麥等有芒的作物成熟,開始收割,因此搶收十分迫切;“種”是指夏播作物如谷子也是播種最忙的季節。
所以又叫“芒籽”。春天爭奪太陽,夏天爭奪時間。“爭分奪秒”指的是此時的農忙季節。人們常說“三夏”是農忙季節,即夏季管理忙於夏收、夏播和春播作物。
夏日至日
每年的6月21或22日是夏季的至日。夏季的至日,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這是北半球壹年中白晝最長的壹天,南部地區從日出到日落大約需要十四個小時。
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經度105時,被認為是微暑。《二十四節氣》:“六月節”...暑也熱,分大小,月初小,月中大,今日仍小。”暑熱,意思是熱,是小熱,不是很熱。表示天氣變熱,但還不是最熱的,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
此時,江淮流域的梅雨即將結束,立夏,氣溫回升,進入伏旱期;但華北、東北進入雨季,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小夏過後,南方要註意抗旱,北方要註意防汛。全國各地的農作物都進入了旺盛生長期,需要加強田間管理。
大暑
大暑意味著熱。說明是壹年中最熱的節氣。
壹般來說,夏季節氣是華南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降雨量最豐富、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發生最頻繁的時期。
立秋
每年8月7日或8日,立秋被認為是太陽達到135的時候。二十四節氣:“七月節,立壹字解春(立春)。秋亦尷尬,事在此。”立秋壹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秋天即將到來。立秋之後,雖然暑氣壹時難消,還有“秋老虎”的余暉,但總的趨勢是天氣越來越涼。
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的開始時間也不壹致。在氣候學上,秋季始於日平均氣溫每五天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那壹天。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當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遊地區的立秋日期相差較大。
立秋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獲,晚稻移栽,秋作物進入重要的生長發育時期。秋天意味著夏天涼爽,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看作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壹直非常重視這個節氣。
熱度結束
夏季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楚”是藏而終的意思,“初夏”是炎熱的夏日過去了。《二十四節氣》說:“去吧,去吧,部就此打住。”
白露
白露是地面或近地物體上的水汽因溫度降低而凝結成的水滴。所以千禧年其實預示著天氣轉冷了。
在華南二十四節氣的氣候中,白露具有氣溫下降快、毛毛雨開始、日照突然減少的明顯特征,深刻地反映了夏至秋的季節變化。華南常年白露期間平均氣溫比夏季低3℃左右,大部分地區(5天)平均氣溫已降至22℃以下。按照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時間序列開始進入秋季。
秋分
每年9月23日左右,太陽到達經度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秋分和春分壹樣,是古人確立的最早的節氣。據《春秋故事·陰陽出入》雲:“秋分有陰陽相伴,故晝夜既寒又熱。”
寒露
65438+10月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太陽達到195時視為寒露。二十四節氣:“九月節氣,露水寒了會凝結。”此時氣溫比“白露”時低,露水多,寒意濃。中國大部分地區天氣涼爽,雨水較少。
霜降
每年公歷10年10月23日左右,太陽到達經度210度時,為初霜。初霜說天氣更冷,露水凝結成霜。《二十四節氣》:“九月中旬,精氣寒凝,露珠霜”。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裏的賽場上,壹片銀色的冰晶在閃耀。這時候葉子黃了,該落了。
立冬
165438+10月7日是24節氣中的“立冬”,太陽經度達到225度時開始立冬。冬天意味著結束,意味著莊稼要在收獲後收割。在中國,立冬被認為是冬天的開始。
小雪
165438+10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當太陽經度達到240度時,小雪節氣開始。此時氣溫下降,氣層溫度逐漸降到0℃以下,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大雪
65438+2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之壹的“大雪”。當太陽子午線達到255度時,大雪的節氣開始。大雪節氣受冷空氣影響,經常出現強降雪,造成地面積雪。俗話說,“薛瑞預示著壹個豐收年”。積雪覆蓋大地,可以凍死害蟲,為越冬作物創造良好的越冬環境。
冬季至日
65438+2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季至日”。當太陽子午線達到270度時,冬季至日節氣開始。冬季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寒冷天數從冬季至日開始。
小寒
小寒是壹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小寒時,太陽視運動達到黃經285度,即公歷65438+10月5日或6日。小寒過後,中國氣候開始進入壹年中最冷的時期。俗話說,冷空氣冷久了。此時天氣寒冷,蒙大拿尚未達到極致,故稱小寒。
大寒
65438+10月20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當太陽子午線達到300度時,進入大寒節氣。大寒的意思是讓天氣變得極其寒冷。
在嚴寒節氣期間,大氣環流相對穩定,環流調整期在20天左右。當巫山有壹個高的或穩定的脊時,沿中蒙邊界有壹個橫向槽或中央氣旋,亞洲中緯度環流是平的。這種環流調整時,往往會有大範圍的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槽時,中國受西北氣流控制,受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會出現持續低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