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Z時代是怎麽產生的?

Z時代是怎麽產生的?

第壹,社會環境。

小時候交通、通訊不發達,需要和鄰居、近親搞好關系,必要時互相幫助。社交是必須的。父母會讓孩子禮貌熱情地和鄰居打招呼。親戚來了要熱情相待。

那時候人們有空的時候,或者節假日,就聚在壹起打牌喝酒,甚至看電視,看國慶閱兵。在外面忙忙碌碌,感覺熱鬧喜慶,不會覺得無聊。

現在,互聯網發達,人們通過網絡購物,休閑方式更加多樣化。壹部手機承載了壹個人的大部分喜怒哀樂,分配給外人的時間已經少了。

以前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總會拖著孩子,在那裏壹待就是幾個小時,為的就是改善生活,好好吃壹頓。

現在走親訪友,開車去,十分鐘後到。坐下吧。壹杯茶還沒涼到入口,人已經到了下壹家。形式而已。另外,現在的孩子對這種陳腐的親情不太感興趣,家長也不會催促孩子參與。

而且現在的社會治安造成了大家互相防範,有些在小區住了10年的人都不熟。不到萬不得已不打招呼,就無法自然互動。

圖片來自《因為這是妳的人生》

第二,個人心態。

祖父母那壹代人認為人口繁榮是好事。家裏人越多越熱鬧。爺爺奶奶去世前的那幾年,大年初壹很多年輕人都去拜年,那些家長會讓孩子給爺爺奶奶磕頭。

爺爺奶奶也會覺得這是自己的榮耀。村裏這麽多人來參觀,真是莫大的榮幸。

其實那些年輕人很多都是不願意來的,有些是極其反感磕頭的。

後來年輕人拜年的逐漸減少,大年初壹到處逛的人也減少了很多。

他們說壹年只有壹次慶祝新年。與其和別人寒暄吹牛,裝成自己,不如全家人聚在壹起,開開心心,吃點好吃的。

現在的年輕人也是如此,他們覺得與其壹個人過壹個舒服的周末,不如把時間花在無效的社交活動上。雖然時間可能會浪費,但至少我覺得快樂,不受約束。

在關於Z時代的討論中,歌手蔣顯貴說“與這個世界的唯壹聯系就是感覺”,這種感覺應該是快樂的,輕松的,沒有強迫的。

圖片來自知乎短片。

第三,愛情觀的改變。

現在的絕大多數年輕人,已經不需要再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看待問題的角度發生了變化。即使不結婚,也不會被周圍的人嘲笑,也不需要自卑,擡不起頭。

孩子結不結婚已經不是父母最擔心的事情了。他們最關心的是,在壹段感情中,孩子能不能快樂,能不能得到滋養,能不能幸福。

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愛情讓他們投入了太多的精力,會直接把他們嚇跑。

在Z時代的短片中,壹位受訪者說“愛情是不是太高尚了?沒有了對愛情的高期待,我的焦慮減輕了。”她的話引起了許多年輕人的歌唱。

對待愛情的態度,從苛求到隨緣,輕松又輕松。放下焦慮,踏實的生活,卻更容易遇到同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