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道家學者除了老子和莊子,還有誰?

道家學者除了老子和莊子,還有誰?

戰國時有列禦口(列子)和惠施,三國時有言和和王弼,西晉時有項修和郭襄。

列輿口,生卒年不詳,壹般為春秋戰國時期鄭人。道家學派的先驅列子提倡重視空。著名在《莊子》壹書中,有壹章是以它命名的,主要目的是宣揚妳不要在外面賣弄智慧,而要修心養性,從而達到“守天”的境界,順應自然,達到無用的境界。

《列子》又名《徐沖經》,是壹部重要的道教經典。該書由李漁口撰,分為田瑞、黃帝、周穆王、仲尼、唐雯、李明、楊朱、傅說等八章,每壹章都由多個寓言故事組成。

惠施(約公元前370年-公元前365438年+公元前00年)戰國時期的政治家、辯論家、哲學家。

惠施的著作沒有流傳下來,所以他的哲學思想只有別人知道。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朋友莊子的著作中提到的他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十個故事》。他主張廣泛分析世界上的事物,總結世界的規律。除了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春秋也都記載了他的行為和言論。

言和(約公元193-249)是魏晉時期的哲學家,玄學的創始人之壹。也和王弼壹起為世人所知。字,生於宛(今河南南陽)。

據《三國誌》記載,言和“擅老莊之言,著有《論道德》及各類雜文,著作數十部”。但大部分已經失傳,只有《論語》和《景福殿頌》保存完好。《列子·張占註》保存了言和《論道·未知》的佚文,其中《論道》可能是《論德》的壹部分。言和僅存的佚文也記載在嚴清·柯俊編的《三國誌》卷三十九中。

言和主張儒道合壹,引舊釋儒。晉人在評論和王弼的思想時說:“在之初,老子和莊子的祖先和王弼認為,世界上的壹切都是以虛無為基礎的。什麽都沒有,就能把事情做好,哪裏都不去,就能活下來。”(《晉書》)。言和在《論道》中明確提出:“妳所擁有的就是妳所擁有的,妳靠‘無’而生存;為事情做事是不可能的。”“無”是言和對《老子》和《論語》中“道”的理解。他認為世間萬物皆有,而道無有,無形,所以無言、無名、無形、無聲就是道的全部。

王弼(公元226-249年)是三國時魏朝的壹位哲學家。字輔嗣是人,魏(今河南焦作市)人。他曾經是尚,壹個少年,有壹個文藝的名字。他24歲就去世了。他善談儒道,能以言避辯。他在崇尚玄學、暢所欲言方面與言和、夏侯玄不相上下,被譽為“太初之音”。認為“虛無”是宇宙萬物的本體,“道亦稱“虛無”。世界雖大,“寂靜至虛無是其根基”。他還認為“萬物始於無”,肯定了著名的宗教(has)來源於自然(has)。他還“扶老入儒”,用玄學取代沒落的經學。他的註釋《易》重哲理,壹掃漢代經學的繁瑣之風。著有《周易註》、《周易略例》、《老子註》、《老子註》。

湘繡是魏晉時期的哲學家和文學家。竹林七賢之壹。字分句號。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詳。湘繡的好莊子之學。當時《莊子》壹書頗為流行,但舊註“不究其旨”,湘繡寫《莊子·隱解》解釋玄理,影響很大,促進了玄學的盛行。然而,湘繡並沒有寫完《秋水》和《幸福》。後來郭象在《莊子·隱解》的基礎上,完成了《秋水》和《知樂》的註釋,再加以發揮,就成了今天看到的《莊子》註釋。

郭象(公元252 ~ 312),字,西晉哲學家、新道家。他是偉大的《莊子》註釋家之壹。他把《莊子》中的比喻和隱喻變成了推理和論證,把莊子詩歌的語言翻譯成了自己的散文語言。

郭象的著作,流傳至今最重要的是《莊子註》。《隋書經籍誌》收錄了兩卷《論語》。又錄郭象《論語》1卷,卒。梁代黃侃《疏義論》有郭襄註九則,清代馬國漢《韓愈山房佚集》有輯佚壹則。體察其意,與《莊子註》互為發明,對研究郭象思想有重要價值。《道藏》中有郭象對桓《道德真理舒舒》和李林《德性真理集》中老子的註釋,並引用了郭象的部分註釋,但全文已佚。隋書?《經籍誌》尚載《晉太傅主簿郭》二卷,註梁五卷,錄1卷,卒。舊唐書?《易·》至今還記載著五卷《郭》,這些書都已失傳。《晉書》中郭象寫碑文12篇,《文選》中劉《辨命隨筆》提到郭象寫過《命》壹書,唐歷山註:“郭寫《天命由己》,字有好壞。”這些可能都是郭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