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七個健康點!(壹千塊錢很難買到)

七個健康點!(壹千塊錢很難買到)

邊肖

中醫穴位按摩博大精深。不打針不吃藥就能防病治病,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今天,邊肖為您推薦7個保健穴位。按照本文介紹的方法按摩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趕緊收藏吧!

1 .足三裏

足三裏位於外側腿前方,外側膝下3寸,脛骨外緣水平尖。足三裏(足三裏)是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能健脾胃,助消化,益氣強身,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1)針刺法:用毫針針刺1~1.5寸,單側或雙側同時取穴。

(2)艾灸:艾灸足三裏是最經典的保健方法之壹。民間有句話叫“灸足三裏,不如吃老母雞”。具體方法是:點燃艾條,掛在穴位上10~15分鐘,隔日灸壹次,每月10次,以局部微微發紅為度。

(3)自我按摩:用拇指按摩足三裏。方法:將拇指指腹塗於足三裏穴,垂直向下按揉。其他四指握緊或張開,起到支撐作用,* * *同樣發力。讓刺激充分作用於深層肌肉組織,產生酸、麻、脹、痛、走的感覺。幾秒鐘後,它漸漸放松了。這樣可以重復幾次。

2.三陰交

第三恥骨聯合位於內踝腳趾上方3英寸處,在脛骨後面的凹陷處。“三陰交穴”因位於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匯處而得名。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血,是後天之本;腎藏精為先天;肝藏血,精血同源。三陰交穴達三經,具有滋陰補腎、疏肝理氣、健脾利水、調理氣血、通絡活絡的功效。它們被歷代醫家視為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之壹,被譽為“婦科聖穴”。此穴對腹部器官特別是生殖系統的健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針刺法:用毫針針刺1~1.5寸。針充氣後即可拔針,虛弱者可留針5~10分鐘。每天壹次或每隔壹天壹次。

(2)艾灸:虛寒體質者可用艾條灸三陰交穴,每次65,438+00 ~ 65,438+05分鐘,局部溫熱發紅,每日壹次或隔日壹次。虛寒體質的女性長期堅持艾灸,調理月經,預防婦科病,強身健體。另外,睡前艾灸這個穴位也可以幫助睡眠。

(3)自我按摩:用拇指或中指指尖垂直用力,按下對側三陰交穴,揉捏。然後順時針揉三陰交20次。讓刺激充分作用於深層肌肉組織,產生酸、麻、脹、痛、走的感覺。幾秒鐘後,它漸漸放松了。這樣可以重復幾次。

3.關元

關元位於腹部中線,肚臍下3寸。取穴時,四指並攏水平放在肚臍下,小指下的位置就是穴位。關元穴可用於治療腹瀉、腹痛、遺尿、尿失禁、外陰瘙癢、陽痿、早泄等疾病。同時具有補虛的作用,對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有壹定療效。

(1)縫合方法:斜刺0.5寸,上火後再拔針。每周針灸壹到兩次可以強身健體。

(2)艾灸:用艾條灸。取壹根綠色艾條,點燃,在關元穴附近抽。艾條距離穴位約3厘米。如果某些部位感覺溫暖舒適,就把它修好。混合氧化物燃料

針灸和自我按摩:通關。

5.神闕

闕,位於肚臍腹部,是胎兒臍帶脫落的地方。正如瓜蒂從瓜體上脫落壹樣,被譽為“自然之本,生命之根”。闕穴屬任脈,與脈緊密相連,又與督脈、表裏、臟腑、四肢、骨骼相連。它是人體的門戶和經絡的樞紐,具有溫補元陽、健脾和胃、益氣延年的作用。

(1)艾灸:神闕穴鹽灸。中醫認為,鹽性鹹,性寒,入胃、腎、大腸、小腸,有清火、涼血、解毒的功效。神闕隔鹽灸將鹽的藥性與艾灸的溫經散寒作用相結合,作用於神闕穴,具有壯陽解表、固本補腎的作用。壹般艾灸1-2莊穴就夠了。第壹步,用純凈幹燥的鹽填滿肚臍。如果肚臍突出,可以用濕面包蓋住,再用鹽蓋住。第二步,點燃鹽上的艾炷。如果患者感到輕微灼痛,應更換艾條。

(2)自我按摩:以神闕為中心摩擦腹部。以直立或臥位,手掌按在腹部,先順時針再逆時針揉腹部20次,飯後再揉腹部,幫助消化吸收;睡前揉揉腹部,可以健脾胃,幫助消化,有安眠的功效。

6.中灣

中癰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方4寸。取穴時,從胸骨往下看。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段與肚臍連線的中點為穴位。中脘穴是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具有健脾胃、養後天的作用。

(1)針刺法:直刺0.8~1.2寸,上火後再出針。

(2)艾灸:用艾條灸。拿壹根綠色艾條,點燃,在中宇附近抽。艾條距離穴位約3厘米。如果局部有溫熱舒適的感覺,每次固定10 ~ 15分鐘,艾灸至局部微紅。

(3)自我按摩:用指尖摩擦或揉捏穴位5~10分鐘,可治療腹脹疼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

7.湧泉

湧泉,位於足部,屬於足少陰腎經。卷腳時,在足心前三分之壹的凹陷處。

自我按摩:用拇指尖按壓穴位會有明顯的酸痛感。湧泉穴有補腎壯陽、養心安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