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健康周刊以春季滋補脾胃為主。

健康周刊以春季滋補脾胃為主。

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芽。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王高安提醒,養生要註意滋養脾胃,早睡早起,適當運動,調節情緒,防止“春寒料峭”。

下雨和節氣要預防什麽疾病?

1.感冒、發燒、肺炎等外感疾病

雨水溫潤多風,人體的陽氣開始向外宣泄。此時皮膚毛孔張開,抵禦寒邪的能力減弱。如果不註意,就很容易覺得冷。

2.骨關節病

關節炎患者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雨和節氣空氣濕度大,冷熱無常。濕氣的入侵,寒濕的混合,很容易導致關節腫痛。骨關節病患者容易復發。

3.腸胃不適

《黃帝內經》說“春主肝”。中醫認為,人在春季往往肝氣過盛,而肝木過盛則抑制脾土,對脾胃產生不利影響,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同時,由於雨水增多,濕氣隨之而來,寒濕之氣容易困擾脾臟,再加上春節後遺留的“積食”,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狀。

4.心肌梗死

雨季氣溫忽冷忽熱,天氣多變,血管舒張功能紊亂,容易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導致心力衰竭,甚至心肌梗死。

頭疼

雨節氣“春寒”時有出現,春天是多風的季節。很多疾病會出現在上半身,比如頭部,濕冷氣滯血瘀,所以血管神經性頭痛也容易復發。

春季保健要點:

1.酸少甜多

雨節氣講究“養脾胃”。春季飲食應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以養脾。可以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菊花等。

合理生活

初春天氣乍暖還寒,晝夜溫差大。這個時候不要急著脫冬裝,註意保暖防寒。

3.運動是合適的

早春運動要符合陽氣和生發的特點,可以在戶外做壹些溫和舒緩的運動,如太極拳、瑜伽、慢跑、體操等。但是,要註意運動時穿的衣服太少,以免損傷陽氣。

4.防止“倒春寒”

雨和節氣,避免寒冷和潮濕。此時人體的肌理已經比較松弛,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已經減弱,容易受到致病因素的影響。所以春天要註意“下厚上薄”,重點“覆蓋”背部、腹部、腳底,減少疾病的發生。

5.艾灸養肝

春天是陽生陰消的開始,要養陽。此時肝經當令,所以春季以養肝為主。春季艾灸可以舒肝解氣,防止肝氣侵犯脾胃。

(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