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天泡溫泉消暑
普通遊客可能覺得夏天泡溫泉太熱了。事實上,大多數溫泉度假村都在風景優美、植被良好的地方。夏夜涼風習習,溫度舒適,非常適合戶外泡溫泉。
1,泡溫泉還能健康消暑。
就像夏天用溫水洗澡比用冷水更能帶走體內的熱量,讓人感覺涼爽,夏天晚上泡溫泉,出出汗,然後在微風中散掉全身的熱量,比吹空調喝冷飲更能消暑,也更有利於身體健康。因此,在夏夜洗溫泉澡是壹種降暑的健康休閑方式。
2.夏天泡溫泉好處多多。
夏天泡溫泉也是排毒的好方法。因為夏天泡溫泉更容易出汗,體內毒素通過毛孔隨汗液排出體外,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這種自然排毒的方法只有泡溫泉才能達到,夏天的排毒效果比其他任何季節都好。
溫泉水中氡、偏矽酸、硫化物、氟、鍶、鋰的含量恰到好處。在洗溫泉的過程中,這些物質被吸收後部分滲入體內,從而擴張血管,改變皮膚的酸堿度。在這個夏天,改善皮膚,保持美麗不再只是夢想。
2.中醫溫泉養生的科學基礎。
溫泉的保健功能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壹是地熱水的溫度,二是溫泉流動產生的機械沖擊,三是溫泉中所含的礦物質成分。潺潺的泉柱本身就對人體有按摩作用。在壹些專門搭建的“按摩池”裏,泉水壹簇簇地流下,利用落差產生的沖擊力對肩、背、腰、腿的肌肉進行“按摩”,明顯改善了長期坐在電腦前的肩、背僵硬、腰酸腿痛等癥狀,贏得了很多上班族的贊嘆。
有健康專家認為,泡溫泉對腦力勞動者的“亞健康”狀態(即慢性疲勞綜合征)有明顯療效,並將泡溫泉與休息、做有氧運動結合起來,列為消除和預防“亞健康”狀態的三大良好生活習慣。有資料顯示,泡溫泉不僅能放松神經,緩解壓力,還能排除毒素,增強體質。
雖然溫泉的養生作用是大家公認的,但不同的溫泉由於出水溫度和鹽度不同,其養生作用也不同,泉水中所含的各種化學離子和微量放射性元素的數量也有很大的差異。目前,溫泉研究界壹直在推動更新的溫泉養生方式,並開始向“差異化”和“個性化”方向發展,即由專業醫生對溫泉使用者進行健康檢查,然後為其制定合適的溫泉養生方案。這項服務應該是熱愛健康的人的福音。
3.中醫溫泉養生概述
中醫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尤其是溫泉養生,是中國文化獨有的。中國古代溫泉養生文化的精髓是帝王養生。秦始皇建造了“利善湯”來治療瘡瘍,這是中國第壹個此類藥物。漢朝的皇帝們喜歡把西域的香料熬成香水,倒進溫泉池,泡上香噴噴的湯。隋唐時,皇室大興土木,擴建華清池,還設有溫泉監,負責皇室泡湯事務。
唐皇在溫泉養生上是很講究的。溫泉中養生的器皿和物品大多用玉石、桃木等東西辟邪。唐皇洗澡前後的飲食,都是陪太醫專門準備的,詳細記錄,連洗澡的時間都要。在中國歷史上,對溫泉的大規模利用起源於秦漢,興盛於唐代。其中北魏的任原在《溫泉頌》題詞中稱贊:溫泉“乃大自然之經典,天地之元醫,自江南,驪山之下排出,博大精深,美輪美奐,心清至,故留於唐谷,右於記憶,南於九江,北於茫茫大海,千城萬邦之民,病痛纏身。同時,北魏諸記載的溫泉有31處,其中能療養的有12處。
水鏡標註有31個溫泉,根據溫度的不同,從低溫到高溫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溫、熱、極熱、極熱、極熱。比如天氣極熱的溫泉,可以去除雞、豬等動物的毛發;“極熱”可以燙人的腳;“熱毒”泉水能煮飯。書中還詳細描述了每個溫泉的特點、礦物質和生物,比如有的溫泉有硫氣,有的有鹽氣,有的有魚。
《水經註》中多次提到溫泉能治百病,如“廬山黃女湯能煮飯,喝的病越多,道士能自潔沐浴,壹日三次,四十天後百病皆愈”,真實記載了溫泉的保健功能。到了唐太宗時,皇家探險隊經過遼寧鞍山的湯崗子溫泉。唐太宗親自帶領士兵泡溫泉,開展“浴戰活動”,訓練自娛。唐太宗晚年因“憂煩”,寫了壹篇散文《唐全賦》,表達用溫泉治療風疾的願望。唐貞觀十八年(644年),下令嚴立德在歷山建宮,取名“湯泉宮”。
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創造,善於利用溫泉,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春日沐浴,旭日固脫。夏天泡溫泉可以祛暑。秋浸春水,潤肺潤腸。冬日洗池,丹田暖。”屈原《離騷》有雲,“浴於蘭花湯,使我心香”,這是泡在溫泉裏的。在周圍的花木、泉水、明月松之間,處於壹種天人合壹的狀態。就像古人在菊花參雞湯中浸泡恢復元氣後寫的壹首詩,“秘泉落崆峒山,溫泉流唐光。解沈參菊水,食去汙邪蘭湯。源取坤袁媛魂之髓,氣取炎之精,芳香四溢。就像在華清洗澡,塗了藥膏。”中國湯的創造為人們的長壽做出了不朽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