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腎出於泉,泉之足也出自黃帝內經哪壹章?

腎出於泉,泉之足也出自黃帝內經哪壹章?

人體足底穴位位於第二、三趾趾縫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壹處,是全身俞穴的最低點,腎經第壹穴。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說:“腎出於春,春滿於心。”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就像源頭之水,來源於足,傾瀉而出,灌溉身體和四肢的各個部位。因此,湧泉穴在人體健康、疾病預防、治療和保健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尋找此穴的方法:選穴時,可坐直或仰臥,雙腳交叉。湧泉穴位於第二、三趾趾縫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壹處。

此穴主治神經衰弱、乏力、倦怠、婦科病、失眠、多夢、高血壓、頭暈、焦慮、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畏寒、腎病等。腦出血後恢復的穴位指壓,膀胱炎的穴位按摩,白發的穴位指壓等等。

推揉湧泉穴,俗稱“揉腳”,是我國流傳已久的自我保健按摩療法之壹。

按摩湧泉穴之所以能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特別是老年哮喘、腰腿酸痛、便秘等疾病,是因為:

(1)中醫經絡系統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系臟腑四肢,溝通上、下、內的通道。俞(俞)是人體臟腑氣血灌註於體表的部位,與臟腑經絡關系密切。它能對癥狀做出反應,幫助診斷和接受各種刺激,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通過推揉湧泉穴,從下往上對整個腎臟、腎經、全身進行調整和治療。

(2)人的足底有豐富的外周神經網絡、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等器官,與人體各系統、組織、器官密切相關。

通過推揉湧泉穴,可以加強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有效提高局部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的通透性和節律性流動性,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和淋巴的循環,調節人體的代謝過程。

(3)摩擦引起的熱感覺是壹種良性刺激。另外,在推揉過程中,是壹種自我身體引導的運動和身心修煉過程。

刺激湧泉穴用於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方法很多,可分為三類:壹是藥物烘烤、熏蒸;二是用艾灸和膏藥;三是利用各種按摩手法或其他物理方法。

以下是幾種常用的臨床治療方法:

(1)用熱鹽水浸泡雙側湧泉穴。熱水適合妳,加點鹽,每天睡前泡15 ~ 30分鐘。

(2)用艾灸或隔藥灸,每日壹次,直到湧泉穴有熱感為止。

(3)按摩按摩湧泉穴。

①坐在床上,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盤腿坐。然後用雙手拇指從腳跟到腳尖反復推揉湧泉穴;或者雙手自然輕柔地拍打湧泉穴,以腳底有熱感為佳。

②取自然位、仰臥位或俯臥位,用自己的腳做交替搓揉動作。也可以用腳掌摩擦床頭或其他設備。

俗話說:“欲安老人,春暖花開。”據臨床應用觀察,每天堅持推湧泉穴,可使老年人精力充沛,增強體質,增強防病能力。據統計,按摩揉湧泉穴療法可防治老年哮喘、腰腿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便秘等50多種疾病。

勞宮穴

【取穴方法】勞宮穴位於人體手掌部,第二、三掌骨偏向第三掌骨時,在握拳手指的中指尖處。

【解剖學】第二掌骨和第三掌骨之間,有掌腱膜、第二蚓狀肌和指淺屈肌和指深屈肌,深層為拇收肌橫頭的起點,有骨間肌;指掌側總動脈;第二指掌側總神經與正中神經。

主治:中風、昏迷、中暑、心痛、癲狂、癲癇、口瘡、口臭、鵝掌風。

〔人體穴位配伍〕用後溪穴治療三耗黃疸;湧泉穴治療五型癲癇。

【針刺】直刺0.3-0.5寸;艾灸可以接受。

[註]心包經分Xing。

勞宮穴邢穴屬火。

【別名】五裏穴、鬼道穴、掌穴。

【穴意】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帶動脾土中的水和濕氣化為氣。

[明傑]

1)勞宮穴。勞動,勞動也。宮,宮也。勞宮穴的名稱,是指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帶動脾土中的水和濕氣在此處化氣。此穴的物質是仲沖穴發出的高溫幹燥氣體。行進到這壹點後,這種高溫氣體將熱量傳遞給脾土,使脾土中的水分氣化。穴內脾土不受其氣血影響,而付出其濕氣,如同人的勞動,故名勞宮穴。

2)五裏穴。五裏指的是穴位的氣血場範圍,和五裏壹樣寬,沒有別的意思。

3)鬼道點。鬼,與天相對,指地。路,路也。鬼道名字的意思是穴位的氣血來自地面。此穴的物質主要是脾土中所含的濕氣化之氣,氣血物質來自地面,故名鬼道。

4)掌穴。掌中之名,意為第壹穴在掌中,第二穴之血來自掌中。李彤對勞宮穴的解釋。

5)心包經行穴。興者,微水流也。氣血在此穴的變化,不僅是脾內的濕氣化為氣,而且天上的濕氣同時散熱降溫,降溫後的液體形成極小的水流,所以是心包過邢穴。

6)此點屬火。屬火是指此時氣血運行變化所表現出來的五行屬性。氣血在此穴的主要變化是脾內的水濕轉化為氣,氣為燥,中沖穴傳來的燥熱之氣直沖雲霄,表現為火的特性,故屬火。

〔氣血特點〕氣血物質是高熱水蒸氣,比較幹燥。

【運行規律】吸熱膨脹發散,在天空中向上運動。

【功能】散熱燥濕。

【治療】寒則補之,熱則瀉之。

摘自新浪網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