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也是幹歷酉月的結束和滿月的開始。時間點是公歷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陽到達195時。《二十四節氣》說:“九月,露水寒,會凝結。”寒露是指溫度比白露時低,地面上的露水更冷,即將凝結成霜。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廣大地區已入秋,東北、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2.寒露的起源
公歷65438+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陽達到195 [1]時的寒露。《二十四節氣》說:“九月,露水寒,會凝結。”寒露是指溫度比白露時低,地面上的露水更冷,即將凝結成霜。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廣大地區已入秋,東北、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在首都北京,可以看到多年來的第壹次霜凍。除了青藏高原常年下雪外,東北和北疆普遍已經開始降雪。
3.寒露是什麽時候?
2004年10月8日2014: 2014,10,16:47:29,2065438+15的寒露時間。
10月8日2015:2015 65438+22:42:47寒露時間,農歷2005年8月2065438+26。
每年公歷10月8日或9日太陽達到195時為寒露。
4.寒露成分
適合吃什麽?
1,增加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雞、鴨、豬肉、魚、蝦、海帶、白菜、胡蘿蔔、茄子、蘿蔔、銀耳、梨、菱角、蘋果、柿子等。,從而增強體質。
2、日常飲食可選擇軟性食物,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
3.藥材可以是紅棗、蓮子、山藥、銀杏、百合、芡實、玉竹等。
4、飲食方面,壹般延續“秋分”時節政策,適當添加壹些溫補之品。
禁止吃什麽?
1,不要冷飲。冰淇淋、冰磚、冰棍等冷飲容易誘發哮喘。
2.盡量少吃或不吃含鹽量高的食物,如鹹菜、醬菜、鹹筍幹、臘肉等鹹味食物。
3、少吃辛辣之品,如辣椒、姜、蔥、蒜。辛辣食物吃多了,要傷人體的陰精。
4、不宜多喝碳酸飲料,包括汽水、啤酒等。
5.禁止吸煙或飲酒。抽煙會誘發疾病,喝酒會助火生痰,對身體不好。
寒露進補,別忘了排毒。
寒露時節,天氣越來越冷。很多人為了增強抵抗力,開始大量服用補品,這樣就會代謝掉體內更多的“廢物”。如果這些“廢物”不能及時排除,就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寒露不僅要進補,還要排毒。
健康專家建議我們選擇合適的排毒食物配合健身運動,不僅有益健康,還能強身健體。以下三類食物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真菌。真菌中富含的硒可以幫助我們清潔血液和汙垢。經常食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潤腸排毒、降血壓、降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同時,菌類食物也是非常好的抗癌食物。
新鮮水果和蔬菜汁。新鮮果蔬汁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對排除體內毒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豬血湯。豬血是非常好的排毒食品。它含有豐富的血漿蛋白,在人體胃酸和消化液中多種酶的作用下會分解產生壹種具有解毒潤腸作用的物質。還能把腸胃裏的灰塵、有害金屬顆粒等物質結合成人體無法吸收的物質,通過糞便排出體外。
寒露季節小心喝涼茶
上班族工作忙,經常熬夜。在寒冷的季節,由於天氣變化很大,他們往往容易出現口幹、牙齦腫痛等癥狀。所以他們經常喝涼茶降火。
涼茶之所以能降火,是因為其配方中含有多種中草藥:金銀花、菊花、桑葉、淡竹葉、藥用仙草、蛋花、布渣葉等。從這壹點可以看出,涼茶和普通的茶飲料有很大的不同。實際上被列為中藥復方湯劑,可以稱之為“功能飲料”。
夏天喝點涼茶會有很好的清熱養陰壯陽的效果,但是秋天喝涼茶可能會損傷人體內的陽氣,陰道內津液的郁結會導致脾胃等器官的功能失調,使人體體質變弱。這是因為,與夏季不同,秋季人上火主要是因為氣陰兩虛或氣不能化陰,而喝涼茶會加重“秋燥”癥狀,耗氣傷陰。由此看來,涼茶並不總是有利於清熱降火,尤其是在寒露季節,更要謹慎飲用。既然喝涼茶不能很好的降火,那麽秋季上火應該怎麽治呢?養生專家建議,枸杞、麥冬等具有滋陰清熱功效的中藥材,非常適合在秋季沖泡飲用。
寒露最重要的食物:鵪鶉蛋
保健功效:鵪鶉蛋因其具有補血益氣、強身健腦、增肌養顏的功效,被譽為“蛋中極品”。現代醫學也證實,鵪鶉蛋具有潤膚抗燥的功效,非常適合在“涼燥”橫行的寒露季節食用。
挑食的標準:鵪鶉蛋要大小適中,斑點的顏色和形狀要均勻。
有個吃法:鵪鶉蛋煮的時間壹般不要超過5分鐘。
適可而止:30 ~ 50g/次。
5.寒露食譜
(1)木耳炒肉片
材料:黑木耳150克,豬肉200克。
調味鹽、蔥花、姜末、味精、澱粉、醬油、白糖、香油和植物油。
工作方法
①木耳洗凈,撕成小花;豬肉洗凈切片。
②炒鍋加熱植物油至六成熱,放入姜末和蔥花爆香,放入豬肉翻炒至變色,放入醬油和白糖,沿炒鍋邊緣倒入適量冷水,燒開。
③加入木耳、鹽、味精,翻炒至入味,水澱粉勾芡,倒入香油。
(2)香菇鴨絲湯
材料:鴨胸100克,水發木耳50克。
調味鹽、料酒、幹澱粉、蛋清、胡椒粉、味精、白糖。
工作方法
①鴨胸洗凈切絲;水發木耳洗凈,焯壹下,等切絲。
②取壹大碗,加入鹽、幹澱粉、料酒、胡椒粉、蛋清,攪拌均勻成漿,加入鴨絲上漿,漿好後焯壹下,取出備用。
③鍋中倒入適量開水,加入鴨絲、木耳絲,煮3分鐘,加入胡椒粉、味精、白糖、鹽,攪拌均勻。
6.人群保健
1.男性:
寒燥“攻肺養氣”
秋冬季疾病最顯著的特點是“燥即病”,壹般初秋為“溫燥”,深秋為“涼燥”。
寒露時節,天氣由“涼”變“冷”,花草樹木也萎靡不振。此時陰生陽,“寒”和“燥”很容易壹起形成“涼燥”。“寒燥”壹旦侵入人體,會對肺胃造成損害,從而引起感冒、畏寒、頭痛、無汗、口鼻幹燥等感冒癥狀。
所以在寒露季節要及時服用壹些補品,平衡體內陰陽,防止“寒燥”對身體造成傷害。
在寒露季節,為了不受“涼燥”侵害,大部分人可以服用食補來保持健康,而肺病患者或教師、銷售人員等肺氣消耗較多的人群則應服用藥補。適合秋季進補的藥材有生曬參、白參等。
2.女士:
(1)寒露不露腳。
民間有句諺語叫“寒露不露腳”,說的是遇到寒露就不要再赤腳穿涼鞋了,要註意腳部保暖。中醫也有壹句話:“病從寒起,寒從腳起。”因為足是足三陽經和腎脈的起點,如果足寒,寒邪就會侵入人體,對肝、腎、脾等臟器造成損害。
現在醫學理論也證實了保持足部溫暖對健康的重要性。腳離心臟比較遠,供血比較少,而且腳表面的脂肪層很薄,所以腳對寒冷非常敏感。而且,腳壹旦受涼,還會反映和影響鼻、咽、氣管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削弱這些部位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從而導致致病菌活性增強,人體更容易發生各種疾病。
想要做好腳部保暖工作,除了選擇保暖效果好的鞋襪和透氣的鞋墊外,還要註意不要久坐,經常活動四肢,促進血液循環。另外,妳最好每天睡前用熱水跑跑腳。
(2)加強保暖,積極防範“老寒腿”
寒露季節,很多人的“老寒腿”開始發作,關節出現各種不適,怕冷、怕風、怕痛,甚至刺痛。
“老寒腿”醫學上叫“類風濕性關節炎”,很難治愈。老年人更容易患“老寒腿”,但如果平時不註意,年輕人也可能患此病。我們的膝關節活動範圍大,重量大。人老了,身體會退化,容易得骨關節炎。如果年輕時沒有做好腿部和膝蓋的保暖,可能會導致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寒露前後,有的年輕人會感到腿部酸痛腫脹,會“沈重”。殊不知,這是“老寒腿”的征兆。
寒露季節,預防“老寒腿”的關鍵是保暖。首先,晚上睡覺時,要用被子蓋住膝蓋或患風濕病的部位,可以在這些部位適當穿厚衣服和襪子。其次,洗澡時用熱水擦洗這些部位,或者熱敷,每天堅持用熱水泡腳。另外,很多人習慣用護膝,但其實護膝並不適合給膝蓋保暖。醫生說護膝彈性太大,會在膝蓋周圍打結,導致血液流通不暢,不利於膝蓋的保健。
3.老年人:
寒露時節,老年人的身體要神補。
寒冷季節,天氣越來越冷,會讓老人心情不好,難過,無聊,甚至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寒露季節的養生要註意“進補”,不傷精神,調節情緒。
養心就是放松大腦皮層血管,協調皮層下中樞和自主神經系統,平衡內分泌,促進身體健康,可以達到各種藥物和營養素無法比擬的效果。人老了,精神更加敏感,容易受到刺激,甚至看到深秋初冬的蕭條,也會感到難過。另外,我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日常飲食中所含的營養可以滿足甚至超過身體的需要,所以如果壹味的依賴補品,可能會適得其反。從這個角度來說,寒露養生還是最好的補品。
進補沒有具體的範圍和方法,因為它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內容。專家建議,老年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形式。選擇的原則也很簡單,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讓自己開心就好。可以註意到以下幾點:
第壹,培養適當的興趣愛好。有些人退休後突然清閑了會不舒服。這時候他們可以找壹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讀書寫字,養花種草等等。這樣可以豐富生活,不會覺得精神空虛。
第二,堅持鍛煉。在空氣清新的早晨,或者陽光溫暖的下午,去廣場或者公園打打太極,散散步。這些低強度的運動方式,既能強身健體,又能調節心態。
第三,與人交流,更“臭”。孤獨感是老年人的大敵,所以老年人要多參加社交活動,既可以避免壹個人住壹個房間的孤獨感,又可以獲取生活中的各種信息。適當的“臭美”是指老年人要註意自己的外表,這會讓自己感覺更年輕,不會整天愁眉苦臉,對健康也很有好處。
第四,調整自己,適應社會。不要做“老古董”,拋棄自己陳舊迂腐的“舊觀念”,盡可能多學習,調整自己的觀念,適應社會的發展。在家裏,不要論資排輩,要和晚輩平起平坐,不要斤斤計較。
4.孕婦:
肺氣虛導致頭發不穩。
俗話說“秋天來了,頭發掉光了。”入秋後,準媽媽們會發現,脫發問題似乎越來越嚴重,成了名副其實的“三千煩惱”。這種情況在天氣幹燥的寒露季節尤為明顯。
中醫理論認為,秋季燥主,易傷肺,肺主皮毛。如果肺氣虛,則外防不足,毛發不固。現在醫學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秋天的天氣太幹燥,對人體皮膚不好,也容易傷頭發,因為秋天空氣中水分少,頭發容易幹澀。這個時候如果營養攝入不充分,就非常容易造成脫發。
預防脫發,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鐵、鈣、鋅、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對頭發生長非常有益,可以多吃豆制品、乳制品、海鮮等食物。其次,保持頭發清潔,避免喝堿性清潔產品用太熱的水洗頭,多做頭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外出時給頭發適當防曬,防止紫外線對頭發的傷害。另外,防治脫發壹定不能熬夜,不要過量飲酒,不要吃辛辣油膩的食物。
7.常識
倒著健身,保持機能平衡。
在寒冷的季節,運動健身的關鍵是保持身體各種機能的平衡,而平衡對於幾乎所有的運動都是非常重要的。倒著走是保持平衡的極好練習。寒露前後經常倒著走,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大有好處。
倒著走的時候要面朝前,倒著走,這是壹種反向運動。通常,我們是在向前走,所以倒著走對我們來說是壹個全新的動作。運動很難,也很危險,會刺激大腦,讓我們學習和實踐新的東西。現代醫學證實,在向後行走時,壹些平時我們很少活動的關節和肌肉會得到充分的鍛煉,比如腰椎肌肉、股四頭肌和踝關節旁邊的肌肉和韌帶。這樣可以調整脊柱和四肢的運動功能,血液循環更順暢,身體的平衡能力更強。而且倒著走對防治腰酸腿痛抽筋肌肉萎縮關節炎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同時,如果能長期堅持,小腦對方向的判斷和人體機能的協調性都可以得到鍛煉。
為了避免倒著走的危險,運動前可以往前走10分鐘,為活動做準備。這樣可以使全身放松,各個關節、肌肉、韌帶活動自如,身體各個部位進入向後行走的最佳狀態。
年老體弱,剛開始練習倒著走的人,可以用拇指向後指,四指向前指的方式走路。當他們熟練時,他們可以擺動手臂走路。他們擺動手臂的方法可以隨心所欲的個人化,可以用拳頭甩手、屈肘。具體來說有幾個要領:挺胸,身體挺直,眼睛直視前方。走路的時候,先邁左腳,盡量擡起來拿出來,然後身體重心後移。前腳掌先著地,左腳著地後,將重心移向左腳,然後換右腳,同樣的方法,從左到後輪流進行。
倒著走的場地選擇很重要。壹定要選擇公園裏的草坪這樣平坦無障礙的地方。老年人每天倒著走1~2次為宜。如果他們身體稍弱,就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時間。需要註意的是,這項運動不適合肺結核患者。
另外,我們在體育鍛煉和日常生活飲食上講究平衡和全面,倒著走本身就是壹種平衡運動。所以向後的動作要和向前的動作交替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鍛煉效果。
貼心提醒:
倒著走屬於有氧運動。為了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在倒著走的時候壹定要保質保量。“質量”就是保證倒著走的時候心率比正常情況快壹半,也就是達到所謂的有效心率。“量”要做到:每次不少於20分鐘。具體來說,剛開始倒著走的人,每秒走兩步,每半小時走兩公裏,每周兩到四天,每天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