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想告訴妳,這些口罩基本沒有消費者,也就是說,幾乎沒有人因為使用而購買。
按照常理,這種產品和營銷模式是必然的。但是,讓妳深感顛覆的是,有人因此發了大財,更多原本想發大財的人不缺面具。
不排除確實有正常的面膜產品操作得當,所以今天所謂的“揭露”並不是對整個行業的打擊。但是,這麽正常的微信業務,妳很難遇到。妳在朋友圈看到的天天刷屏的面膜女生,基本都不靠譜。
但是,今天的重點不僅僅是揭露,更是通過面膜營銷的怪現象與大家探討。微營銷的根本動作是什麽?
回到面膜,如果妳有幸拿到,可能花300元左右買壹盒,最低198元。高價令人信服地告訴妳,妳的錢花得值。但是,我告訴妳,妳花的錢都是中間存的,妳買的面膜還是便宜的!
是的,妳的口罩可能只是50元裏的出廠價,它的成本肯定更低,不然廠家賺什麽?嗯,妳拿到的口罩成本只比30元多壹點。裏面有珍珠?妳還相信納米科技的明珠嗎?如果貝殼粉添加了化學增白劑,妳可能會相信。
不考慮廠家賺的20塊錢,50塊錢的出廠價,300塊錢,250塊錢的消費價格在哪裏?
就在中間!
面膜中間環節是總代理,壹級代理,二級代理,三級代理,無限代理。
中間商賺錢是天經地義的,畢竟也付出了勞動。但是,妳要知道,這些口罩只存在於這種長短渠道,消費者沒有使用的必要。
邏輯是這樣的:
廠家低成本生產口罩,然後給出或協商高零售價,留下了非常誘人的中間價格空間。每壹個聽到這麽大利潤的產品,幾乎都動心了。
如果總代理以50元的價格進貨,然後以100元的價格給壹級代理,告訴壹級代理零售價298元,壹級代理就會動心接手。
但是壹級代理的賺錢夢並沒有實現,因為她發現如果要以298元的價格賣給用戶,以她有限的資源很難消化這麽多的購買。
這時候總經理會給她建議,就是鼓勵壹級代理商發展下線,也就是二級代理商。如果有壹級,就應該有二級。有錢就該賺。於是,壹級代理以150元的價格招到了二級代理。等等,直到最遠端的代理。
如果最後壹個代理再發展代理,利潤空間已經很小了,已經沒辦法了,只能做零售,在朋友圈賣給親朋好友。然而,這個想法不可能實現。最後貨不多,自己留著吧。
部分面膜基本被中間渠道的微信業務消化掉了。越高端越有可能賺錢,越低端越有可能成為萬不得已的消費者。
還有壹種情況,就是妳不想做代理了嗎?好的,妳應該先買壹點,用壹用,體驗壹下,對這也是壹種銷售手段。
壹個產品在沒有看到真正的消費者的情況下取得了巨大的銷量。這對於廠商和上級代理商來說,自然是壹件美妙的事情。
但更奇妙的事情在後面,那就是所有代理商的下屬代理商都不會進入第二批。所以,遊戲快結束了。這個時候會發生什麽?思考它,觀察它,妳就會發現它。沒有退貨單,總代理不可能壹直到廠家補貨。
商人總是輝煌的,不要以為他們會破產。
壹是廠商單獨註冊了新的品牌,甚至更改了公司名稱,於是出現了新的公司和品牌。妳看到了嗎?為什麽做面膜的人那麽多,面膜品牌那麽多?妳看到的A沒了,現在流行的是B。其實是B,B是A..這很有哲理。第二,總代理不怕,因為她有成熟的銷售技術、團隊和渠道,完全可以去另壹家“新”公司開新品牌,所以面膜市場持續暴漲。
誰在受苦?根本不損害消費者的任何利益,因為他們的口罩根本不是打算賣給消費者的。想做微信生意的都是新手。比如沒有工作的漂亮少婦,漂亮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