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仁存主要論文
[1]於仁存,王。265438+20世紀腫瘤研究展望[A]。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第八屆全國中西醫結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2000:5。[2]余仁存,王·。益氣活血法抗腫瘤的臨床研究[A]。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第二屆中西醫結合腫瘤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2004:4。[3]余仁存,唐·。平衡理論與腫瘤綜合治療[A]。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第二屆中西醫結合腫瘤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2004年5月[4]余仁存。中西醫結合腫瘤學發展的思考與建議[A]。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 2010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大會紀要[C].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2010: 1。[5]余仁存、關崇芬、張建華、許淑玲、胡玉芳、王乃琦、饒協清、林炎、馮玲娟、方靜。脾虛腫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J].中西醫結合雜誌。09:535-537+516.[6]余仁存。中藥方劑作為免疫模塊在腫瘤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腫瘤研究雜誌,1992,03: 69-81。[7]余仁存。活血化瘀與腫瘤治療[J].北京中醫,1992,01: 21-25。[王。中藥對化療的增效減毒作用[J].中國腫瘤,1993,09: 18-19。[9]於仁存,王,,彭小梅。中藥抗癌的免疫學機制[J].中國腫瘤,1999。09:20-21+25.[10]余仁存。中醫藥在腫瘤防治中的作用和前景[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07,05: 389-390。【11】余仁存。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唐·。平衡理論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應用[J].癌癥進展,2004,06:438-440。[13]余仁存。胃癌中西醫結合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中西醫結合雜誌,1985,02: 73-74。[王玉堂、高永福、王、遲會長、金景山、、王。惡性腫瘤患者中醫證候研究[J].中醫雜誌,1987,02:26-29。於仁存,,關天宇,金景玉,饒。王。癌癥綜合征患者中醫證型的研究[J].中國腫瘤研究雜誌,1988,00:75-79。[16]余仁存。’98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國際研討會紀要[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9,02:64-65。[17]余仁存。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的進展[J].10: 461-463.於仁存,王,,唐,。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的研究進展[J].癌癥進展,2003,01: 5-9。[65438] 08:3-6.[20]余仁存。郭林新氣功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氣功科學,1994,03:20-22。於仁存,饒協清,金玲,,王。黑江。03:194-195.[22]余仁存。老年惡性腫瘤的中醫診療原則[J].實用老年醫學,1995,02:55-57。[23]余仁存。惡性淋巴瘤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J].中國腫瘤,66。05:18-20.[24]余仁存。走中西醫結合的癌癥研究與控制之路[J].中華醫學雜誌,1995,10: 732-733。[25]余仁存。中醫對腫瘤病因的探討[J].癌癥防治研究,1979,02:5-6。[26]余仁存。評論“慢性”10:34-35。[27]余仁存,劉玉婷,高壹民,危北海。對“辨證論治與機體反應性”壹文的看法[J].中醫雜誌,1962,04: 14-15。09:2+1-5.[29]余仁存。中醫對腫瘤的認識和治療[J].赤腳醫生日誌,1977,06:32-34。[30]余仁存。“扶正祛邪”治則對腫瘤患者細胞免疫的影響——惡性腫瘤。【31】余仁存。淺談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J].中級醫學雜誌,1979,10: 7-10。[32]余仁存。以毒攻毒。02:57-60.[33]余仁存。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臨床和實驗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雜誌,1983,03: 188-191。[34]余仁存,楊誌英,金景玉。高永福。腫瘤脾虛患者轉運功能的初步研究[J].中西醫結合雜誌,1984,01: 13-15+2。[35]余仁存。試論中國哲學與中醫學的關系[J].中醫雜誌,2065433。24:2152-2154.[36]余仁存。白血病的中醫治療方案[J]。中國鄉村醫生,2000,01:16。[37]余仁存。中西醫結合大有可為[J]。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