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有兩位百歲老人,其中壹位去年去世,年齡103。我去看過她壹次,她的生活方式是壹日三餐。另壹個活著,102歲,又聾又瞎。她從小就不吃肉和魚。除了每天吃壹個雞蛋,她每頓都離不開壹碗粥,其次是玉米餅、紅薯、饅頭。做什麽菜吃什麽菜,我沒有選擇。我父親活到了94歲,90歲的時候還能下地幹活。他從小就沒吃過好東西。到了晚年,有好東西吃已經不稀罕了。他喝不夠玉米粥,吃不完紅薯饅頭。過年的時候,他媽媽會特意為他爸爸做壹些玉米面餅。家裏來了個客人,還沒嘗完桌上所有好吃的就走了。我父親身體健康。他從小到大從來沒有打過針,也沒有住過院。我們都委屈父親,說他這輩子沒享受過幸福,他卻說:“吃飽了就是享受幸福。我想吃的就是我肚子裏需要的,我不愛吃的就是我肚子裏不需要的。”
我有父親的基因,不註重生活。我不要大魚大肉,想吃什麽就吃什麽。調整家庭生活,爭取食材的多樣性。孩子們喜歡吃魚,所以他們買魚。我和妻子都喜歡簡單的茶和簡單的米飯。
我也看到村裏所謂有福之人的情況。村裏的壹個老書記,早年吃遍了山珍海味,當上了書記,仍然保持著很高的生活水平,註意壹日三餐,非常註重養生,把保健品當飯吃。結果他80歲不到就走了,同行的幾個還健在。都說他是被傅燒死的。還有那個村的老會計,號稱酒場不倒翁,能做壹手好菜吃。我們每頓飯都應該吃不少點心。因此,這種快樂不會持續很久。50多歲,“三高”齊全,不到60歲,我就走了。前幾年,個體企業發展很快。村裏那些小老板發了財之後,都是坐車出門,下館子。大魚大肉把它們餵得很好,但誰敢說它們的健康沒有問題?
現在壹個普通人都知道,肉魚宴只養脂肪,不養人。有句話叫:“有錢難買老人瘦”。沒有人擔心吃不飽,但真正擔心的應該是營養過剩,這會增加身體各個器官的負擔,對健康有害。我壹直覺得身體沒什麽問題。早些年單位組織體檢,我也沒去。退休後,每年都有壹次免費體檢。我去過那裏兩次。2016檢查過壹次,沒有問題。今年又去查了壹下,出現了情況。與三年前的體檢相比,很多健康指標都發生了變化:超重、輕度脂肪肝、心電圖臨界異常、高血糖、高膽固醇。醫生說:“我吃得很好,以後要多吃點簡陋的飯菜。”這時候我才發現,我這個壹直沒怎麽吃過肉和魚的人,自從父母去世後,就沒有了負擔。孩子們把我當老人,家裏好吃的也沒少買,我就漸漸管不住自己的嘴了。很明顯,體內存在營養過剩。看來是時候聽聽壹些專家的意見了。壹日三餐要少鹽少糖少熱量。均衡的飲食和合理的飲食對妳的健康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