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老年人小步快走的時間不長嗎?

老年人小步快走的時間不長嗎?

人生從六十歲開始。

洪昭光

2004年10月22日解放周末10

因演講《如何活到100歲》而聞名的洪昭光教授再次將他的新作《生命始於60歲》獻給我們的讀者。

2002年7月26日,《解放周末》經著名心血管專家洪昭光教授同意,率先出版了《如何活到100歲》,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前幾天,他通過快遞把《人生從60歲開始》的手稿交給我們,授權《解放周末》獨家出版。

在重陽節來臨之際,《解放周末》今天刊登了洪昭光教授新作的前半部分,以饗讀者。下期後半部分會出,敬請關註。

新時代,健康新概念:健康快樂百年,每天都有好心情。60歲前不生病,80歲前不衰老。容易活到壹百歲,快樂壹輩子。

-題字

生命健康的裏程碑

大自然給了人類120歲的美好人生,其中0-60歲是第壹春,61-120歲是第二春。第壹個春天是播種和努力的春天,很辛苦;第二個春天是收獲豐碩成果,享受生活的春天,很幸福。60歲以後,我離職,進入第二個春天。我的時間是豐富的,我的空間是廣闊的,我的經歷是豐富而成熟的,我的生命得到了充分而自由的舒展。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已經從“必然王國”進入了“自由王國”。

孔子在談人生的時候說:“六十而順從”,“七十而不甘從心”,意思是說,只有在這個時候,壹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才能符合外界的客觀規律,才能既對又錯。英國有句諺語:“生命始於60歲”,意思是壹樣的。人只有過了60歲,才能真正感受、享受、享受生活。六十壹甲子,在經歷了風風雨雨、跌宕起伏、悲歡離合之後,又進入了壹個新的、安靜的裏程碑。

所以我認為,在新時代,人生健康的裏程碑應該是:60歲前不生病,80歲前不衰老;輕松100歲,幸福壹輩子。

大自然是無限奇妙的,它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

生命的生老病死,就像春夏秋冬的花開壹樣,是自然界的美好現象。死亡和出生壹樣,是自然辯證法的勝利,並不可怕。生得自然,走得自然,沒有痛苦,死得無病。百歲之後,他在睡夢中悄然離去。但現實中,大多數人不是按照生物鐘自然死亡,而是因為病理性死亡而早逝:中年得病,身體疼痛,精神折磨,身心俱苦,人力財力俱空。

應該是健康快樂壹百年。實際上,中國的平均預期壽命是71.4歲,健康預期壽命是62.3歲,世界排名81。原因是什麽?原因只有壹個,就是違背了自然規律,違背了生物鐘,受到了自然的懲罰。

自然是人類的母親,大森林是人類的搖籃,而人類壹直在征服自然,惡化環境,母親傷痕累累;人類早已遠離森林,進入喧囂的鋼筋水泥城市。現代社會的地球生態和人類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但是,人類古老的基因在人性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基因研究表明,人類和黑猩猩99.2%的基因是相同的,但生活方式卻大相徑庭。科技的飛速發展,生活方式的劇烈改變,基因和自然變化的滯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引發了巨大的沖突。社會物質再豐富,人的心理也適應不了,心裏還是苦的。生活方式疾病成為當代疾病和死亡原因的主流也就不足為奇了。

健康是壹個“金字塔”

(1)四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是壹個金字塔,有四個層次。健康是指身體、心理、社會和人際適應以及精神和道德的良好和完美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體弱多病。所以,如果壹個人去醫院體檢,各項檢查、心電圖、b超都正常,那他健康嗎?不壹定。如果他做錯了,他就是腐敗,他已經不健康了。如果壹個人肌肉發達,比如世界冠軍,他健康嗎?不壹定,因為他犯了罪進了監獄。所以健康分四個層次,壹個比壹個高,壹個更重要。尤其是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心理健康尤為重要。

(2)四個因素。健康的組成部分是什麽?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影響健康的四個基本因素是:父母遺傳占15%;環境因素占17%,其中社會環境占10%,自然環境占7%;醫療條件占8%;個人生活方式占60%。其中父母的遺傳和環境因素是不可控因素,醫療和個人生活方式是可控因素,占68%。這68%中,個人生活方式占60%,相當於可控因素的88%。也就是說,要想健康長壽,90%要靠自己。妳是自己健康的主人。2400年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病人的本能是病人的醫生,醫生幫助本能。”

每個人都想自然死亡,而不是病理性死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不怕掙得少,就怕走得早。”我們做什麽呢美國社會福利局報告稱,僅在醫療技術上花費數千億美元,就可以減少10%的過早死亡。而健康預防,不用花多少錢,就能減少70%的過早死亡。更重要的是,保健預防不僅是為了省錢,更是為了讓妳健康不生病。這樣壹來,妳少受點苦,妳的孩子少受點苦,省了醫藥費,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為什麽不呢?

(3)四大基石。健康的金鑰匙是什麽?這就是1992維多利亞宣言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這四大基石可使高血壓降低55%,中風降低75%,糖尿病降低50%,腫瘤降低33%,平均壽命延長10年,生活質量大幅提升。如上所述,如果健康得分為65,438+000,健康生活方式得分為60,包括65,438+03,30和65,438+07。需要指出的是,這裏的每壹分都不是小事,因為醫療技術只占8分,但2001年,我國醫療衛生資源的消耗達到610億元,今年將超過7000億元。所以合理的飲食和心理平衡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怎麽強調都不為過。正如中醫強調的“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精神療法”。

(4)四種人。健康是壹個金字塔,下面有四種人。

第壹種是聰明人,他們主動健康,投資健康,結果為健康增值,走向120歲。

第二種是智者,他們關心健康,拯救健康,結果是讓健康保值,安全90年。

第三種是普通人,無視健康,為所欲為。結果他們的健康貶值了,只能活到70歲。

第四種人是迷茫的人。他們往往是白領中年精英。他們透支健康,英年早逝,濃縮生命,往往只有五六十歲,他們常常以為40歲之前,生命是用金錢換來的,40歲之後,生命是用金錢買來的,卻忘了生命是壹條沒有往返票的單行道,就像壹條向東流的河流,進入海洋,壹去不復返。而錢是“既然上天給了人才,隨它去吧就錄用了!,旋壹千銀子,全回來!”。沒有健康和1,後面的零有什麽意義?如果皮膚不存在,頭發怎麽附著?

人性的壹個弱點就是短視,短視,短視。近期利益被放大,根本利益被忽略。急功近利,總是事與願違。研究表明,1元的預防投入可以節省8.59元的醫療費用。臨床試驗表明,還可節省100元的重癥急救費用。美國最近的壹份報告:中年時註意保健,心血管危險因素較少的人,進入老年後,醫療費用可減少1/2至2/3。真正體現了“壹兩個預防措施抵得上壹斤治愈”的理念。

所以我覺得應該大力提倡“多做保健,少去‘兩院’”。首先要多做心理保健,要有高尚的情操,不要道德敗壞,突破道德底線,進入法庭接受宣判;其次,多做身體保健,促進健康,不要全身都是病。最後去了醫院,臥床休息。早期保健可謂“事半功倍”,對個人和社會都具有根本性的意義。

健康的100歲老人的關鍵是前60年

健康新概念是:健康快樂百年,每天都有好心情。60歲前不生病,80歲前不衰老。容易活到壹百歲,快樂壹輩子。

什麽是好心情?心情好意味著善良和愛。善良是愛,是善良,是真誠。臨床研究表明,愛使人健康,善良使人美麗,真誠使人快樂。好的感情是友情,親情,愛情。友情讓人寬容,親情讓人溫暖,愛情讓人幸福。用心良苦,感情好,就是好心情。心好,抵抗力強,身體好,所以“心好身體好”;愛情久了,心情平和友善,各種疾病少了,壽命也長了,所以“愛情久了。”

壹個人要想100歲還健康,關鍵只有壹個,就是60歲之前沒生病,當然感冒和小傷不算。過去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性病患病率明顯上升,但2004年6月65438+10月65438+2月公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調查》顯示,60歲前後慢性病患病率變化不大。然而,最近的壹項研究指出,60歲以後,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心絞痛等壹些慢性病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呈下降趨勢。60歲以前,隨年齡增長明顯增加,有低齡化趨勢。這說明60歲是壹個實實在在的關口。在此之前,慢性病發病率不斷上升,壹旦超過60歲,就立即穩定下來或呈下降趨勢。所以,只要60歲前不生病,60歲退休後好好保重身體,80歲前基本上可以不老。而80歲不衰老的人,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讓自己的生物鐘遵循自然節奏,就能輕松活到100歲,而不是靠打點滴、輸氧、臥床不起壹直活到100歲,這自然會讓他們快樂壹生。所以“健康快樂百歲”新時代健康新概念的核心就是壹句話:六十歲之前沒有病。做到這壹點,就可以無所不知。

六十年無病二十年。

如何做到「六十前無病」?鑰匙在哪裏?

關鍵是20年,男性30 -50歲,女性40 -60歲。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慢性病的發病是有規律的,相關因素有幾十種,但簡單來說,最顯著的是年齡和性別。壹般來說,慢性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同。25歲左右大學畢業,年輕人年輕,有活力,有野心。此時慢性病患病率很低,個體之間的差異很小。但再過25年,等我到了50歲,乍壹看,就完全不壹樣了。有的會升到最高層,有的會事業有成,有的普通人會進入“兩房”,有的甚至已經死了。原因是什麽?關鍵是40歲。

壹項針對5萬多人的調查顯示,40歲時慢性病患病率為9.9%,45歲時為20.9%。短短5年,增加的患病率超過了之前40年的總和,令人驚訝。男女有別。以心血管疾病為例。屍檢顯示,男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增長最快的年齡是30 -50歲,女性是40 -60歲。到這20年末,幾乎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當然這是病理解剖上看到的,不是臨床冠心病。這20年既是慢性病的快速增長期、健康的脆弱期、生命的脆弱期,也是人生、家庭事業、工作學習的黃金期、收獲期。如何把握兩者之間的微妙平衡,成了每個人的人生考驗。

所以健康是100歲,關鍵是60歲前不生病。要做到這壹點,我們必須著眼於這20年。

七月狂想曲四面埋伏。

男性30 -50歲是壹生中慢性病增長最快的時期,其中40歲是關口。40歲左右,男人要面對生存、生活、工作、學習的壓力。在人際關系中,有來自上級、下級、左右的壓力。在家庭中,有三種不同的關系需要處理:老、少、夫妻。這些加起來,總* * *正好是十面埋伏。對男人來說不容易。

難怪我們的社會陰盛陽衰,難怪男人死得越來越快。解放時,男人比女人多活三年;到了60年代,基本差不多了;相反,在20世紀70年代,女性大約比男性大1歲。80年代,他2歲;在20世紀90年代,女性比男性大四歲。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男性將在21世紀成為稀有動物。

與女性相比,男性的相對壽命越來越短,這也是因為性格原因。心理學家指出,男人不輕易哭泣,男人不喜歡說話,男人生病了不去看,男人有了家不喜歡回去。這些也是男人心理壓力不容易緩解和發泄的原因,日積月累,導致身心失調。

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誰能拯救壹個人?

七月狂想曲,四面埋伏;誰來帶路?女人和書。

這是孫中山先生說的。20世紀20年代,孫中山先生在日本時,壹位日本朋友問他:“妳是壹位偉人。我想問壹下,妳平時最喜歡吃什麽?”?孫中山說:我最喜歡兩樣東西。第壹是書,第二是女人。

為什麽這麽說?什麽是書?書籍是知識的源泉,精神的食糧,人生旅途的向導,人類進步的階梯。如果壹個人能夠努力學習,書籍可以成為妳的導師。具體來說,書可以讓人了解世界,了解人生。有了正確的世界觀和科學的辯證法,妳就會有正確的思維方式、出路、未來,壹本書可以改變壹個人的命運。

醫學書上有壹個實驗:牽著壹只狗,它安靜地生活,壹切都好。當他看到壹塊牛肉時,他想吃,但他的身體被拉著,所以他不能前進。他只能看著肉,但不能吃。狗又急又氣,暴跳如雷,心跳加速,血壓高。其實憤怒對它的傷害還是有限的,最後是嫉妒。這時候再帶壹只狗來,讓它輕松又有味道地吃牛肉。不吃肉的狗更生氣了。“我辛辛苦苦,吃不下。妳希望我先吃了它。”結果憤怒和嫉妒讓狗狗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渾身發抖,心電圖上出現頻繁的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動過速,差點要了它的命。所以,英語諺語說:“無煩惱,無煩惱,無高血壓”,也就是“無煩惱,無煩惱,無高血壓”。

很多好書也告訴我們,人生有起有落,沒有人能擁有壹切最好的。只要妳心態好,不吃醋不報復,工作可以變成享受,苦難可以變成幸福。契訶夫說得好:“如果壹根火柴在妳的口袋裏燃燒,妳應該感到高興並感謝上帝:還好妳的口袋不是火藥庫。”。如果妳的手指上有壹根刺,妳應該感到高興,因為刺不在妳的眼睛裏。如果壹個窮親戚來看妳,妳應該高興。幸好不是警察。如果妳牙疼,妳應該高興。還好不是牙疼。我的朋友,按照我的建議去想,妳的生活將充滿歡樂。“所以,凡事都要比較,而不是攀比。對比是理性的,取長補短,學思奇,使人進步;攀比是盲目的,激起怨恨和憤怒,不僅沒有用,反而先傷害了自己。凡是屬於妳的,不要著急,遲早是妳的;不要為不屬於妳的東西而戰。就算爭取了,還是會失去。永遠充滿愛和感激。有了這種心態,成功壹定會屬於妳。所以,壹本好書,就像壹把好鑰匙,打開了人生的鎖,讓妳走向光明。

還有女人。漢字結構巧妙,“女”字加“子”等於“好”,即壹男壹女在壹起不僅心情好,而且感情好,連事情都好辦。俗話說,男女工作不累。不僅不累,還能提高效率和質量,因為男女之間有壹種天然的互相展示和表達的欲望。壹位海外學者講過壹個故事:有壹次在哈佛大學講課,有壹節課效果特別好。同學們氣氛熱烈,提問積極,讓他們感到壓抑。原因是什麽?經過提示才知道,原來是十幾個中學生被允許參加的。大學生看到在場的年輕異性,荷爾蒙指數上升,精神振奮,紛紛發言提問,壹展才華。

有了女人,有了家,有了和諧溫馨的家,男人生病的幾率會大大降低。泰國有壹位公主,是女性問題的專家。她有壹句話很精辟:“男人要想幸福,除了壹個愛他的妻子,他什麽都不需要。愛太多女人,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太少也壹樣。”好女人是上帝給男人最大的禮物,最好的禮物。回國就像回到了綠洲,而不是沙漠。看到妻子的笑臉,就像回到了心靈的港灣,人生的驛站。所以,好妻子是丈夫的天然美容膏,是最好的保健品。

四十歲的女人如花似夢。

女人四十,如花似夢;誰能保護花,男人和家?

壹個四十多歲的女人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女性在40歲之前,生活方式疾病相對較少,比男性健康,看起來也漂亮。但40歲以後,尤其是50歲的更年期,由於卵巢萎縮,壹系列植物神經、內分泌、心理障礙,包括高血壓、骨質疏松、動脈粥樣硬化等,都明顯增多。由於慢性病快速增加,已經逐漸趕上男性,有壹種“老珠黃”的感覺。

以急性心肌梗死為例,流行病學研究表明,50歲以前男女比例為4-5: 1,50-59歲為3: 1,60-69歲為2: 1,70歲差不多為1。這些數字足以說明,更年期是通往女性健康的大門。

絕經後,女性慢性病患病率明顯上升。所以這個時期的自我保健就顯得尤為迫切,因為這關系到壹個女人過了40歲還是美麗還是做了噩夢。百歲是健康快樂的,還是無奈的度過?四十歲的女人,像壹朵花?像做夢壹樣?妳可以選擇。

選擇的結果取決於什麽樣的健康觀念和家庭生活,這決定了壹個人的壹生。

把握“三俗”,培養“三情”

壹個健康的家庭就像壹個等邊三角形,穩定而美麗。底線是真摯的愛,不是口是心非,不是外表,不是對金錢的愛,不是對權力的愛;左邊是責任,不是冷嘲熱諷;右邊是寬容,不是嫉妒。有了這三樣東西,家庭壹定是幸福的。

如何選擇對方?照顧好三個層面。

第壹層是硬件層。身高體重外貌舉止。男人喜歡漂亮,女人喜歡瀟灑。外貌當然很重要,所以取悅對方占15分。第二層更重要,配件層。學歷,實力,職稱,職位。有了這兩個層次,人才能享受,才能快樂,這個層次占30分。第三級最重要,軟件級,占55分。性格、人品、理想、追求、責任、包容,這些看不見的東西,卻恰恰是決定家庭幸福的根本因素。人生的喜怒哀樂,都在這第三關。外表再好,內心不好,壹切都不好。處理好第三關需要時間,需要悟性和洞察力,沖動和無知是大敵。

如何培養感情?要培養三種情緒。

青年男女在壹起,會有激情,這種激情很強烈,很感人,很難控制。但是激情往往是短暫的。激情像花壹樣雕謝,花是美麗的。但三月桃花紅壹陣,風雨來無。

我們應該及時培養愛情。愛情有壹定的深度和長度,可以持續5年左右,7年的癢,10年的累。愛情就像壹盆花,需要精心呵護,否則壹不留神就會變成幹花和塑料花。

關鍵是培養夫妻感情。親情就像常青的松柏。壹些七八十歲的人壹起變老。老人坐在輪椅上,老婦人推著輪椅。知冷知熱,細心呵護,最是感動。什麽是浪漫?這就是浪漫;什麽是真愛?這是真情實感。

家庭健康需要“三補”

親情是關鍵,如何培育?要補“三補”。

家庭也有生活,這種生活每天都在變化。是越來越健康還是衰老,是亞健康還是亞死亡?據調查,半數以上的家庭屬於亞健康。雖然沒有解體,但也只是湊合。雙方沒有感情,就算有感情也沒有愛情,就算有愛情也不甜蜜。總之就是不到位。原因是家庭保健品的缺乏。

家庭健康需要三個“滋補品”:聊天、牽手、愛巢。

首先是說話。聊天不僅僅是用嘴說話,實際上是用心、用感覺、用理智交流。無所不談,有壹定深度,天下大事,柴米油鹽,生活趣聞,風流韻事,得心應手,幽默風趣。聊天可以促進深入了解,磨合,包容,唱功。聊天是家譜的陽光,占補藥的70%。難怪白宮總統保健醫生給布什總統開的前兩個健康處方只是說說而已,夫妻每周至少要花15小時。情侶們每天至少在壹起呆2個小時,包括* * *晚餐或* * *午餐。

二是牽手。人有三饑三渴:生理、心靈、皮膚,皮膚渴望觸摸、撫摸。當妳和妳愛的人親近時,妳們的肌膚相親,心有靈犀。通過生物電的傳導,雙方都釋放出“快樂荷爾蒙”——內啡肽。內啡肽可以讓人平靜、快樂、減少疼痛,更重要的是提高全身免疫力。牽手讓情侶感覺更加容光煥發,神清氣爽,其保健功能遠超昂貴的化妝品。牽手是情樹之氣,很重要。唯壹要註意的是,不要握錯手。

三是愛巢。家是愛的綠洲。在家裏的愛巢裏什麽都可以說。無論外面有多少煩惱,都可以在家裏放松發泄。壹個傾訴,壹個傾聽,開導驅散,竊竊私語。請註意,這是宣泄,不是宣泄,因為宣泄是傷人的,是對身心有害的。

這個愛巢的核心是夫妻之間有壹種非常自然和諧健康的性愛。性是夫妻之間的第壹補藥,是感情之樹的水。這棵樹沒有水就不能生存。但是,根據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大多數夫妻的性生活都不盡如人意。為什麽?因為沒有良好的教育和學習。

有人問,這個還需要研究嗎?性是壹門科學。既然物理、化學、幾何都需要研究,那麽性也是壹門科學。為什麽不學習?性是壹門藝術,既然藝術、音樂、舞蹈都要學,性當然也要學,否則就不完美。因此,我國著名醫學專家、泌尿科醫生吳階平院士說:性教育不僅要對青少年進行,也要對成年人和老年人進行。

性教育不僅包括生理,還包括心理,最重要的是倫理,也就是精神和道德層面的。各國的經驗表明,科學的性教育是抵制各種色情的最有效武器。事實上,早在20世紀50年代,敬愛的周總理就提出要在青年學生中開展性教育。難怪壹位老人看了壹次知識展後深受感動,幽默地說了壹句耐人尋味的話:“看來我這輩子白活了!”

家庭就像壹朵花,遠離“三無”

首先是我不喜歡回家。只要男人不愛回家,問題就來了。女人歸心似箭,妳卻不愛回家。有什麽好擔心的?後院遲早會著火。

二是不說話。如果妳心裏有話要說,女人感情細膩,眼光敏銳,大大咧咧的男人的任何心事都瞞不過她們。研究指出,法國80%的離婚案件是由女性提出的,她們提出的最常見的理由是:“他不跟我說話,不聽我的話,也不想見我。”天哪這也是離婚的原因。不過,國情不同也無可厚非,但不聊肯定會產生矛盾,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引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三是不愛說好話。很多人認為既然結婚了,就沒必要甜言蜜語。其實,真誠的贊美和欣賞對方才是健康人格的體現,會讓雙方賞心悅目,良性互動,產生神奇的心理效應。壹位百歲老人談到健康時,只說了壹句話:“我誇我媳婦對誰都好。果然媳婦越來越好,全家人都開心,越來越好,總比買貴的禮物好。”太棒了。看來真誠贊美的“馬太效應”是名副其實的健康法寶。

“金星男”和“水星女”

女人如花如夢,男人永遠紅。那麽,什麽樣的男人才是好的三陪呢?

根據天人相應的原理,歐洲人來自金星,美國人來自火星,中國人來自水星。這只是歐洲人貴,美國人辣,中國人友好的笑話。如果用來比喻,可以說來自水星的女人是最美麗可親的;來自金星的男人最忠誠可靠。也不要找火星來的女人。如果壹個女人脾氣暴躁,居高臨下,家裏不會變成火藥庫嗎?也不要找土星人。他品味不高,不好相處。

水的優點是什麽?水的性格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老子說:善如水。水是清澈的,公平的,公正的;水不爭名利,無私無畏;水質高,幹凈,願意住在人家家裏;水性到柔無敵;優雅包容百川,真不愧是“上善若水”。世界上只有母愛最有接近水的感覺。《紅樓夢》裏賈寶玉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土做的。家裏有個如水的女人,是人生壹大幸事。

男人不像女人,要有金星的性格,要有“金子般的心”,這樣男人才能護花,才能靠得住,才能靠得住。因為幸福家庭的“金三角”是:底層是真情,左邊是責任,右邊是包容。這樣的家庭像金子壹樣穩定可靠。黃金最純,純度99.99%。黃金最穩定,歷經千年,永不生銹變質,代表壹種永不改變的責任感;黃金是最有彈性和延展性的金屬。在所有金屬中,金箔的面積最大,代表著博大的胸懷和包容性。這些品質是壹個男人最有價值的品質。壹個女人可以信任壹個把生命獻給維納斯的男人。他會為妳撐起壹片天空。他“有錢不差”,永遠不離不棄,忠貞不渝。金星男和水星女的搭配,是女人永遠美麗的愛巢。

切實回歸“四大基石”

上面說了,健康百年的關鍵是60歲不生病,60歲不生病的關鍵是保持20年。保持20年的關鍵是家庭健康,而家庭健康的關鍵是雙方的科學理念,再好的理念也離不開四大基石。這裏我在原發言的基礎上做壹些補充說明。

(壹)合理膳食,加上“什麽都吃,適可而止;七八分飽,百歲。”目前的誤解是偏食和暴食。均衡飲食的首要原則是食物多樣化。原因是世界上沒有壹種食物可以提供人體的所有需求。所以食物越雜、越多樣,互補效果越強越好。只有不偏食,才能避免礦物質和維生素的缺乏,少生疾病。不是暴食,只是吃七八分飽,就可以預防肥胖,可以預防大部分慢性病。目前,肥胖的定義被認為是壹個敏感可靠的指標,具體來說,男性小於2英尺8英寸(93.3厘米),女性小於2英尺6英寸(86.3厘米)。預防肥胖的關鍵是“管住嘴,邁開腿”,即少吃多運動。

蘇東坡身體健康。他說長壽其實很簡單:“我要向人民學習,只吃粥給神仙吃。”中醫認為,粥易消化,養胃,營養豐富,是延年益壽的好方法。介紹壹種具有滋陰補腎、養顏潤肺作用的“四色營養粥”:枸杞、小米、綠豆、百合、大米用文火熬制。枸杞和百合要放晚壹點。這粥有紅、黃、綠、白四色,色香味俱全。

另壹個是飲食,供參考:根據最近的研究結果,世界糧農組織提出,理想的飲食結構是每餐壹肉壹菜壹菇(食用菌)。

1.總熱量:1200大卡~1400大卡。

二、飽腹感:六七分飽。

3.適用人群:超重、肥胖,或伴有高血壓、脂肪肝、冠心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