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砌體擋土墻介紹?

砌體擋土墻介紹?

說到磚石擋土墻?目前建築企業砌築擋土墻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以下是仲達咨詢整理的梳式漿砌石擋土墻的相關內容,基本情況如下:

邊肖通過建築行業百科網站“建築網”的建築知識專欄查詢,整理了圬工擋土墻的相關內容。基本情況如下:

根據證書網整理的相關資料,漿砌石擋土墻施工工藝如下:

壹、施工設備:

每個施工段必須配備小型攪拌機、水泵、鐵板、秤等基本機械設施。手推車、鏟子、鋤頭、鐵鍬、瓦錘、手鑿、水平尺、勾縫條、扁擔、斜坡龍門架等。根據施工需要,由勞務合作隊提供。

二、材料要求:

工程所用石材應均勻、堅硬、不易風化、無裂紋,表面汙漬應去除。片狀的形狀不限,但中間部分的厚度不得小於15cm。應使用普通矽酸鹽水泥,不同種類的水泥不得混用,嚴禁使用過期水泥。細骨料采用堅硬耐久的天然黃砂,粒徑在5mm以下,砂的含泥量不大於3%。

三、安全措施

施工人員必須戴安全帽和防護手套。高邊坡施工應有防護繩、吊索和警示標誌。在清除綠松石的施工過程中,要有專人指揮,人工修坡時要註意滑坡、塌方等潛在風險,及時做出相應調整,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施工現場的電氣操作應由專職電工按規範操作。檢查作業區使用的設備和電線的漏電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修復。電氣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穿戴合格的勞保服裝和標準的絕緣手套。下雨、下雪或潮濕的天氣不適合在露天使用電氣設備。施工現場的用電設施應配備漏電保護裝置。施工現場的配電盤應防雨雪。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外應有接地保護。配電盤上的各種線路應編號並標明用途。配電線路維修時,應懸掛“禁止合閘,有人操作”的警示牌。停,送電必須有專人負責。

搬運石塊時,要註意臺階的協調,施工便道要有足夠的寬度和強度,以保證運輸安全。在手動鑿巖過程中,必須防止石塊坍塌並傷及操作人員。操作攪拌機時,應遵守操作規程,嚴禁違章操作。

四、施工準備

施工現場要求三通壹平,水泥、黃砂、石料質量指標通過實驗室抽樣檢驗;現場施工機械設備能滿足生產要求;操作人員、施工班組長、技術人員已接受技術交底。根據圖紙要求,測量放線工作已經完成。對有坡度要求的砌體,應設置自制的坡口。施工用的水泥、砂石要分類堆放,水泥要防雨防潮。砌築砂漿應由試驗人員根據設計要求和現場材料的實際情況確定,並寫在標牌上。

五、基礎測量放線

根據設計圖紙,用全站儀準確放出基礎四角的坐標點,準確確定擋土墻基礎的主(橫)軸線、起止點和沈降縫。根據施工放樣的實際需要,用水準儀測量擋土墻各點的原地面標高,以確定基坑開挖深度。設置施工水準點,在基坑底部彈出軸線和墻體線,將軸線和墻體線引出作業段。

六、基坑開挖

基坑開挖前疏通地面排水系統。挖掘機開挖時嚴禁超挖,以免擾動基底原狀土。預留20cm挖至設計基底,采用人工刷光修整,確保基底平整,基底幾何尺寸和標高符合要求。基底刷10%反坡(即內低外高),防止擋墻因墻內土的擠壓力而向外滑動。開挖時確保邊坡穩定,遇有石塊時采用人工淺孔爆破。基底開挖的平面尺寸應比設計尺寸加寬50cm左右;基坑壁的坡度應根據地質條件、基坑深度和施工方法,采用相應的坡比。如果基礎開挖與設計情況有出入,應向有關部門報告,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設計。基坑開挖至設計標高後,應檢查基底的承載力,經監理工程師檢查後應立即進行基礎施工。開挖基坑的土方堆放在場地內時,必須留有足夠的好土用於回填;多余土方應壹次性運走,避免二次轉運。在基坑邊棄土時,坑邊堆土應距基坑上緣1.2m,高度不應超過1.5m..任何土質基坑在挖至標高後,不得長時間暴露、擾動或浸泡,以削弱基底的承載力。基坑開挖完成後,應進行放線和復驗,經監理工程師確認位置並簽字後,方可進行基礎施工。

七、砂漿基礎

1、砌築前應將石材表面清理幹凈並澆水濕潤,將基坑兩側立桿掛好,外側線順直平整,並逐層收坡。

2.打地基時,妳應該先坐在泥漿裏,然後再打石頭。

3、基礎沈降縫的設置要求同墻體。

4.基礎漿鋪好後,立即用透水材料分層回填基坑,用小型機械分層夯實,並留有表面略向外的坡度,避免水滲入浸泡的基層。

5.基礎灌漿過程與墻體灌漿過程基本相同。

八、砂漿攪拌

1.砌築砂漿標號為M7.5為了保證砂漿的實際配置強度,配料應按不低於8.7Mpa的強度要求進行,施工配合比按重量配制,小型攪拌機械攪拌。如果采用P.O32.5水泥,砂漿的設計配合比應為水泥1:砂5.1,含水量應根據砂的含水量進行調整。砂漿攪拌和投料順序為砂和水泥幹混,然後用水濕拌,濕拌時間不得少於45s。砂漿應在攪拌時使用,保持適當的稠度(30-50毫米),壹般應在2小時內使用。有離析和泌水的砂漿應在砌築前重新攪拌,已超時或凝固的砂漿不得使用。混合砂漿用手自卸汽車運至砌築現場,堆放在幹凈的鐵皮上,嚴禁堆放在地面上。

2.項目部的試驗人員不僅要向砂漿施工現場發放砂漿配料單,還要履行“開盤鑒定”的責任。所謂“開箱鑒定”,就是在施工現場檢查水泥、砂、攪拌用水是否與配料單中的規格相符;檢查每盤拌料數量是否符合要求。沙子應放入手推車並稱重,未經稱重的沙子不得直接鏟入攪拌機料鬥。宜在小車上用墨水標出水平線,將重量換算成體積,有利於施工方便。

九、泥漿墻體

1.砌築前,應按設計放出樣品。為了控制墻體內外的坡度,砌築前要用松木板釘好坡框,立在砌築段兩端,掛出水平線,用灌漿法分期分層砌築。分段位置位於沈降縫處,各分段水平縫應壹致。鋪砌前應對片石澆水濕潤,並將石材表面的汙垢沖洗幹凈。分層砌築以2-3層石塊為壹個工作層,每個工作層的水平縫大致找平,不同層位的豎縫也要相應錯開,不能貫通。

2.每層砌體應在砌築前進行灌漿,灌漿石的厚度應使石塊擠壓砌築時緊密連接,砌築砂漿應密實飽滿。定位石(角石)和飾面石應選擇表面比較整齊的大規格石材。分層鋪設時,應先鋪設角石、背石或面石,再鋪設腹石。外圍固定塊應與內塊交錯,定位石接縫處應鋪砂漿,不得嵌入小石子。

3.砌築腹石時,砌體中的石塊大小要匹配,石塊之間的接縫要錯開咬合,砂漿要密實。沒有砂漿的石塊之間不得直接接觸,石塊幹填後不得鋪設砂漿。片石不宜豎立使用,鋪設時應將尖銳凸出部分敲掉。壹般情況下,較大的石塊是由大面制成的。但片石灌漿時,需要利用片石的自然形狀,將大小砌石交錯連接在壹起。除了最下面壹層的石頭要朝下,上面的石頭不壹定要朝下,這樣就交錯排列,緊密配合。同時,在鋪設下層石材時,要考慮上層石材如何連接,砌築過程中要留出石材的縫隙,保證2 cm的深度,有利於勾縫。平縫和豎縫的寬度不大於20mm,較寬的縫可用小錘將小石塊敲入堵塞,但石塊要用砂漿包裹。在砂漿凝固前,將接縫砂漿刮至不小於20mm的深度,為以後勾縫做準備。

4.漿砌片石應嵌入邊坡0.2m,以防止地表水湧入。相鄰擋土墻設計高差較大時,應先修築高墻段。砌築中斷時,砌築石層的縫隙要用砂漿填滿,重新砌築時要將石層表面清理幹凈,並灑水濕潤,工作縫要留斜茬。

5.當砂漿接近設計高度時,頂部應鋪設較平整的石塊,並用水泥砂漿找平,頂面橫向流水坡度為2%。砌築過程中隨時檢查砌體的平面位置、截面尺寸和坡度,以保證砌體的外觀和內在質量。

6.砌石擋土墻應設置排水孔,排水孔間距為2 ~ 5m,孔內安裝直徑為10cm的圓形PVC管。預設排水孔的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排水孔向外橫坡壹般為3%。上下排水孔應錯開,底部排水孔距底部的高度應為30cm。砌體沈降縫應按設計要求設置。壹般每10米設置壹個沈降縫(對應基礎沈降縫)。每條沈降縫應垂直貫穿整個砌體截面,縫寬約2厘米。接縫應用瀝青棉絮填塞,填塞深度不小於20厘米。

十、砂漿試件制作

每個工作臺班生產兩組自檢用標準健康試件和壹組監督抽檢用標準健康試件,壹組試件由六個試塊組成。制作時將砂漿分兩層(每層約40mm)放入塗有脫模劑的試模中,用搗棒(直徑20mm,長200mm的鋼棒,底面加工成平面)均勻搗實每層砂漿25遍。第二層搗實後,用抹刀沿模壁插入數次,使砂漿高出模壁6-8 mm。試件成型後0.5-1小時,用抹刀刮去剩余砂漿,並整平表面,以便現場覆蓋和養護。壹般在脫模24小時並標明施工地點和日期後,送施工單位和駐地辦公室試驗室進行標準養護。

XI。石膏工藝

擋土墻砌築完成後,墻頂應抹不低於10號的抹灰砂漿,抹灰厚度壹般為20-30 mm..抹灰層頂部的流水橫坡應為2%。抹灰段沈降縫的設置要求與墻體相同,抹灰應在頂面沈降縫完成後進行。抹灰後,用C30水泥砂漿勾縫頂面的流水。抹灰寬度應超出墻體頂面側邊2cm,俗稱“戴帽”。“帽子”要沿著墻面向下延伸與墻面融為壹體,帽子厚度為6cm。

十二、指點過程:

漿砌片石擋土墻應開槽,並做到真實,嚴禁開槽。勾縫後,石材的輪廓無法隱藏,真實接縫的確切位置和寬度要清晰可見。接縫前,接縫深度應不小於20mm,接縫寬度應為接縫的真實寬度。不符合要求的應返工。將合格的接縫充分清理濕潤後,用比砌築砂漿標號高的砂漿(摻細砂)勾縫。結合面高度略低於砌石2-4 mm,勾縫砂漿表面應光滑平整。勾出接縫後,磚石被鑿刻,清晰可見。用墨於凹縫,可增加美感。

十三。墻的回填

當砂漿強度達到70%以上時,可回填墻背填充物,以保證墻體的穩定性。應采用透水材料分層回填壓實。基坑廢料符合要求的,優先考慮,回填層最大松鋪厚度不大於20cm。墻後排水孔設置雙層防水土工布包裹的礫石過濾層。根據工作面的空間,選擇合適的壓實機械,並註意避免壓實時對墻體的沖擊。靠近墻背1.0m範圍內,采用蛙式打夯機、內燃夯、手扶振動壓路機等小型壓實機械進行碾壓。

十四、健康

砌築完成後應及時用草袋或土工布覆蓋,並經常灑水保持濕潤,養護期壹般不少於7天。養生期間應避免碰撞和承重。

冬季低溫施工應采取防凍保溫措施。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