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清明寒食文化發源地:介休綿山
綿山介退母子像綿山,又名介山,因為介退在2460年前和母親隱居。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清明節的發源地。它是公認的“中國寒食和清明文化之鄉”和國家AAAA級風景區。面積75平方公裏,有14個旅遊區,360多個景點,可形成寒食清明文化遊、佛教文化遊、道教文化遊、軍事養生文化遊、休閑山水自然遊等五至七日遊格局。
綿山開發以來,恢復了七賢谷、淩潔陵園、繆傑等寒食清明文化古跡,以及葉劍英元帥山面談、介子推母子像、介子推《左傳》石刻、清明寒食書法碑園、介子推十六字箴言文化柱、寒食清明祭祀陳列館等文化景點。已新建,推出冷食系列宴會、冷食清明娛樂活動等特色旅遊項目,讓冷食變冷。
從2008年開始,綿山景區連續三年舉辦清明文化節。今年,第四屆“清明節”文化節和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論壇”將在清明節期間舉行。節日期間,綿山景區將舉行展示冷暖食品、祭祀介子、懸掛祥雲等民俗活動。同時,它將向遊客全方位展示清明節民俗文化。
二、清明文化遺產地:開封清明上河園
清明上河園是開封清明文化節的盛大巡遊,是宋代大型歷史文化主題公園,代表了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民族藝術的瑰寶《清明上河圖》。公園占地500多畝,其中水面150畝。有50多艘古船和400多座各種宋式的房屋,形成了中原地區最大的宏偉古建築群。整個景區綠草如茵,古聲縈繞。2009年,清明上河園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授予中國首家仿古主題公園。它是AAAAA級國家風景旅遊區。
開封清明文化節包括盛大巡遊、百萬學生征文大賽、清明文化論壇、名園大賽、電影展映等主題活動。可以總結為六大亮點,分別是,壹是清明六娃娃笑臉迎友;二是對聯喜氣洋洋;第三,民風燦爛;第四,文化名園的千年夢;第五,是祭奠先賢,激勵先賢奮進。
三、清明公祭黃帝:陜西黃陵
黃帝清明節大典辛亥革命高舉黃帝旗幟,推翻了封建帝制,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新紀元。
黃帝陵被譽為天下第壹陵。黃帝崩了,埋葬了喬杉。喬杉位於陜西省黃陵縣以北約壹公裏處。山富水壯,山腳下曲水環繞。山上有八萬多棵古柏,終年常綠。軒轅黃帝的墓就藏在橋頂的柏樹裏。這座墓高3.6米,長48米。
陵墓正面正南方,陵園墻外是壹個土臺,即“漢武仙臺”。755-79000:“漢武帝巡朔方北,率十余萬大軍祭奠黃帝陵橋山。”漢武帝為祭祀黃帝而建的五仙臺高20余米。它是用石頭建成的,有臺階,雲板,護欄等等。
黃帝廟前的入口廣場雄偉壯觀,占地約10000平方米。
趴在地上。從大江大河中選擇5000顆鵝卵石鋪砌,象征著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
四個。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
清明節,這個在壽元人文紀念園有著悠久歷史的吃青丸子、插柳、蕩秋千、打蹴鞠的節日,在上海人眼裏已經不僅僅是壹個寒食節,它的民俗文化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申城市民認可。
19,為期壹個月的清明文化節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園開幕。500多名市民在細雨中體驗傳統清明文化。
踩柳是清明文化的重要元素。記者看到,活動主辦方現場向市民發放了數百棵柳樹和花瓶,供他們將準備好的柳樹插在花瓶裏。主辦方承諾,市民種植的柳樹將統壹種植在墓地土地上。
團圓飯是清明節不可或缺的食物。活動現場邀請了糕點師傅包餃子,市民不僅可以飽餐壹頓,還可以觀看餃子的制作過程。此外,還有壹些具有清明節特色的民俗活動,如賞花、蕩秋千和放風箏。
值得壹提的是,活動舉辦地福壽園是上海的壹個大型公墓。清明文化節之所以在陵園舉辦,是主辦方希望挖掘清明節的文化內涵,讓更多前來祭奠的人了解清明節的民俗傳統。
動詞(動詞的縮寫)懷柔聖泉山景區:清明風箏節
懷柔聖泉山景區放風箏,欣賞歌舞,品嘗虹鱒魚美食。2010年4月3日至5日,懷柔區第三屆丁秀梅春杯風箏節暨“美麗鄉村懷柔行”將在“不夜谷”舉行,期間將送出10000只精美風箏,供遊客在明媚春光中放飛。
據了解,在為期三天的風箏節中,遊客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濰坊、北京等地民間愛好者表演的大型、特技、圖案風箏放飛,還可以參加放風箏比賽。同時,他們可以走進農場觀察風箏制作,並制作風箏作為紀念品。遊客還可以欣賞到“詩畫在雁”的文藝表演,享受到民間花展表演、專業文藝表演團隊、東北二人轉等不同風格的精彩“文化”大餐。
此外,湯河川滿族風情節、虹鱒魚美食節、慕田峪國際文化節、鵝鴨農莊創意音樂會等具有懷柔地域特色的節慶活動也將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