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藥補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以潤燥避散為主。沙參沙參根入藥。秋季刨平,去除地上部分和須根,刮掉粗糙的表皮,立即曬幹。無毒,味甘,微苦,有滋補、祛寒熱、清肺止咳之功效,還治心脾疼痛、頭痛、女性白帶。是藥補的首選。
西洋參具有滋陰益氣、寧心益智、清熱生津、降火解暑的雙重功效。古語有雲:“西洋參性涼補,沒有人參的溫性,想用人參的人都可以用。”所以西洋參補而不燥也是不錯的選擇。
太子參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的功效。常用於脾虛乏力,食欲不振,病後體虛,氣陰兩虛,自汗,口渴,肺燥幹咳。秋季是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所以順應秋季養生的自然特性,即護肺,可以事半功倍,太子參恰到好處。
擴展數據:
食物和人參補充劑是有講究的。
草藥保健在嶺南地區很受歡迎,其中人參滋補品是許多人的首選。人參有好幾種,包括人參、紅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廣州中醫藥大學第壹附屬醫院藥劑科主任姚遠提醒公眾,不同人群使用人參的方式不同。在選擇人參補劑時,壹定要請中醫辨證辨體,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要盲目補充。
人參:壹種很好的補品。
人參具有無與倫比的補益元氣的作用,自古以來就被視為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李時珍甚至稱之為“神草”。此外,還具有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適用於老年、體弱、術後及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
紅參:壯陽補氣血
"紅參是五加科人參栽培品蒸後的幹燥根和根莖."姚遠說,紅參成熟後,除了具有養元氣、生津安神的功能外,藥性更溫、火力更大、力量更強,其補陽、補氣血的功效自然非同壹般。凡是有面色蒼白、手腳冰涼等陽虛癥狀的人,都可以從小劑量開始選擇紅參進行補充。但是陰虛火旺的人最好不要服用紅參。
西洋參:清熱養陰
西洋參的補氣作用略次於人參,但單獨使用有清熱養陰的作用。不適合吃紅參的人可以考慮吃西洋參。此外,長期疲勞、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急性發熱後陰虛津虧者,都適合服用西洋參。
黨參:健脾益氣
黨參是壹種滋補佳品,可用於氣血兩虛、氣傷津傷的壹般證候,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體量虛弱、脫肛等癥狀的人群。比如中醫健脾益氣的基本方四君子丸,就含有黨參。
太子參:適合脾虛兒童食用
太子參又名太子參,是石竹屬植物太子參的幹燥塊根。黨參有類似人參的益氣生津功效,但力度較弱,滋補作用也較當參差不齊。尤其適用於小兒脾虛胃陰不足或小兒急性發熱氣陰兩虛。小兒發熱後期,體弱口渴,咽幹時,太子可參與瘦肉湯,有益氣養陰,生津止渴的作用。
人民網-食物人參進補有講究。
百度百科-秋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