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濱江新區的規劃定位

濱江新區的規劃定位

規劃理念:圍繞服從和服務實驗區建設,牢牢把握“開放”建設的本質內涵,作為濱河新區規劃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四個寧夏”的戰略部署,從實施國家向西開放戰略和新絲綢之路戰略的高度,將開放理念貫穿濱河新區規劃建設發展的全過程、全領域,成為“開放寧夏”的主力軍。以三(空港、綜合保稅區、空港配套區)(銀川濱江新區)壹體化,打造濱江新區開放平臺。機場是人員進出的窗口,綜保區是貨物進出的口岸,機場配套區是物流進出的貨運口岸,形成開放和溝通的通道。濱河新區將上述區域納入整體發展,協調周邊區域及其各要素提供配套服務,完善開放體系,整合資源,科學布局,完善功能,促進區域壹體化發展。

結合試驗區規劃和“四個寧夏”要求,重點推進五大領域對外開放。貿易互通性。以開放航權為突破口,建設空中“絲綢之路”,加快建設區域性物流樞紐和中國向西開放的空中門戶。金融投資。大力發展面向阿拉伯國家的石油美元離岸金融業務,努力推動金融機構在阿拉伯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打造區域性伊斯蘭金融中心。人文交流。利用國際醫學城、國際科教城、旅遊景區等載體,加強與穆斯林國家在教育、科研、醫藥、旅遊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把濱河新區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國際醫學和人才交流中心和特色鮮明的國際旅遊目的地。產業轉移。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和市場,進壹步做大做強濱河工業園和橫山工業園,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全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體制機制。大膽試驗探索,用好“先行先試”政策,加強與國家戰略對接,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國內地區聯合工作機制建設,探索建立對外互訪、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機制,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內區域合作,倡導建立沿線國家省區聯系合作機制。

規劃定位(壹個目標、四個定位、四大板塊、五大戰略、十大突破):

壹個目標。按照“兩年成名,十年成型,三十年成功”的建設順序,堅持依山、依水、順勢、宜居、產業、建設的原則,打造百裏黃河生態走廊,著力打造集旅遊、休閑健康、科技教育、生態和諧、高端產業於壹體的“依水而居、依河而立”。把濱河新區打造成沿黃城市帶戰略的核心區;銀川城市副中心;寧夏未來發展的新空間;擴大“寧夏在黃河富”效應的新領域;引領對外開放新載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動力。

四個主要方向:

1,以綠色低碳為核心的生態城。按照國際生態、世界壹流的理念,崇尚自然,嚴格保護,合理開發,建設綠色濱江,構建以低碳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體系,建設以高端服務業為主導的“生態城市”。

2.多元和諧的文化城市。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邊塞文化、長城文化、移民文化等多元文化,打造“長河不息,長城歇”的自然形象,“黃河封城,黃河封城”的城市形象,形成多元和諧文化為脈絡的“文化之城”。

3.基於生態文化的全球5A級旅遊城市。依托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文化,以濱河新區全球5A景區和旅遊集散服務中心建設為突破口,鍛造“T型”文化旅遊帶,打造以自然生態旅遊為主的全球5A級“旅遊城市”。

4.以高端服務業為主導,以現代產業為支撐的工業城市。順應科技潮流,大力發展臨空、金融、貿易、物流、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以現代產業發展為支撐的“工業城”。

四個部分。按照“壹江兩岸四板塊”的布局,***275平方公裏劃分為:

1,空港經濟區(49平方公裏,其中綜合保稅區4平方公裏,空港7平方公裏,空港產業配套區38平方公裏),積極促進寧夏與國內外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穆斯林地區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流,著力打造集金融城、航空物流港、電子商務園、現代商務區、生活城五位壹體的現代化空港新城和時尚多元新城。以綜保區為載體,逐步開發建設自由貿易園區。

2.國際現代商務區(45平方公裏,其中橫城國際小鎮10平方公裏,濱河新區核心區35平方公裏)。通過布局,打造現代高端服務區、商務會展經濟區、國際品質生活區、中阿文化交流區,發展國際商務、現代金融、現代旅遊、現代消費等現代服務業,以及雲計算、大數據、2.5產業等智慧產業。

3.生態旅遊休閑區(143平方公裏),發展文化旅遊和生態休閑產業,突出濱河新區地域文化和生態特色,加強黃河文化、長城文化、傳統徽文化和現代文化融合發展,創新“城旅融合”發展模式,推進旅遊與養老健康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全球5A級”旅遊景區。

4.新興產業園(38平方公裏),依托橫山工業園,以高端技術為基礎,堅持無汙染、低能耗,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產業、機電、通用儀器儀表、高新技術產業,為寧東基地和臨空經濟區提供配套支持。通過集聚科技資源,吸引國內外高科技公司和高端人才,建設高水平的科技R&D和生產中心,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建設具有較強自主創新和技術轉化能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五大策略:

1,國家向西開放的橋頭堡。依托區域內銀川綜合保稅區和河東國際機場的便利優勢,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推進,暢通對外流通渠道,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積極承接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國家投資、產業轉移和經貿流通,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產業轉移目的地和認證、設計、研發、制造、貿易、交易中心,建設輻射周邊、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國家。

2.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核心區。抓住內陸開放機遇,堅持先行先試,改革創新,加快發展,率先突破,全面引進國內外資金、技術、人才、資源,實行更加開放、更加寬松、更加靈活的開放政策,以大開放促大交流,以大交流促大合作,以大合作促大發展,促進國內開放與對外開放相結合,產業集聚與人口集聚相結合,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把文化大繁榮和旅遊業大發展結合起來,努力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探索內陸開發開放新路徑,建設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核心區。

3.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依托中阿博覽會、銀川綜合保稅區等重要平臺,利用好河東機場對阿拉伯航權開放的利好,進壹步匯聚相關資源要素,爭取將濱江新區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總體規劃和建設,探索建立與沿線省份和歐亞國家的交流合作新機制,加強與能源、金融等重點領域合作, 中東中亞地區的文化旅遊和醫學教育,將濱江新區打造成為面向中東中亞地區的能源合作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

4.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中的自由貿易區。抓住設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機遇,打造我國向西開放的戰略高地,緊盯中阿自由貿易區目標,積極爭取保稅物流試點、旅遊免簽、購物離境退稅等新政策,依托臨空經濟區和國際現代自由貿易區,充分探索和促進貨物、服務、資本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 技術和人員在壹定條件下,促進金融、保險、商業、中介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建設中國、中國。

5.現代高端服務業引領區和全球5A景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引進建設企業總部,研發現代化生活設施,形成以企業總部為載體、以高品質生活為核心的企業總部和區域總部基地;建設新型國際穆斯林商務服務之都,打造金融、咨詢、會展、文化創意、健康醫療等現代服務業新板塊,形成銀川及周邊地區最具吸引力、最具活力、最具高端商務人才和國際特色的綜合服務中心;按照全區5A級景區標準進行規劃,整合優勢資源,加強中外旅遊資源深度合作開發,建設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國家級旅遊度假示範區、國家級森林城市區、低碳城市區,打造各具特色的國際旅遊目的地。

全力確保2014實現“十個突破”。

(壹)規劃定位實現新突破

壹是深化規劃導向。以全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為指導,從建設“兩區”的大局出發,按照政府組織、專家領導、部門協作、科學決策的步驟,進壹步研究完善各類規劃定位,註重濱河新區“四城定位”與周邊區域規劃的銜接, 並重點研究濱河新區、臨港經濟區、綜合保稅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河東國際機場五區壹體化發展規劃。 進壹步推進與上海廟的跨區域合作發展,處理好與周邊地區互補發展和競爭的關系,努力打造“河東開放型經濟圈”,促進銀川經濟跨越式發展。二是突出高端設計。按照國際化、現代化的理念,以“創精品”為新區建築的總體要求,突出高標準、高品位,加快編制區域城市設計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重點研究濱河新區的整體城市風貌和建築風格,突出城市特色,塑造現代城市形象。

(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

紮實推進18政府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著力完善功能、打通框架,加快完成橫城鎮5條市政道路、橫城鎮花園(安置區)、203省道輔助線、濱河新區規劃展示建設,確保2014核心區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橫城鎮基本具備項目承載條件。積極協調推進濱河黃河大橋、冰溝黃河大橋、永寧黃河公路大橋及連接線建設,努力構建內外連通的大區域交通網絡。全力推進濱河工業園、橫城鎮道路沿線地下電纜工程、橫城鎮供熱設施工程、濱河工業園智能交通系統、濱河工業園道路照明提升工程建設,繼續協調落實供水、供電、供熱、供氣、通信等單位加快工作進度,確保實現“七通壹平”,為濱河新區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投融資實現新突破

壹是做大做強融資平臺。有效提高濱投公司融資能力,通過濱投公司擴大註冊資本,盤活經營性資產,爭取更多融資貸款。完善基礎設施,促進土地價值提升,提高收儲土地融資價值。充分發揮特許經營的作用,利用現有的水資源、天然氣、供熱等具有穩定投資回報的特許經營事業,做好產品融資工作。二是做深做細融資方式。引入多元化投資者,采用BT或BOT模式運作建設項目,放大財政資金的杠桿和帶動作用,支持企業參與新區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強信貸融資能力,密切聯系各大金融機構,代理發行理財產品,整合市場運作良好、投資回報高的業務項目,開展信托業務,實現直接融資。做好債券融資前期工作,加大優質資產培育包裝,嘗試風險投資,支持濱河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和教育創業產業發展,力爭融資20億元以上,解決濱河新區建設資金“瓶頸”問題。

(四)綠化實現新突破

第壹,景觀特色。按照“以樹代草、以林造園、以橋作畫、四季常青”的原則,突出濱河新區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特色,規劃堅持橫向起伏、縱向層次、因地制宜、景防結合,突出林種多樣性,進壹步提升濱河新區景觀綠化水平。二是造林綠化要把握尺度。從造林規模、造林質量、苗木保護等方面。,進壹步加大生態建設和森林管護投入,確保2014年完成生態造林面積3.7萬畝、薰衣草種植面積1000畝,樹木成活率達到90%以上,樹木保存率達到90%以上。第三,生態建設講究質量。加強生態供水體系建設,及時編制濱河新區綠地系統規劃,探索建立生態補償制度,加強林地、濕地管理,實行工程監理和項目管理制度,積極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生態建設,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生態環境建設的良好氛圍。

(五)全球5A景區建設取得新突破。

首先是發揮平臺作用。充分發揮濱河新區全球5A文化旅遊產業促進會的作用,制定全球5A旅遊景區創建工作方案,積極申報西部首個國家級休閑區。先組建濱河新區文化旅遊產業投資開發(集團)公司,多渠道投融資,做好旅遊基礎設施的運營管理。充分發揮濱河新區五年規劃營銷中心作用,全面啟動濱河新區旅遊信息咨詢服務體系、旅遊安全保障服務體系等“五大體系”建設,加強與景區、旅行社、媒體合作,創新旅遊產品策劃營銷,加大導遊、服務人員、職業經理人培訓引進力度,不斷提升文化旅遊服務水平。二是盤活現有資源。進壹步盤活區域內旅遊資源,提升河東生態園藝實驗中心萬畝果園、薰衣草生態園項目等農業項目包裝,將原有的森林、草原升級為觀光旅遊項目,實現林業內部由壹產向二產、三產轉變。規劃以濱河新區旅遊集散服務中心為起點,連接203旅遊大道、103省道、長城畔、黃河水道等多種旅遊產品,進壹步豐富旅遊內容。三是推動特色發展。以全5A景區建設為主線,以教育園、國際醫藥城、寧夏樂陵健康新城、智慧信息產業園為載體,以水洞溝、崔明湖、黃沙故都等十大景區為重點,對現有景區進行強化升級,充分挖掘各景區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

(六)知名度實現新突破。

堅持狠抓重點、抓節點、巧抓亮點。通過加強與央視、新華網等全國知名媒體的合作,靈活運用互聯網、微博等新興媒體資源,在各大交通樞紐和人流密集區域的電子屏、燈箱投放廣告,積極承辦銀川國際汽摩節、華夏河圖黃河音樂節及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國際賽事,多形式、多角度宣傳濱江新區,形成強大的宣傳輿論攻勢,真正做到揚名立萬。加快教育產業園、5A級景區、養老醫療等產業建設發展,有效帶動餐飲、娛樂等周邊產業發展,努力構建完整、方便、快捷的“壹分鐘生活圈”,吸引人群向濱河新區聚集。

(七)業務推廣實現新突破。

壹是推進優惠政策的差異化。研究制定符合濱河新區實際的招商引資政策,對符合產業定位、綠色低碳、成長性好的企業出臺鼓勵扶持政策,以多種形式獎勵當年建成投產的企業。二是實現投資形式多元化。我們會把部門招商改為全體員工,主動招商,以我要招商為由選擇業務。狠抓大企業集團,特別是與濱河新區發展定位高度契合的區域性、專業性企業,全力推進綠地空港城、天山集團海上世界、臺灣省太極公司超五星級汽車旅館等壹批配套和輻射項目落地,促進金融商貿、航空物流、電子商務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三是狠抓招商服務質量。在招商服務上下功夫,爭取市級重大經濟管理和行政審批權限下放,設立濱河新區政務服務大廳,優化行政審批程序,提高招商項目服務效率。

(八)實現產業發展新突破。

第壹,產業定位高端。以高端服務業為導向,堅持“產城融合”發展,重點發展文化旅遊、外貿、電子商務、大數據、雲計算等企業,搶占智慧產業發展高地。優化濱河工業園區產業布局,引進2.5產業等高附加值新型產業,實施“負面清單”機制,限制化工等汙染行業發展。二是旅遊業的系統化。通過產業與城市、文化與旅遊的科學結合,協調推進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和城市提升,實現融資、營銷、管理壹體化,力爭用五年時間在全區建成新型城市和可持續發展的旅遊產業集群,成為資源優化、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旅遊產業體系。三是臨空產業集聚。依托毗鄰機場等便利的區位優勢,重點發展臨空經濟,在機場半徑5公裏範圍內建設航空配套產業集聚區、智能物流和電子商務集聚區、商業、酒店和總部基地服務集聚區等區域,最終形成集金融、航空物流港、電子商務園區、現代商務區、生活城為壹體的現代化空港大都市。

(九)實現作風建設新突破。

壹是狠抓“四風”向樹形象轉變。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區、市關於加強執紀監督、反對“四風”的規定,做好事前監督和各類問題的預防查處工作,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不斷鞏固和擴大反“四風”成果,著力解決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二是堅持獎懲激活。進壹步創新目標責任制考核機制,建立績效考核激勵辦法,把“能幹事、能幹事、成功無事故”和“有能力、有能力、有魄力”作為評價各部門和領導幹部工作業績的重要依據,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建立“愛崗敬業、懶惰必懲”的末位淘汰機制,層層推進。

(十)黨的建設實現新突破。

壹是機關黨建求實效。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紮實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政府機關效能考核,抓好領導班子建設,努力提高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推動黨的建設取得新突破。第二,企業黨建創特色。以濱河工業園區入園企業為重點,以增強基層黨組織覆蓋面為重點,以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為目標,按照“先行試點、重點引導、培育典型、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在實施步驟上,采取運營前策劃、黨組織前宣傳、黨組織邊服務的工作方法, 全面加強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不斷創新黨組織工作載體和活動方式,建立QQ群,組織聯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