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學與易經無關?
應該是有關系的。以下是《易經》對中國文化影響的經典觀點。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根,誕生於新石器時代,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它不僅是最早的文明典籍,而且對中國的道家、儒家、中醫、文字、數學、哲學和民間文化都有重要影響。易經是壹個手工編碼系統。由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組成,用陰陽編碼。配以卦爻辭進行文字描述。它具有嚴格完善的內碼數學結構。是古代文明中等級最強、結構最嚴謹的符號系統,也是最早運用系統論的範例。《易經》的開放性和兼容性為後世系統論的應用樹立了典範。《易經》的編碼遵循相似、對應、相關、相對的嚴格規律,用簡單的卦系模擬宇宙萬物的發展演變規律,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系。與混凝土連接的現代科學相比,它是壹個全新的領域,其奧秘仍值得深入研究。《易經》中編碼的陰陽學說及其極變規律和“連日八卦”思想對道教影響深遠,是道教的思想基礎,被道教視為“三玄之壹”。易經還是中庸、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等儒家思想的重要來源,被儒家視為“群經之首”。《易經》中的陰陽理論是中醫學陰陽理論的基礎。《易經》中實時定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對中醫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壹人壹方,因病施治”的治療原則都來源於此。同時對經絡循行、辨證八綱、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淫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受《易經》影響很大。東漢神農的《本草經》用八卦的概念來拍照,明確了中藥的使用原則。張仲景的《傷寒論》將陰陽學說、太極學說發展為六經學說,確立了六經辨證原則,奠定了臨床醫學的基礎。易經對軍事理論有直接影響。宋代王應麟在《資治通鑒》中說:“蓋依為書,兵法有備。”易經六十四卦適合戰爭機動策略的選擇。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如孫臏、吳起、諸葛亮等,都是根據《易經》的原理來布陣的。《戚繼光抗戰史》在建立陣法時也參考了《易經》的原則。易經也極大地鼓舞了武術的發展。《易經》中有“君子以除器防危”的說法,對武術健身和防身觀念的形成有直接影響。八卦掌、太極傳等。都來源於《易經》的理論。《易經》對建築的影響與“風水”理論密切相關。古代的城市建設布局和建築設置要以《易經》理論為指導,四合院是典型的陰陽平衡、觀念和諧的建築。傳統建築中的“九梁十八柱”都是受《易經》的啟發,故宮角樓就是這種風格的典型。圍棋也是根據《易經》原理演變而來的遊戲。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復雜的遊戲之壹。在國際象棋大師被電腦打敗的今天,電腦在圍棋領域連初學者的水平都達不到。此外,易經還對園林、醫療保健、環境保護和農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中壹些至今仍是重要的借鑒。《易經》獨特的實時定位系統理論思想,從根本上打破了現代科學可以“重復”的神話,強調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具有重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隨著科學的發展,它的深遠意義將越來越被證明。易經強調與時俱進的思想,這是和諧文化、與時俱進等中國傳統思想的主要來源。《易經》中編碼的序列結構思想是已知最早的研究事物序列結構的模型,比現在的基因測序早5000多年。同卦,連山、歸藏、周易、少史義,因序結構不同,所以不同。《易經》中實時定位的思想是“天人合壹”思想的根源,對環境保護和醫療保健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易經》中編碼的模糊概念是後世模糊數學的前身。易經編碼的四種理論直接影響了中國的構詞和用詞“六書”。象形字、意義、符號、聲音、註釋和借用都可以在易經的相似論、對應論、相關論和相對論中找到。易經回答了許多關於哲學、天文學、預言等方面的問題。是真正的二分法觀點,比馬克思的理論早幾千年。它註重推理和條件約束,不帶任何宗教色彩。通過對形象、數字、原因的演繹,展現了獨特的宇宙觀,回答了物質、能量、信息、質變、辯證法(主次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整體運動變化、人的意誌等純哲學命題。在世界觀和方法論上意義重大,獨樹壹幟。他的辯證觀是唯物辯證法的先驅。《易經》預言所用的耦合律,首先找到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完美結合,是探索偶然性和必然性哲學範疇的先聲;他的二元世界統壹思想揭示了我們目前所處的宇宙空間的真實形象,並暗示二元世界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唯壹途徑。《易經》中很多常用的詞語,今天仍被我們口頭使用,如“忽”、“夫妻反目”、“謙謙君子”、“虎視眈眈”等。“沃”在陜西方言中還是“吃”的代名詞,《易經》推崇“與時俱進”,《易經》推崇“和諧社會”,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敬德載物”,海爾的企業文化是“日清/日清”。21世紀中國的崛起,正在展現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層結構。易經對中國文化有著廣泛的影響,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對儒、道、中醫、政治、軍事、文化、民俗都有深遠的影響。它是世界上非常完整和無盡的文化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