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介紹,目前,我國城市汙水處理技術主要采用活性汙泥法。其技術原理是利用汙泥中的活性成分(主要指各種微生物成分),通過工程處理,降解造成水汙染的磷、氮、藻類等營養物質,從而達到自然凈水的目的。國內常用的活性汙泥法主要包括A/O法、A2/O法、氧化溝法、SBR法等幾種模式。但由於成本高、處理不徹底、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等問題,既不經濟,也不盡如人意。生物膜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壹項新技術。其原理是利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根據水汙染物的成分,高密度培養、發酵不同功能的活性細菌,按比例混合形成生物膜(又稱“生物帶”),直接投入汙染水中,分解轉化富營養元素,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與歐美、日本等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生物膜技術主要應用於水產養殖,並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初步展現了在水處理領域的應用前景。據專家介紹,與傳統的活性汙泥法相比,生物膜技術在城市汙水處理中有五大明顯的技術優勢:
1.投資省。目前,國內城市汙水處理廠基礎設施投資較大,需要大量的機械設備、管網等工程設施,每處理壹噸汙水投資成本在1000元左右;而生物膜技術的應用,設備投資少,占地面積小,處理每噸汙水不到500元,比成本節約50%以上。2.運營成本低。據測算,國內城市汙水處理廠的直接運行成本壹般在每天每噸汙水0.5 ~ 0.8元之間;而應用生物膜技術處理汙水,每天每噸只需0.2元左右。3.淤泥少,無“二次汙染”。傳統的活性汙泥法常用於處理城市汙水,由於大量汙泥的堆積,往往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另壹方面,汙水壹旦被凈化,制造生物膜的微生物細菌就會因缺乏“營養”而自動消亡,不會造成“二次汙染”。4.效率高。由於生物膜比表面積大,微生物密度高,每克制劑微生物菌量達到50-200億,遠高於汙泥中的天然微生物活性成分。同時可以多次投放,方便快捷,處理效果明顯優於傳統的活性汙泥法。利用生物膜技術不僅可以有效控制湖泊的富營養化,而且有助於修復和強化湖泊的生態功能,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5.適用於有機負荷低的小型汙水處理,如城市生活小區。由於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節省管網建設費用,應用生物膜技術處理城市生活小區等城市汙水具有活性汙泥法不可比擬的優勢。目前,華中農業大學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成功研發了這項新技術。湖北科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通過該工藝在國內率先實現了該技術在城市汙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並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吸引了國內多家單位參觀並簽訂了超過2億元的意向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