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魯人物介紹

魯人物介紹

魯·

陸出生於北京壹個中醫世家,是中醫各種學說的領軍人物。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首都中醫保健首席指導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五壹勞動獎章”獲得者。

中文名:陸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42

職業:醫生

畢業院校:北京中醫藥大學

主要成就:首創“中華醫案”

代表著作:《中醫各論》(第4版教材)。

輪廓

陸(1942—),男,北京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中醫醫史文獻學博士生導師,北京市重點學科中醫醫史文獻學學科帶頭人。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醫藥學科評審組成員,國家新藥評審委員會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臨床醫學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各學術委員會主席,臨床藥物審評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學位委員會副主任。

家庭背景

陸,1942,出生於壹個中醫世家。其父盧春浦先生師從北京四大名醫之壹的石金墨先生,因獨立行醫而成名。

生活經驗

1942,生於中醫世家。

1959至1965,北京中醫藥大學(現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畢業。

1965-1978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診斷學與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任教師。

1971年—198年,師從著名中醫學家任應秋教授。

1978-1984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任中醫各理論教研室教師、副主任、主任。

1984至1988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教務處副主任、中醫各理論教研室主任。

1986——至今,被評為副教授。

1989-2002年任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部主任、中醫各理論教研室主任(1997年免去教研室主任)。

1990-至今,被評為教授。

1994——至今已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生導師。

1995-至今,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2年至今任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歷史與文學學科學術帶頭人。

2010-截止目前,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建立的“魯名醫傳承工作站”和為廣大患者建立的“北京兆麟堂中醫診所”已經合並,

搖晃者

2010經過臺省和海內外朋友的再三建議,陸先生決定開辦中醫館,服務社會。現在兆麟堂匯集名醫,已成為北京著名的中醫診所之壹。

探視時間

兆麟堂:周壹周三周四都是天,周六下午周日上午,需要預約。

醫學專業

擅長治療各種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雜癥,對脾胃病、兒科疾病、婦科疾病(不孕癥、月經不調、子宮肌瘤)、內分泌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有顯著療效。

社會地位

1.小欖堂主任醫生。

2.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

3.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4.全國中醫藥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會會長。

5.中國中醫藥學會中醫理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6.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7.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優秀中醫藥人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8.北京中醫藥學會中醫基礎理論委員會主任。

9.臺灣長庚大學、西北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等。被聘為客座教授。澳門科技大學中醫顧問。

教學經驗

陸老師常說,壹個中醫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學習,夯實中醫基礎;勇於實踐,理論聯系實際;勤於思考,培養中醫思維;向名師學習,加快成長進程。近年來,魯先生考察並接納了壹批青年中醫,成立了“民族老作坊”,開啟了中醫傳承的全新模式。陸老師要求同學們多讀中醫經典,在繁忙的日常診療工作中抽出時間。他每周都親自給學生講解醫學經典,分析臨床病歷,親自帶學生出診,使學生的中醫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學術思想

陸教授長期堅持“科研不脫離臨床”的原則,認為“治病救人是評判醫生的根本標準”。

學術內容

章太炎先生曾說:“中醫的成就是醫案最好的。”研究歷代名醫醫案,有助於讀者拓寬診療思路,逐步達到“診準思準”的臨床水平。自宋代以來,中醫醫案受到後世中醫學者的廣泛重視。專著數百部,臨床病歷無數。明代以後研究者眾多,逐漸形成壹門學科。中醫醫案具有“明過去,明未來”的功能。中醫強調辨證論治,醫案可以提高臨床辨證論治的能力和作用。同時也可以繼承古今豐富的臨床經驗。因此,研究中醫醫案對提高中醫臨床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陸老師從80年代開始研究病歷。他最早提出了“中醫醫案”的概念,並率先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講授中醫醫案,編寫了高校內部教材。如今,中醫病案學習已在全國多所高校開展,深受師生歡迎。

中醫醫案整理最早始於明代。蔣父子歷時數年編撰《名醫醫案》,開創了醫案整理研究之先河。清代魏徵在《名醫醫案》的基礎上編撰了《續醫案》壹書,兩部醫案收集了戰國至清代近八千篇醫案。從此,這部作品再也沒有流傳下來。直到1995,陸先生帶領的專家團隊歷時十余年終於完成了中醫醫案的代表作——《二續醫案》。本書收集了《續醫錄》壹書成書後至建國初期去世的名醫的醫案,也包括了壹些成書前未收集到的醫案。* * *收集了200多部醫案專著,精選了約15000份醫案。病歷的排列順序是內科、外科、骨科、婦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根據各科疾病分類,將各種疾病的醫案按成年年齡排列,後人編纂的醫案按醫家去世年份排出,以歷代醫家為例進行對比研究。陸老師說,古代醫書記載的中醫醫案有10多萬條。這次專家組整理了8萬多份病歷,從中篩選出1.5萬份病歷,編輯成《二續病歷》。

此後,陸先生先後出版了《中醫醫案》、《中醫臨床思維方法》、《臨床必讀醫案叢書》等學術著作,為中醫醫案的整體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主要領域

在中醫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中,陸教授的研究領域為中醫醫史文獻,主要研究方向為:1。歷代名醫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研究:2.中醫學術流派和理論研究;3.中醫醫案研究。

科研成果

主持和參與局級以上科研項目5項,獲科研成果獎3項,主編國內各種學說教材2部,率先開展中醫醫案研究,主編《第二續醫案》,獲立夫醫學優秀作品獎。他主編和編輯了25本書,在國內外發表了40多篇論文。此外,由王永炎院士主編的高級工具書《中醫內科學》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壹等獎。

醫療貢獻

曾赴美國、新加坡等地講學,並赴日本、韓國、德國進行學術交流,積極推動了中醫藥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和發展。此外,陸先生多次應邀到臺灣省、香港、澳門講學,指導當地中醫藥教育和中醫醫療工作。他在臺灣長庚大學受邀講學期間,還進行了壹次帶教義診,受到當地媒體的廣泛關註和追蹤。促進了中醫在三地的傳播和發展。

目前,魯教授負責北京市中醫藥傳承“3+3”項目建設。2010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建立的“魯名醫傳承工作站”與為廣大患者建立的“北京兆麟堂中醫診所”合並。濟世濟世,帶徒傳授臨床技能,培養北京中醫藥大學張嘉瑋副教授作為其學術經驗的繼承人,繼續為中醫學術傳承和人才培養貢獻畢生的學識。

出名

國家級名老中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五壹勞動獎章”獲得者。

個人生活

陸老師最早在中醫診斷學教研室工作。後來由於文革,正常的教學秩序被打亂。學校經常派醫療隊到基層給工農兵治病。因此,魯先生在獨立出診的同時,還得到董建華、、、等多位中醫的指導。,而且受益匪淺。1973年,為傳承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國家“解放”了包括國醫大師先生在內的壹批名老中醫專家,陸先生作為第壹批學術繼承人,正式拜在任門下,調入中醫各學說教研室工作。陸老師從1973到1984這十年間(任老師死於1984+00,17年6月),十年如壹日,他的傳記是真實的。中醫古籍浩如煙海,如何在不通讀的情況下繼承中醫學術思想和流派。陸老師說為什麽任老師能夠啟動中醫各種理論的課題,因為任老師確實博覽群書,任老師讀了幾千部中醫經典。陸老師和任老師壹起編了第壹本中醫各種學說的教材。任先生去世後,陸老師主編了多部中醫各種學說的教材,成為中醫各種學說的直系傳人。由於魯先生閱讀了大量的中醫典籍,在業內有“活字典”的美譽。

性格評估

陸老師經常給學生講“藥即仁”。作為醫生,不僅要有高超的技術,還要有良好的醫德。面對國家領導人和普通百姓,在盧老師眼裏,他們都只有壹個身份——患者。陸老師在門診的時候和藹可親,壹點也沒有“大專家”的架子,深受患者尊敬。

仿春蠶蠟炬,是中醫的傳承。陸老師現在把中醫學術的傳承和中醫接班人的培養列為最重要的工作之壹。這位超古中醫傳承發展中醫的誠意令人動容。

主要論文

1.對中醫氣血辨證的貢獻陸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 (5): 22 ~ 23。

2.赭石可以用來治療哮喘。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7,20 (4): 68。

3.治療性功能障礙要註意寧心安神。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9 (5): 49 ~ 50。

4.加減抵當湯可用於外傷性癲癇。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9 (5): 49。

出書

1.人民衛生出版社0982年出版的《蘇文筆記》副主編65438+。

2.《中醫各種理論教學參考書》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1986。

3.《黃帝內經章句索引》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1986。

4.中醫各論(第四版教材)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86。

5.《中醫各論》(教材)1988中醫古籍出版社編輯

6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編輯的《中華醫學經典珍品百科全書》1995。

7.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96主編《續醫案二》

8.《中醫各論》主編(合編教材)1996北京協和出版社

9.《黃帝內經》副主編,北京出版社出版,1997。

10.《現代名老中醫臨床思維方法》由65438+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0999年出版。

11.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0年主編的《中醫各論》(自學教材)。

12.《今日中醫臨床叢書》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年出版。

13.《中醫內科學高級教學叢書》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出版。

14.《中醫臨床禁忌手冊》,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5.《臨床實用中成藥》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年出版。

16.2009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編輯出版了中醫各種理論專著。

* * *作品16部,其中主編(副總編)14部,參編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