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最近發展區的誤解:將最近發展區的主要對象視為學生,最近發展區被形象地比喻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跳躍和摘水果”。換句話說,最近發展的區域是有下限的,也就是學生已經牢固掌握的知識,也就是現有的學習水平。它的上限是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所能達到的最大可能發展水平。所以,無論是合作學習,還是課堂教學,還是預設問題,都不能超出這個範圍,否則就不符合學習情境,即學生無法理解和消化教學內容,課堂教學也就形同虛設。
關於最近發展區的閱讀:最近發展區的主體仍然是學生,其下限也是學生在課堂具體學習之前已有的學習能力和智力水平。與誤讀不同,這裏的發展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所能達到的智力水平。其二級外圍,即向上發展的潛在基礎,是個體努力後所能達到的智力水平,最終上限是通過社會交往,主要是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所能達到的智力水平。在這裏,最近的發展領域仍然是可見的和可預測的。
對維果茨基來說,最近發展區的主體實際上不僅僅是作為學習主體的已有的學習基礎,而是學生在其社會環境和文化傳統的影響下形成的完整的自我(現有的和潛在的)。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和學生相互啟發(當然老師的指導也特別關鍵),* * *開辟了壹個新的學習領域。它是通向壹個新領域的起點,是打開壹個深遠而開放的學習領域的鑰匙。而且不是壹節課就能完成的,要在以後的學習中鞏固、加強、刷新。換句話說,最近開發區不斷生成!
因此,維果茨基所謂的真實發展區,在肯定教學對發展的積極作用和兒童是自身發展的主體的基礎上,以最近發展區的概念揭示了教學促進兒童發展的條件、途徑和機制。教學要想對兒童的發展起到引領和促進作用,就必須走在兒童發展的前面。因此,教學中的最近發展區和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概念應該是兩個不同的術語,整合在最近發展區的概念之下。
換句話說,兒童學習能力和智力水平的發展僅限於個體起點,存在壹個“最近發展區”,而在同伴或老師的指導下開啟兒童所學內容的“最近發展區”,是全面促進兒童未來生長發育的根本。從這個角度出發,維果茨基強調教學應該走在兒童發展的前面。
所以從教學活動出發,近期開發區主要圍繞兩大領地,即教學內容的學習和教師教學對學生發展的引導。學習新領域的開拓,新高度的創造,主要集中在教師自身的綜合水平和對學習內容的深入解讀上。這不斷提醒我們,要把真正好的東西,壹切適合孩子成長的人類文化經典和發明,帶給處於適合孩子吸收階段的孩子。這就要求老師要有兒童認知遺傳學和成長心理學的背景。同時要對學習內容(文本閱讀能力)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運用熟練多樣的教學方法(翻轉課堂教學能力)與孩子交流。根據孩子現有的智力水平,既能切入孩子當前的學習,又能打開未來的道路,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所以近期開發區的上限是未知的,不可預測的。就像星星之火,傳到哪裏,就能變成燎原之火,取決於教學活動中的師生雙方,也取決於教師在未來學習過程中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