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我讀了讀壹本書:樊登的閱讀方法。

我讀了讀壹本書:樊登的閱讀方法。

不知道妳有沒有這麽苦惱過:看完壹本書,當妳回過頭來看這本書講的是什麽的時候,妳的大腦就像90年代沒有信號的電視機,屏幕上全是小雪花。

而我們的期待,肯定是看完壹本書後,希望自己的大腦能像正常的電視壹樣播放圖像。

前段時間參加了壹個為期7天的* * *閱讀營。我們壹起讀了壹本書《生活就是我》,這是埃隆·馬斯克母親的自傳。這是壹個成功教育了三個億萬富翁,人生也很成功的女人。這本書很好。我從第壹章就被深深吸引了。我認真仔細地閱讀每壹章。* * *閱讀營結束,最後壹個任務是讓大家寫下對整本書的評價。

我想我終於登上了山頂,現在書裏的風景全貌應該呈現在我的腦海裏了。但是,我發現我只能想起壹些零散的,不是我忘了,而是我只記得看過,但是內容是什麽,我就是想不出來。

從這件事,我意識到我需要看壹些關於閱讀指導的書。於是,我把手頭上這方面的書找了出來,看了起來。其中之壹是樊登寫的《讀書:樊登的閱讀方法》。

目前,我已經看完了這本書。作為總結,我試著解讀壹下這本書的內容,談談我的收獲。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壹下作者樊登先生。

樊登老師是樊登閱讀的創始人。在此之前,他是央視的主持人,大學的老師,教企業家。在上課的過程中,他發現現代人有閱讀的欲望,但是沒有時間閱讀或者閱讀效率低。因此,樊登老師嘗試在微信群裏談論書籍,發現很受歡迎。然後他決定在互聯網上做,於是他創辦了樊登閱讀,把閱讀推廣作為自己的使命,幫助當下的人們通過閱讀點亮生活,獲得快樂。

樊登老師出生在壹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教師。但是在家裏,他的閱讀並不自由,父母也不允許他隨意閱讀。那時,他不喜歡讀書。後來在職場上迷茫了。通過讀《論語》,他重拾了生活的勇氣,找到了問題的出口,並對讀書產生了癡迷。現在,閱讀成了他的事業,他幫助更多的人從閱讀中受益。

在這本書裏,樊登先生回顧了自己讀書和講書的方式,也分享了自己的讀書習慣、讀書方法和講書理念。關於這壹部分,我把它們放在樊登閱讀法壹節裏,最後會有詳細的解釋。

通常,思維決定行為。樊登先生對閱讀有什麽看法?帶著這個問題,我整理了本書中樊登的閱讀觀。它們是:

l?書籍是大多數問題的出口;

l?會讀書,還會講書;

l?信奉“不舒服”的閱讀原則;

l?讀書會使壹個人充滿力量和使命感;

l?讀書是壹輩子的事;

l?閱讀是沈浸式學習最有效的方法;

l?書只是催化劑,只是幫助,最後能不能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妳自己;

l?永遠不應該是壹種固定的看不懂的狀態。只是壹瞬間。妳要相信妳可以讀得很慢。

l?讀書不是沒有收獲;

l?讀書需要朋友來交流;

樊登的閱讀方法到底是什麽?接下來,我會解釋這壹點。

簡而言之,樊登的閱讀方法包含三個部分,即:

1)關於選書;

2)關於閱讀;

3)關於講書。

首先,關於選書。

什麽樣的書值得壹讀?名人寫的書?暢銷書?長期在圖書排行榜上的書?獲獎的書?樊登壹年學習52本書,每周壹本。他們選書的標準是什麽?

樊登老師說,他們是根據價值來選書的,他們遵循的選書原則是樊登主編沐雲五根據多年選書經驗總結出來的小貼士原則。

t(工具)指工具;

我(觀念)是壹個新概念;

p(實用性)是實用性;

S(Scientificify)是科學的意思。

從大類來說,TIPS圈定了選書的範圍。但是在成千上萬的書籍中挑出壹本值得壹讀的書要註意什麽呢?

樊登老師說,自己選書的經驗就是看出版機構、作者背景、推薦人、推薦書籍、書目、內容、翻譯水平、印刷質量。

不是每本書都值得壹讀,書海無邊,我們需要博覽群書的智慧。

第二,是關於讀書。

莎士比亞說,壹千個讀者有壹千個哈姆雷特。現在,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同樣壹本書,因為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理解和感受也是多樣的。比如,十年前和現在看同壹本書,妳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讀同壹本書,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

樊登是如何閱讀的?還有他有什麽閱讀方法可以快速準確的讀完壹本書?

樊登老師的閱讀習慣:

從頭到尾讀壹遍,不做筆記,不查資料,連不認識的單詞都不理會,讀完幾天就記住了。

快速準確地閱讀壹本書更重要的是在底部積累:

1)建立理解池;

2)讀壹些比較難的書;

3)養成閱讀和總結的習慣。

理解的池可以從七個方面積累:

經濟學、心理學、國學、管理學、邏輯學、哲學、生活經驗等知識。

快速準確地閱讀壹本書還有壹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掌握解構壹本書的方法,這樣在閱讀的時候會更容易抓住重點和書的脈絡。

解構壹本書的方法需要明確以下四點:

1)開篇:這本書解決了什麽問題?

2)熟悉該書的寫作背景;

3)最有價值的部分:書中提到了哪些解決方案;

4)畫龍點睛:用壹句話概括價值升華。

此外,樊登先生還解釋了讀書筆記。他說,閱讀時要註意以下八類內容:

1)當妳覺得壹個概念定義清楚了,就要把這個概念寫下來;

2)當妳覺得書中提出的問題很嚴重時,寫下來;

3)當妳覺得某個解釋讓妳吃驚的時候,把它寫下來;

4)當妳看到遞進關系時,這部分很重要,值得記錄;

5)看到轉折關系時,轉折後的內容很重要;

6)值得記住的是在書中突出內在價值的不同方面;

7)當妳在閱讀過程中感覺到自己的心靈受到沖擊時,寫下來;

8)書中趣聞。

最後是講書。

比起讀書,讀書的難度更大,但讀書的好處遠遠大於讀壹本書。經過大腦的反復“揉搓”,大腦中神經元的連接會不斷增加,將像“散沙”壹樣的知識點連成線,連成面,形成認知印象,儲存在我們的大腦中。

壹本書只有吃透了才能講出來嗎?樊登老師把準備比作模擬。他說,只有真正開始說話,才能取得進步。沒有人天生會說話,只要妳堅持說,帶著自然的態度,我相信慢慢的,妳會說的越來越好。

對於講書,樊登先生提出了幾個原則:

1)立足於書,不要跑題;

2)永遠不要改變書中的觀點;

3)講故事是再創造,不是總結;

4)遵循書中的邏輯,有目的的聚焦;

樊登的閱讀方法與其他閱讀方法最不同。我認為這是樊登老師提出的壹種新穎的閱讀方法,即讀完壹本書後,鼓勵閱讀。以樊登的閱讀方法為鏡,再回頭看自己,覺得自己的閱讀只是壹個信息的攜帶過程,就是把書上的信息搬到了自己的大腦裏,而自己的大腦並沒有對其進行歸納、整理和連接。所以,當我讀完壹本書再回頭看的時候,我明明讀完了,腦子裏卻什麽都沒有出現。解構壹本書,講述壹本書,這樣讀下去,應該離讀書更近了壹步!

閱讀思維導圖:樊登的閱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