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穩步發展,農業產業化進壹步推進。今年以來,該鎮堅持以農業現代化為目標,重點實施農業農村“14321”工程,著力打造面向重慶市場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肉盤子、藥園子、後花園”工程。在春耕生產中,要重點抓好農業適用技術的推廣、示範和病蟲害防治,從源頭上保證農資安全。大季作物實現“四滿”,作物播種面積達到82140畝。其中糧食作物67100畝,其他作物15040畝。農作物播種面積中,種植水稻18000畝,玉米8000畝,馬鈴薯17000畝,紅薯10500畝,豆類2100畝,雜糧800畝,蔬菜165438畝。受今年夏旱影響,全年糧食總產量僅為14770噸。畜牧養殖小區建設進壹步鞏固,特色養殖戶數量進壹步增加。繼續鞏固永勝、西苑、桂園生豬養殖示範小區,努力培育林下雞、生態肉牛、商品兔、生豬2.98萬只,生豬32100頭,牛2950頭,羊1230只,羊12500只。此外,池塘魚和商品兔產量逐年增加,養殖大戶新增50戶,為該鎮特色養殖和豐富旅遊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對農業產業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切實抓好農村適用技術培訓,抓住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的習慣,今年利用遠程教育和就業培訓平臺開展培訓200余次,新增本地和外來務工人員3000余人,全年實現外出務工7025人。
大力培育鄉村旅遊,重點建設鄉村旅遊接待床位。今年,圍繞寨頂線和長東線,該鎮實施了面向重慶市場的鄉村旅遊床位建設。通過大戶、資金幫扶、專業合作社等措施,在條臺、復興、友誼、先鋒、靈仙河等地新培育了30余家具備接待能力的鄉村旅館,接待床位增至420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