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末我和老人在家看電視。平時不看廣告,老人在家喜歡。昨天他評論了壹個廣告,我知道他也有選擇性傾聽的問題。
他看的壹個廣告是壹個關於養生的節目,介紹關於睡眠的藥物治療。說白了,電視買了藥。老人很認真的跟我說,沒有睡眠社,肯定是假的!我看了節目,電視上說原來保健節目裏推薦的壹種藥是中國睡眠學會推薦的。而且老人認為中國沒有睡眠社會,這肯定是假的。這是他的分析。
因為老人患糖尿病多年,在看關於治療糖尿病的節目時,老人不僅記下了節目提供的電話號碼,還多次告訴我們,讓我們給他買上面介紹的藥。我們給他做了很長時間的工作,告訴他那些藥沒有效果。看到我們不感興趣,他就告訴了妻子的哥哥姐姐。他對這樣的介紹很執著,只有和他糖尿病和眼睛有關的才很重視。前段時間還在街上給小姐夫發小廣告,非要帶著。
他對我的壹些問題的處理不屑壹顧。我從阿姨那裏帶了壹些蒲公英,她告訴我蒲公英是涼的,不能喝。因為我的胃不好,我吃了壹些中藥。他認為中藥沒有效果。
我跟老婆說,孩子爺爺典型的選擇性接受:跟他有關的都重要,跟他無關的都不值壹提。與自己無關時,頭腦清晰,但與自己有關時,就失去了分析能力。
2
所謂選擇性聽,就是聽壹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過濾掉自己不感興趣的。
選擇性聽力的問題幾乎每個人都有。
前段時間有個家長跟我說,他認真的給孩子講了很多道理,孩子很少去執行。不過他說周末寫完作業可以玩半天,假期去旅遊,孩子們都記得清清楚楚。周日下午成了他的“法定”玩耍時間,他壹放假就開始學習去那裏玩。父母那麽生氣,為什麽不聽該聽的,做不該做的?我說的是孩子選擇性的聽,對他有利,對他不利。
幾乎所有人都不想聽到有損形象的事情,也不想聽到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壹個人的心態和註意力往往會成為選擇性傾聽的理由。“態度決定壹切”,壹個人的心態決定壹個人的態度,態度決定處理問題和對待問題的方式。
三
心理學上將傾聽分為五個階段:忽略(或心不在焉地傾聽)、假裝傾聽(或被動傾聽)、選擇性傾聽、專註傾聽和共情溝通傾聽。
選擇性傾聽正好處於傾聽的中間階段,介於聽與不聽之間。
忽略(或者心不在焉的聽):很多差生上課沒有學習效果,就是這樣壹種心不在焉的學習,至少是壹種心不在焉的聽。他們上課幾乎心不在焉,想著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甚至聽幾條信息,然後轉移到其他地方,都是壹種“開放”的思維。比如老師講某個概念的時候,學生會在很遠的地方想到別的東西,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選擇性接收,而向老師解釋的關鍵詞幾乎不會進入他們的腦海。
假裝聽(或者說被動聽),就像我們成年人參加壹些會議壹樣,被動聽演講者說什麽。形式上我們也參加會議,但心理上我們排斥這樣的會議。表面上也是通過點頭來表現自己在聽,這往往會讓說話者誤以為自己說的話已經完全明白了。這是老師的感覺,學生上課的時候懂,考試的時候不會,所以會泄露線索。
積極聽講是大多數學生的正常學習狀態。這個學生能積極地聽老師說的每壹句話。
傾聽的最高階段是共情和溝通。學習者和作者是相愛的,用彼此的眼睛、心靈、大腦和靈魂看世界。這是我們談論的最高的學習方式。中國學生與作者戀愛,英國學生參與英語環境中的實踐,理化生進入科學探究狀態。帶著理解和尊重的主動學習是深度學習。
然後在選擇性聽的中間階段,聽者只關註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過濾掉所有不合自己口味或者違背自己意思的內容。在學習階段,這種聽力是很可怕的。只有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和老師在努力學習,沒有學習的主動性。
就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家長要註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學校,喜歡老師,而不是在家裏批評老師。長期貶低學校和老師,會讓學生對學校產生厭惡感,對老師產生不信任。
對於老師來說,要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上學生喜歡的課,成為學生信任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