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道家180的壹個問題

道家180的壹個問題

關於道家常識的壹百八十問

首先,道教教義

1,問:什麽是道教?

答: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崇拜黃老,以道教、神仙的修煉理論和方法為中心,用老子的“道”思想告知和教育眾生,追求宇宙的和諧與世界的和平,教導人們通過修身養性達到幸福、長壽、長生。□

2.問:道教是什麽時候產生的?

答:根據道經記載,道教始於無量大災之前,當時天地未分。宇宙混沌,日月不亮。太上老君生於其中,筆名盤古;五泰(太乙、太初、太素、太師、太極)後,清而浮,重而濁,開天地;軒轅三天了,重生三天了。老先生把眼睛變成了日月,把頭發變成了星辰,把肌肉變成了沃土,把骨頭變成了堅硬的巖石,把呼吸變成了雲朵,把聲音和眼睛裏的神光變成了閃電,把身體裏的血液變成了江河湖海,把頭發變成了草木?結果,殷琦崛起,楊琪衰落,萬物形成,人際關系繁榮。至此,老先生重回天宮,以太虛為體,太尉為家。然後老先生化身數次,歷經八十壹難。軒轅黃帝壹出生,就成了廣程子,授黃帝養生之道。春秋時,他成了老子,傳下了道德真經,教關尹子如何修真,從而興盛起來。

到了1800多年前的東漢中期,也就是東漢皇帝舜帝(126 ~ 144在位)時,老先生降蜀都,在四川大義鶴授予張天師道陵“正儀聯盟之功”和“五門真經”。春秋時期,老君重新向東華皇帝王傳道;漢朝東華帝教正陽創始人鐘離權;到了唐朝,正陽師從春陽的創始人呂洞賓。北宋末年,鐘呂二仙登上幹河橋,被授予重量。

楊祖師乃至陶。重陽祖師集四海祖宗傳統於壹壇,在活死人墓修行苦行,在山東傳教,全真七子延續祖宗傳統,流傳後世,教法興盛。□

3.問:道教的基本教義是什麽?

答:道教把“道”作為最高的信仰和修行的終極目標。圍繞這個核心,在其發展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教義。任何宗教都有信仰,信仰的解釋就是教導。為了便於信教群眾掌握教義,在教義的基礎上,總結出幾句簡練的話或句子,便於信教群眾記憶,稱為教義,作為信教群眾日常修行的指南。這些教導與所有的教導都是相容的,並不與它們相沖突(陳攖寧)。

道教以《道德經》思想為主要教義,主張尊道敬德,復興和諧,樸素簡單,持元守統,清靜善良節儉。道家認為“道”是宇宙的本體,是萬物的本源,是萬物運行的規律,是世界的道德準則。“德”是道的外化和作用。神仙是遵循道德,在精神、肉體、倫理上超越世俗的精神實體。神仙不僅是道的化身,也是人類道德的典範。所以道教徒尊道尊德,期望道真、形神奇妙、成仙。

“我的生命取決於我不在天堂”是道教的另壹個重要教義。本意是說,壹個人的壽命長不長,取決於自己,而不是命運。總的來說,命運不是掌握在別人手裏,不是掌握在某種看不見的神秘力量手裏,而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即命在我手裏,財不在天。就健康生活而言,人們可以通過服藥、導氣來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在生病之前進行調理,使身體健康。古人雲:防患於未然,防患於未然,幫助受災群眾解決困難。這種“我命在於我不上天”的積極思想,是道家修行和改變命運的根本指導思想。□

4.問:道教的基本信仰是什麽?

答: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信徒以學習、修煉、實踐道教為宗教,故稱道教。尊《道德經》(老子)為主經。道經上說,道是“虛無之制,自然之根,神之本,天地之元”,“萬物由之而生,五行由之而成”。也就是說,宇宙,陰陽,萬物,皆由此而生。在道教的世界裏,除了人住的世界,還有神仙居住的仙境,如“十洞三十六洞七十二福地”。

分為三種神,再分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種至高神。

道教有壹個龐大的神系,它所信仰的神有很多,比如玉帝、四禦神、五上古之神、豆撈袁俊、三官帝、四值功曹、六鼎劉佳、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宮、真武大帝、東嶽大帝、畢夏袁俊、關勝帝君、黃成、土地、廚君等等。

“道”信仰的另壹個重要內容是道有永生。如果妳獲得了它,並保持它,妳就可以永遠活著,這也叫“美德”。德即所得,德即所得。所以人可以修行佛法長生不老,通過開悟成仙。

道教重生,珍愛生命,追求長生不老。人可以通過學道、修道、修行達到“生道合壹”,從而得道、得久。他們既能享受人間的快樂,又能返璞歸真,與道教融為壹體,回歸“嬰兒”,活在神仙世界,達到永生的境界。□

5.問:道教的目的是什麽?

答:道教的宗旨是“神仙道教珍愛生命,無量人”。“煉形存神”,“形與神皆妙”,“道真”,“樂其壹生”。道教是壹種積極追求生命,非常重視形神合壹的宗教。

救人拔幽,多表現為道家醫術的追求和幽冥修行的鬼神相助。那些壹提到道教就想到驅魔祈福的人,其實是被壹些小說或者電影誤導了。

6.問:道教是張道陵創立的嗎?還是《老子》?道家和老子的“道”有什麽關系?

答:道教起源於中國,始於軒轅黃帝。它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早在張玲·石天之前就存在了。比如房縣路、黃老路、太平路等等。早期的道教被稱為方士或羽毛學者。只有在近代歷史上,張玲才是道教正式確立的標誌。道教以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經典。道教的核心教義基本都來自於此。尊“道”為最高信仰,道高於壹切神靈。但由於“道”壹口氣轉化為“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代表了道家宇宙生成的三個時期,即混元、洪元、太初,是道家宇宙生成理論的具體體現。所以三清中的至尊直接代表道,代表道的本體的不同方面,所以常說三清即“道”。後來衍生出了道教的天、地、三界等神靈,這是神靈的基礎。□

7.問:為什麽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宗教?

答:道教起源於黃帝,與老子結合,在石天張道陵發展。戰國秦漢的儒家都推崇黃帝和老子之學,稱之為道家。唐宋互降。

代人向道教學習,信仰和崇拜道教,是中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宗教。□

8.問:道教為什麽要以道教的名義進行教學?

答:道教徒應該信仰道教,研究道教,繼承道教,發揚道教,實踐道教。所以道家以道之名教,是因為他們“以道為物”,“以道育眾生”。□

9.問:什麽是道與德?

答:老子所說的“道”是道家教義的核心,是壹種“靜為教,虛無為體,無力為用”的“道”。這種“道”就是宇宙的本源和主宰。它包羅萬象,無處不在。是萬物之始,萬物之生化人。

《道德經》說,“道生壹、壹、二、三、三事”。老子的“道”不僅指宇宙本體,也指自然規律。所以“道”可以讓壹切眾生在三清神靈面前壹律平等,不論等級、富貴、聰明、愚笨。道教強調任何人都可以信道,都可以學道。《老祥子·朱爾》說“道”:“散則形齊,聚則形君上。常待昆侖,或談虛無,或談自然,或談隱名,皆言為壹耳。”混元皇帝的《聖紀》也說:“老子是老先生,此為道之體,元氣之祖,天地之本。”所以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

“德”與“道”是壹個整體,成為道家學說的核心。《道德經》中所說的“德”,就是指這種“德”。《周易》雲:“不爭之上士,爭之下士,德而不德,德而執著,非德也。眾生如此不明真相,竟有虛妄之心?”。因此,道家必須重視“修身”。並以“道”和“德”作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動原則,從而達到修養和道德積累並重。《道術·道德義》說:“道德是壹體的,但它有兩層含義。壹個不壹樣,兩個不唯壹。”所以可以說,凡是符合“道”的標準的,都是“德”;凡違背道的規範,都是“不道德的”《西升經序》說:“道在我德”。根據“道”的原理,“養身是真;修於家,其德多餘;在農村培養的美德是長久的;在鄉下培養它是富有美德的;是天下修之德。”道家強調修身、齊家、治國都要修,以使“道普德益”,達到平和仁愛的理想境界。

道家根據態度把“德”分為“陰德”和“陽德”。所謂“陰德”,是指個體不為他人所知的德性;所謂“楊德”,指的是個人為大家所熟知的美德。道家崇尚“陰德”,“大則利人,小則利物,修德”。□

10,問:道教三寶是什麽?

答:道教將玉清天寶君、清靈寶君、太清神寶君視為道教三寶,尊其為最高神靈。

但因為道教是以學道、修道、修行為基礎的,所以以此為基礎有三個要義,被尊為三寶:

(1)道教的學習者:玉清田園尊被視為陶寶尊,上清靈寶天尊被視為鮑靜尊,太清道德天尊被視為石寶尊,作為皈依道教的“道、靜、師”三寶。

(2)僧人:以人體的“精、神、靈”為三寶,以修身養性,為天下作貢獻。

(3)行者:以“仁、儉、讓”為道之根本,作入世三寶。“老子?三寶篇說:“我有三寶,我珍惜,壹是善良,二是節儉,三是不敢為天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