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秋季保健重在滋潤。

秋季保健重在滋潤。

經過壹個夏天的消耗,每個人的體力和精力似乎都被酷暑“掏空”了。秋季常出現以下癥狀:口幹、咽幹、皮膚發澀、精神不振。本來就體弱多病的人在深秋更是苦不堪言:胃病、慢性支氣管炎、鼻炎、幹眼癥更加嚴重。科學研究結果證實了人們的感受:9月的血紅蛋白普遍低於5月。

這種情況下,不足彌補。秋高氣爽是彌補夏季損失的天賜良機。此外,我們可以利用秋季的保健來增強我們預防和抵抗疾病的能力,為冬天做準備。

但不能亂補,否則會適得其反。養生專家告訴我們:秋季只宜潤燥進補,不宜用溫燥進補。

秋季進補為什麽要清潤?

近日,記者遇到壹位“壞”讀者。這位女士說她壹直很虛弱。她沿襲民間“秋補”的說法,想盡辦法請人從東北帶人參回來,和壹只老母雞壹起燉。沒想到吃了幾次飯,虛火大增,不僅鼻出血,嗓子疼,還長了很多年沒見的小痘痘。在醫院,醫生說她得了急性咽炎。

祖國醫學認為,燥是秋季的主氣。人們常稱之為秋燥,氣清,性燥,易耗津液。炎熱的夏季消耗津液,秋燥進壹步加重幹燥:口幹、唇幹、鼻幹、咽幹、舌幹、大便幹燥、皮膚幹燥,甚至皮膚皸裂。燥邪犯肺容易出現咳嗽或幹咳無痰、口幹舌燥。“燥則潤澤之”,正確的進補方法是清熱養陰防燥。如果這個時候使用不正確的溫補藥物,會讓人感覺更加燥熱,就像火上澆油壹樣。就像補的那位女士壹樣,造成了“血熱疹”,鼻出血,喉嚨痛。所以秋季不宜“溫補”,應以滋陰潤燥為主。

中秋節過後,秋季已過半,進入深秋,經常有冷空氣入侵,早晚溫差大,氣候幹燥,冷暖多變,人體難以適應,容易出現呼吸道、胃腸疾病或復發。這時候進補保濕也可以保健,防患於未然。

少吃辛辣、幹燥、油膩的食物。

在飲食調理上,要以防燥、護陰、養陰、潤肺為準則。宜吃芝麻、糯米、乳制品、蜂蜜、梨、蓮子、銀耳、葡萄、蘿蔔、蔬菜等軟性食物。,並註意葷素搭配和均衡飲食。炎熱的夏季過後,人們往往會出現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尤其是體虛的人。所以要註意給脾胃壹個調整適應的階段。秋季可以補充壹些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如魚類、各種動物的瘦肉、雞蛋、山藥、紅棗、蓮藕等。

最需要註意的是少吃辛辣、幹燥的食物,如辣椒、生蔥、生姜、八角、茴香、火鍋麻辣燙等。還要少吃油膩的食物,這樣不僅加重了秋燥,還會增加腸胃的負擔,使人情緒低落,疲憊不堪。感冒發燒的人、久病不愈的人、腸胃病患者,秋季應避免吃辛辣、幹燥、油膩的食物。

10個月後,人體精氣開始被封閉,吃滋補的食物更容易被吸收和儲存。對於慢性病患者或體虛的老年人,可以吃壹些雞鴨魚肉、雞蛋、瘦豬肉、大棗、核桃等。,有助於強身健體,祛病延年。但此時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容易引起腹寒,胃腸疾病常復發。腸胃病患者的秋季飲食宜溫、軟、淡、素、鮮。

多喝水,多吃粥。

預防秋燥,首要任務是保護人體津液,多喝水是最簡單的健身方法。秋季幹燥的氣候使人體失去大量水分。據測算,人體皮膚每天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鼻腔呼出的水分不少於300毫升。要及時彌補這些損失,秋季每天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500毫升的水,以維持肺部和呼吸道的正常濕度。

但是秋天比夏天更涼爽。當人們匆忙的時候,他們經常忘記喝水。所以要註意不要等到口渴甚至喉嚨裏有煙的時候才想起喝水。喝水最好的方法是經常少量飲用。人壹天至少需要2000毫升的水,可以分四到七次攝入。壹天中,除了三餐壹定量的水外,早晨、10左右、下午3點左右、晚上睡覺前都要攝入300 ~ 500毫升的水。喝水的最佳時間是早上起床後喝壹杯,改善身體壹夜相對缺水的狀況,稀釋血液濃度。這種方法對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便秘的人特別有益。除了喝白開水,最好多喝茶。紅茶是老年人的最佳飲品,而淡綠茶是婦女和兒童的最佳飲品。

如果能經常喝粥,是比較好的滋潤方式。吃粥可以益胃生津、滋陰潤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紅薯粥、牛肉粥、烏雞湯粥、耳粥、核桃粥、枸杞粥、胡蘿蔔粥、栗子粥、百合杏仁粥、紅棗糯米粥、蓮子粥等。,都有很好的滋補作用,非常適合幹燥的秋季。

喝了水龍頭幹了怎麽辦?

有的人喝了水,嘴裏還是幹的。發生了什麽事?簡單,消耗多。如果妳喝了很多水或者喝了很多湯和粥,卻因為壹點小事就生氣,那麽無論妳喝多少水,嘴唇還是會幹的。如果妳整個下午都在喝茶,但是中午有大魚大肉,或者妳吃了很多甜食,那麽妳喝的水也無濟於事。

具體來說,喝水不行有四個原因。壹個是太貪心。吃油膩、太甜、太辣、太鹹、太溫的食物。二是便秘。可以多吃粗糧和富含纖維素、礦物質的東西,促進排便和腹瀉。第三,字數太多。不要小看“說大話,誇誇其談”,會損傷津液。第四是心煩。情緒過度會產生心火,口幹舌燥。

秋季水果重,適當多吃。

金秋時節,大量瓜果上市。這時候如果能吃壹些能解渴潤喉的水果,會讓人神清氣爽,心情舒暢。水果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營養物質,而且含有大量的水分,具有養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

其中,秋天最適合吃的水果是梨。梨性微寒,味甘,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潤腸通便的作用。對心煩口渴、肺燥咳嗽、咽幹舌燥、大便幹燥等秋燥癥狀非常有效。有專家指出,每天吃2個梨可以預防秋燥。梨還有清熱安神的功效,對高血壓、心臟病、口腔便秘、頭暈、失眠多夢的患者有很好的輔助作用。梨也是肝炎、腎病患者秋季的保健水果。不同的吃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民間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養五臟之陰”的說法。生吃梨可以明顯緩解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幹、瘙癢、疼痛、聲音嘶啞、便秘、尿紅等癥狀。冰糖蒸梨可以滋陰潤肺,止咳化痰,對咽喉有很好的滋潤和保護作用。

不過秋果雖好,也不要多吃。梨吃多了會傷脾胃,助濕。蘋果攝入過多對心臟和腎臟不好。棗吃多了會助濕熱,傷脾胃,損牙齒。柿子含有大量的單寧和柿膠酚,澀味強,容易便秘,空腹或與螃蟹同食易形成柿子石。栗子吃多了會消化不良。橘子性溫,吃多了容易上火,會引起牙痛紅眼、痔瘡,還會引起皮膚斑疹。便秘不宜多吃葡萄。另外,水果含糖量普遍較高,暴飲暴食會導致血糖升高,加重胰腺負擔,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少吃。

幹咳可以食療。

深秋時節,急慢性支氣管炎、感冒均可引起幹咳,常表現為持續幹咳、咳痰不爽、口幹、咽痛、聲音嘶啞、舌紅、津液稀少。對於身體虛弱的老人來說,幹咳確實是壹個嚴峻的考驗。中青年人含潤喉片是比較簡單的方法,而老年人最好服用潤肺養陰的潤燥食物,如雪梨、桂圓肉、蜂蜜、芝麻、銀耳等,配合食療治療幹咳。

比較經濟的方法是:雪梨2個,帶皮洗凈,切成小塊,加3碗水煎成2碗,再取25克大米煮成粥。銀耳是壹種藥食兩用的滋補佳品,含蛋白質約10%,碳水化合物65%,無機鹽4%。它還含有維生素E、磷、鐵、鈣、鎂、鉀和鈉。藥用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冰糖銀耳有助於滋養潤肺,止咳化痰,用它泡茶能利尿祛痰降火,有消炎作用。先將銀耳20克洗凈,加水燉冰糖20克(不要用綿糖);然後將5克茶葉浸泡5分鐘,取汁加入銀耳湯,攪拌均勻即可服用。具有滋陰降火、潤肺止咳的作用,適用於陰虛幹咳。另外,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每天早晚在嘴裏含壹片西洋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