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極拳有幾種方法。說到太極球,壹定會聯想到太極拳。太極球是練習太極的好幫手。如何更好的利用球?下面分享壹些太極球運動的方法。
太極拳鍛煉方法主要有以下好處1太極拳鍛煉。
1,對中醫疾病有益。對關節炎、骨質疏松、類風濕性關節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壹定療效。
2.改善神經系統。神經系統的功能是調節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活動,維持人體內部的完整性和統壹性,以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需要。太極拳通過思維、呼吸、動作的協調,促進腦神經細胞的功能改善,協調人體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的過程,對精神創傷和神經系統疾病,如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3.加強大腦的調節能力。練太極拳需要冷靜,註意力集中,對大腦活動有很好的訓練作用。練太極拳,動作需要完整,從眼睛到上肢、軀幹、下肢,上下協調不紊亂,連貫連續,需要有良好的控制和平衡能力,加強了大腦的調節能力。
4.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肺活量。練太極拳時,隨著身體的運動,血液和淋巴的循環加強,體內瘀血現象減少。練習時要求沈腹。因為呼吸的加深,促進了冠狀循環,加強了心肌的營養。
5、有健美的效果。太極拳的身體姿勢要求,如上吊、沈肩降肘、挺胸後拉、收腹開臀、收臀,加上練習時的腰部旋轉,使練習者充分鍛煉全身肌肉,保持良好的身材。
6.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預防骨質疏松。練太極拳時,往往是壹條腿支撐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骼的鈣含量也增加,骨骼變得非常強壯。
7.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循環系統,擴大肺活量。心臟病是世界上的頭號殺手。目前西醫對此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練習太極拳可以預防心臟病。
太極拳的六種主要練習方法
1.五指捏球:手指自然分開接球,每個手指用力捏球,停頓後放松壹次。要求:揉捏的力度要緩慢持久。暫停時,等到手指感到酸痛,再放松。這樣就可以壹次壹次的揉球6-10次。
2.虎口夾球:四指並攏,大拇指分開,手虎口夾壹個球,有節奏有力地夾球,壹夾壹松。註意:用力夾球時要感覺虎口緊張,反復夾球6-10次。
3、雙手搓球:雙手掌心相對,將球夾在掌心,單方向搓球;也可以雙手十指交叉,用手掌擠壓球體。要求:雙手上下搓球,先順時針,後逆時針,反之亦然。數量和時間不限。
4、五指轉球:手握壹個球,五指轉球,可以先順時針轉,再逆時針轉,也可以上下轉。註意:運球時,壹開始要放慢速度,熟練後可以逐漸提高旋轉速度。數量和時間不限。
5.單手拋球:把球拋起來,球落下時接住。同時五指持球,借助球的重量和下落力刺激手掌穴位,8-10次為壹組。投球時註意安全,以免傷到腿腳。這種方法還可以鍛煉空間感,提高反應速度。
6.手掌持球:將壹個球放在手掌中,手的五指自然抓球,然後用力握球壹會兒再放松壹次。要求:用力握球壹會兒,手感到酸痛後放松。反復持球8-12次。
太極球鍛煉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2 1,無盡靜樁。
左腳站穩,右腳側身。平衡雙腳重心,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放松頭部,稍微坐下來;面部放松,多坐壹點;放松脖子,多坐壹會兒;肩膀放松,多坐壹點;放松胸部,多坐壹點;放松小腹,多坐壹點;臀部放松,多坐壹點;大腿放松,多坐壹點;小腿放松,多坐壹點;放松妳的腳,再坐壹會兒。靜松立樁1到2分鐘。
2.太極開始了。
慢慢坐下,膝蓋不要超過妳的大腳趾,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慢慢向上推動妳的腳,同時向上推動妳的手。然後手臂呈環形收回,放松的肩肘帶動雙手分別向外分開。慢慢蹲下,放下雙手。練習12次。
3.推波助瀾
在最初的左半馬步或右半馬步中,後踏板著地、前腿張開的兩只手向前推,成為前腿膝蓋與地面垂直的弓步。前踏板後傾,後腳塌成半馬步,或前踏板後傾支撐身體,後腳後傾大步站立,雙手轉回肋骨。左右式各練12次。
4.左右雲手
馬步站立,左手彎曲,掌心向下,腰胯向左,然後右手彎曲,掌心向下;臀部向右轉,左手繞圈彎曲手臂,右手向下張開手掌。左右式各練12次。
5.輕松切割肌腱
站直,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手臂前後同向擺動,向後用壹點力帶動腳後跟離地,這樣腳可以用力吃東西,腳趾可以適當抓地。然後腳跟落地,用順勢慣性帶前後甩,練習36次。
6.帶著猴子到處跑
最初的左半馬步,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滾動球,重心向前。坐好,伸出妳的左手。轉右半馬步,左手上右手下持球。滾動球,重心向前。坐好,伸出妳的右手。左右式各練12次。
7、手肩合體
右手在左上至肩後肩胛骨,左手在右下至腋窩後肩胛骨。左手拍至右上肩後肩胛骨,右手拍至左下腋窩後肩胛骨。這樣各做18次。
8.川子樁功
七分集中在後腿和腳,腰部塌陷,臀部下沈;三點重心在腿腳前方,胯部打開,腳著地。用雙手彈奏就像握著壹把琵琶。左旋、右旋、靜松站樁1到2分鐘。
9、彎弓射虎
右側初始弓步,雙手交叉於胸前。稍微坐下,同時左手握拳向前伸,右手屈肘掛在右臉頰上。然後轉向左弓步,微微坐下。同時右手握拳向前伸展,左手屈肘掛在右臉頰上。從左向右沖刺時,後腿、腳、動作與走步架的“失跟”拳病不同,追求和練習都不壹樣。左右式各練12次。
10,拳頭揉腰眼
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握拳,拳背輕輕貼在左右腰眼上。膝蓋放松,用腳下沈重的彈性勢能帶動身體微微上下晃動,讓拳背自然摩擦腰部和眼睛。練習36次。
11,野馬鬃毛。
最初的右半馬步,左手持球向上,右手持球向下。左腳蹬右腳弓,同時右手向右上側推出,左手向左下側放開,同時臀部下沈的同時向右轉變成右弓步,再變成右手上左手下的球。推動右腳,弓起左腳,將左手向外推到左上方,將右手釋放到右下方。同時腰松臀重的那個左轉變成左弓步,然後左手上右手下變成壹個球。左右式各練12次。
12,舉借電
開始時重心在右腳,重心在左腳,靜體放松1到2分鐘。左腳由虛腰轉實臀下沈,腳掌貼地,左手下墜;右腿蹬地由實到虛擡起,腳尖指向地面,右手向上擡起。轉右手虛步,心態寬松的站樁1到2分鐘。右腳從虛腰沈入實臀,腳掌貼地,右手下墜;推動左腿從實到虛擡起,腳尖指向地面,左手向上擡起。左右式各練12次。
13,持球在托盤上
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放松地坐下,手裏拿著球。兩腳著地,雙手持球於胸前,掌心向上。再次坐下,手掌向下。下沈到合適的高度,掌心向上,持球。練習12次。
14,打開妳的思維
剛開始的時候,右半馬步,左手在外,右手在腹前交叉。左腳蹬地,右腳弓地,雙手分別向左右前方擺動。轉左半馬步,右手在外,左手在腹前交叉。右腳蹬地,左腳弓地,雙手分別向左右擺動。左右式各練12次。
獅子搖了搖頭
雙手放在左右軟點上站立,腰部向右下方和左上方擺動。放松脖子,向右轉。放松腰部,臀部轉向左下方和右上方。放松脖子,向左轉。左右式各練12次。
16,餓虎撲食
自然站立,雙腳比肩膀寬。彎腰,雙膝微曲,雙手拋於胯後;起身伸展腰部,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然後向左右分開。雙手握拳,手指張開,坐姿寬松。練習12次。
17,大雁飛翔
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放松地坐下。兩腿雙腳沈入地面,雙手向上舉至平肩,掌心向下。卷起雙臂,掌心向上,慢慢合攏舉過頭頂。松開手腕,垂下手指,雙手彎曲放松下墜,松弛地坐下。練習12次。
18,循環移動樁
膝蓋微彎站立,重心在腳下。雙臂向前彎曲,掌心向內對胸,如輕握壹個大氣球,放松肩膀,垂下手肘。吸氣腹部向外鼓起時,雙手持圈,同時向外鼓起;呼氣時,腹部向內凹陷,雙手也向內凹陷。練習呼吸36次。
其中壹個要領是“松體”,即全身肌肉松弛,筋骨略壯,力不從心,但意猶未盡;力大則笨拙,氣大則停滯。放松後可以排除雜念,心平氣和,所以氣血通暢,脈搏平穩,滋養精神。
第二點是“氣要固”,即氣要相對沈於腹中(沈是動而松,不是靜而滯),不浮於胸,所謂心虛固腹。這就是老子說的“虛其心,實其腹”的意思。如果腹部是實心的,身體就會有重心。無論手腳怎麽動,重心始終在腹部,動作自然運用自如。從養生的角度來說,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為”,只有體內精氣充足,才能抵禦外邪的入侵。氣是促進血液流動的重要物質,不僅要堅持,而且要充盈。
第三點是“神要凝”,即要內外壹致,身心壹致。所謂內外結合,是指身體各肢體運動的協調和相對平衡,即上下、左右、上下、前後、牽拉的長短。形式上。需要上下壹致行動,成為壹個整體;從思想和意誌上。既要內外兼修,頭腦冷靜,思想精神克制,配合肢體動作。
太極拳強調的是氣勢,而不是姿勢,否則練不了拳。《內經》的“古天真論”說:“靜而虛無,順真氣,守內神,安疾病”,“舉天地,抓陰陽,息/精,守神獨立,守筋為壹”。太極拳成功的自我滿足,狀態良好,精神凝聚,可以起到活血化淤,技能增長的作用,從而強身健體,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