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前車之鑒。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的歷史典故,想必大家都聽說過。當時劉邦被項羽打敗了,只好去參加項羽設下的鴻門宴。宴會上,項羽本來有很好的機會除掉劉邦的禍害,但是項羽猶豫了又猶豫,給了劉邦逃跑的機會。後來劉邦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深得民心,逐漸超越了項羽的勢力。最後項羽被打回吳江,與江東父老無言以對,在吳江自殺。對任何人來說,古人的教訓就是我們對未來的教訓。生活就像壹場戰爭,它的法則很簡單。不要“坐以待斃”,錯失良機。
“三顆枸杞豆”的故事記憶猶新。故事中,三叔虛度了青春,死了。每當他的理想被挫折阻擋時,他都選擇了輕易放棄。他壹直以為自己的青春還在,可以慢慢回來。總有壹句臺詞適合他。但是當時間從指縫間溜走而他沒有發現的時候,他的青春已經沒有了,他帶著遺憾和自責死去。
對此我也有同感。考試臨近,面對壹大堆要復習的內容,別人都在爭分奪秒,我卻在慢慢敷衍老師和家長。當時我想:我慢慢回顧過去,記憶猶新。豈不是壹舉兩得?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日子壹天天過去,還有很多東西沒有復習。結果,可想而知,我考砸了。事後發現,慢不壹定事半功倍,有時候結果恰恰相反。
有些事情,就像人們說的,“慢工出細活。”畫畫或寫書法時,我們應該放慢速度。如果急於求成,往往會過於遮遮掩掩,使作品不盡完美,功虧壹簣。相反,靜下心來慢慢熏陶,靈感自然會出現。但是有些事情是完全不能忽視的。爬山時,如果體力不夠,可能會因為臨時停留而被大雪掩埋...
我們的青春是有限的,時間按不下暫停鍵。請抓住幸福和機遇,失去了才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