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表明,正確操作眼保健操結合眼衛生,可以控制近視新發病例,起到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的作用。如果做眼保健操馬馬虎虎或者姿勢穴位不正確,無異於撓靴,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眼保健操的主打歌
短指甲和幹凈的手。按照要求,安靜。取穴準確,手法正確。力度適中,酸脹疼痛。與節日合拍,不亂。前四節,閉上眼睛。最後兩節,睜大眼睛。眼睛紅腫,運動暫停。臉上長癤,禁忌。做眼保健操很貴。走形式,很難看到作品。
壹項調查揭示了嚴峻的形勢。
在中國,眼保健操最早始於上世紀60年代,北京是中國最早開展眼保健操的城市。它的誕生源於壹次健康調查。
1961北京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學生中進行視力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近視率隨年齡增長明顯上升,小學生近視率為10%,初中生為20%,高中生為30%。這組調查數字讓當時很多人意識到保護中小學生視力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於是開始嘗試尋找保護視力的良策。
北京市教育局人手不足,體育衛生科只有三個老師。事實上,僅顏壹柔壹人就有1人負責學生衛生工作。當時負責全市學生健康教育的老師有兩位,分別是市防疫站(現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於和。三個人經過討論,決定自己組建壹個“工農兵合作小組”,立即開始在全市中小學預防近視。
閆怡柔、於和設想在中小學普及壹種能使眼睛健康的按摩運動。經過多方打聽,他們得知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體育教研組主任劉世明自創了壹套眼保健操,於是打電話到家裏,虛心求教。劉世明在中醫按摩方面有壹定造詣。自己近視達到700度,孩子近視分別是600度和1000度。在平時的探索中,劉世明自創了壹套治療自己和孩子眼疾的眼保健操,在控制近視發展方面取得了壹定的成效。這套眼保健操共8節,不僅有文字說明,還有穴位圖。在劉世明的指導下,他們三人很快掌握了穴位和手法。為了驗證其可行性,在1963,他們決定先在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學試點。當年,北京景山學校、北門倉小學等學校開始嘗試這套眼保健操。
從北京到全國。
從1963開始,第壹套8段眼保健操在北京部分中小學逐步推廣。北京市委宣傳部部長張在《北京日報》頭版發表了半版題為《愛護眼睛》的社論。市委書記鄧拓也為此在市委召開會議,並在會上作出批示,要求做好中小學生近視預防工作。同時,會議還要求在市、區教育局分別成立“保護視力辦公室”。北京日報還專門組織社會各界人士召開了眼保健操普及推廣座談會,北京全市真正開始大張旗鼓地向中小學生推廣眼保健操。
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余鳳秀等人更加上進。他們先對各區縣衛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員進行集中培訓,然後這些人負責培訓各個學校負責衛生工作的老師。同時,於等人還在北醫三院每天分批培訓中小學班幹部,然後這些班幹部回去給學生上課。各區教育局經常派專人到各自學校檢查做眼保健操和預防近視的具體情況。每天晚自習的時候,教育局和防疫站都會派人到學校進行抽查,用照度計測量教室燈光看亮度是否足夠,然後用尺子測量學生眼睛到桌子的距離,看是否符合1市尺以上的標準距離。
在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下,眼保健操在北京的中小學迅速普及和推廣。從市到區,從學校到班級,這項工作層層落實。當時在北京,眼保健操是婦孺皆知的。與此同時,在北京的帶動下,眼保健操很快被國外壹些城市效仿,並迅速在全國中小學推行。
文革結束後,為了保護校園的眼睛,我們又唱歌了。
隨著1966“文革”的到來,學校停課,老師回家,質疑眼保健操的聲音不絕於耳:“劉世明外號劉盲,他和他的孩子都是高度近視。為什麽還要繼續進行他在學校學的眼保健操?”在這種聲音中,眼保健操會中途“死亡”。余豐東等三人小心翼翼地保存著手繪插圖,靜靜地等待著。直到1972學校恢復正常上課,余鳳秀等人才搬出了自己潛心多年的眼保健操。
有了之前的基礎,推廣起來就會容易很多。但這時提出了壹個問題:這個演習是否可行,還沒有經過專家論證。為此,、於、、顏壹柔決定尋求理論上的支持。幾經周折,他們憑著自己的熱情和誠意,請來了當時北京最著名的兩位中醫推拿專家——北京中醫醫院骨科主任和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推拿科主任陸。兩位專家基本肯定了這套眼保健操的保健功能,並對按摩手法進行了糾正和強調。為了便於學習和推廣,他們在兩位專家的指導下,將原來的8個眼保健操簡化為5個,並做了壹些改動。
起初在試點學校進行眼保健操時,班裏的衛生委員喊口令。為了便於操作和推廣,余鳳秀等人商量把眼保健操做成記錄,同時計劃印制壹批眼保健操標準穴位掛圖。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們開始在全市範圍內尋找模特,最終選定了壹位名叫劉的女孩,她是北京市光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她長相乖巧,長得漂亮可愛,眼睛又大又亮,完全符合標準。掛圖的模型已經確定。接下來,他們找了壹個首都師範體育大學聲音甜美的女生喊口令,並請中國唱片社做了壹張以民樂為配樂的唱片。由於經常使用,很多學校的眼保健操記錄已經磨損,原生產單位壹次性生產,沒有剩余。於是,余鳳秀等人開始琢磨新的壹套,他們下定決心,這次壹定要在質量上超過上壹套。想法是肯定的,三個人在攻關中各顯神通。最後敲定由解放軍軍樂團作曲,總政歌舞團伴奏。最後,制作在農科院附近的錄音棚完成。這壹次,發行的是壹盒磁帶。伴奏音樂不再是上壹個民樂,而是使用了沙錘等打擊樂器,會突出節奏感,聲音也比上壹個版本好很多。於是,第二套眼保健操誕生了。這五個練習從1972開始實行,後改為四個,延續至今。
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上線。
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問世。2008年5月至7月,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300名中小學生進行了新版眼保健操的試用跟蹤和效果評價。通過對比新舊眼保健操操作前後學生視力、腦力勞動能力指數、眼血流速度的變化,評價表明,新版眼保健操對提高學生視力、緩解眼疲勞有明顯效果,各項指標均優於舊版眼保健操。
新版眼保健操以中醫經絡理論為基礎。原兩章修改後,替換其中壹章,總時長仍為5分鐘。老版本裏有壹節叫“幹洗臉”。考慮到學生手上的細菌可能進入眼睛和口腔,新版將其改為“按壓頭部穴位”。督脈穴是從面部的中點至脊柱。考慮到操作方便,第五節只按摩額頭到後腦勺的部分。此外,新版眼保健操既保證了效果,又兼顧了學生的興趣。比如第壹節增加了撓腳趾的動作,既能刺激足底反射區的頭部和眼睛,又能以新穎的方式讓學生感到“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