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能保護孩子到什麽程度?馬璐的所見刷新了許多人的認知。
青島壹位父親求助,稱他8歲的女兒,到了上學的年齡,還被妻子關在家裏。幾年了,孩子不出門,不上學,沒有朋友,甚至不認識爺爺奶奶。現在她連爸爸都不叫了。
他和妻子分居四年,非常擔心女兒,但無論怎麽勸,無論找誰談,她都堅持自己的做法。
媽媽為什麽要這麽做?她的回答更加不可思議。
母親說她沒有限制孩子們的自由。她的女兒可以玩她想玩的任何遊戲,學她想學的任何東西。但是幼兒園老師不喜歡這種教育。老師喜歡聽她說話的孩子。我女兒曾經上過幾天幼兒園。她擔心老師會委屈孩子,幹脆把女兒留在家裏。
媽媽還展示了女兒的畫。壹個沒上過學的孩子也能畫成這樣。看起來真的很有才。
這孩子不僅畫得好,而且寫得也很好。他隨便寫了個“哥”字,看著像書上的印。這孩子似乎非常渴望學習。
原來這位媽媽41歲才生了個女兒。她很愛女兒,把女兒看得比什麽都重要。她媽媽是怕孩子出門受欺負受委屈,才會有這種過度保護的行為。
我們不否認,如果父母有教孩子學習的知識和能力,孩子也能成才。例如,鄭,童話大王,就自己編了課本教他的兒子讀書。
但是自己教知識,並不是把孩子與世界隔絕。孩子總有壹天會長大,父母不可能陪伴壹生。在過度保護下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受到傷害。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深遠的。“如果妳真的愛妳的孩子,妳應該為他們的未來做打算。不管妳有多愛他們,父母都應該教會他們這兩種能力。
壹:與人溝通的能力。
正常的孩子,小的時候會在學校和夥伴玩耍,和幼兒園小朋友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如果讓孩子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他們會缺乏語言能力,長期不和人說話和打交道,容易導致自閉癥或精神障礙。
二: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害怕孩子做不好會受到傷害,或者說不會做。除了學習,他們不讓他們的孩子鍛煉任何東西。
舉個例子,原來壹個高二的女生,不敢倒熱水,不敢插插座,高二也不會自己穿衣服。這是父母過度擔心過度保護的結果。
孩子終究是要長大的,連自己的生活都照顧不了。以後他們更容易被嘲笑,更容易自卑。
就像曾經赫赫有名的“東方神童”魏永康,兩歲認識1000多個漢字,四歲上小學,八歲上初中,17歲考上中科院的碩士和博士。然而,三年後,他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被辭退。
所以,對於壹個孩子來說,無論他的成就有多偉大,無論他有什麽樣的天賦,學會與人溝通和照顧自己的能力都是最基本的。父母再怎麽愛,也要懂得教他這兩種技能。
就像魏永康媽媽哭的那樣,“我不怪我的孩子,只怪我自己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