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五心煩熱”所包含的中醫中的深刻道理,其實就是診斷的道理,中醫中的治療是在診斷的指導下進行的。
現在很多朋友都在問我壹些健康方面的問題,有些問題我回答不清楚。比如糖尿病和失眠怎麽辦?這種問題沒法回答,因為太大了。在中醫中,同壹癥狀或疾病可能會分為許多證候。
所謂證型就是引起癥狀的原因:
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對於中醫的治療,包括養生,最難的是找到問題的原因,從而對應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妳才能得到效果。
不然我給妳壹個可能適用於妳或者他的方法。最後妳做了半天,花了很多時間,都不行。是因為妳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證型,還沒有做出準確的判斷。判斷要靠經驗和知識,這是壹件很復雜的事情。但是有必要說壹個簡單的道理。明白了道理,該問什麽,該追求什麽,就更清楚了。
回到“五心煩熱”的話題,手心不會不舒服,心裏也不會涼。在機場,火車站,有遠紅外監測體溫,妳的心壹定是最熱的。它是力量的源泉。不可能是冷的。冷了之後,就不可能有生命了。有些人心臟功能低下,四肢、手腳的末梢循環特別差,導致手腳冰涼,這就是心臟功能低下的表現。
既然心熱掌不煩,為什麽要在兩者之間建立這樣壹個“五心煩熱”的描述呢?
其實古人表達的是這樣的。在手掌和腳掌是四肢的地方,按理說四肢和血液的循環端不是很熱,但是如果四肢的位置有熱,而且這個熱不是因為循環的熱,而是手掌和腳掌燥熱的現象。甚至當妳用手觸摸和握手的時候,妳會覺得妳的手掌好燙。不是熱的感覺,是熱的感覺,妳自己也會覺得癢。這是手心腳心的熱度和焦慮。
那麽這個時候妳的心壹定是熱的,只是有些人比較急躁。有病人在針紮進去之前就躺在床上。為什麽我這麽生氣,醫生?聽到別人的事我就煩。他指著心口說煩,不是指著手掌。所以心裏肯定是煩的。
這建立了相應的癥狀。如果妳心窩煩躁,手心腳心同時燥熱,兩者同時滿足,那麽這就符合中醫的壹個特殊診斷類型。
那麽這兩組癥狀和手心腳心熱的癥狀是不壹樣的。前者是癥狀,妳自己的感覺和病人有意識的癥狀表達給醫生。然而,手掌和腳底燒傷不壹定是癥狀。病人有時會感覺到,但他忽略了。他不認為手掌和腳底與心煩有對應關系。
就像現在很多病人去醫院,特別是去現代醫學的壹些科室,睡眠科看病。妳看,我現在睡不好,特別煩躁焦慮。醫生說,妳是不是焦慮,妳是不是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妳是不是更年期綜合癥,等等。會有壹系列關於這種疾病的描述。但是醫生不會問,妳手心腳掌都在燒,妳也不會說我手心腳掌都在燒,我煩躁。妳不會把它當成壹個高強度、高陽性、與主要癥狀重合的癥狀。
只有去了中醫院,有經驗的醫生才會問,手心腳心會不會覺得熱?讓我摸摸它們。我以前看我爺爺和我爸爸的時候,他們會給病人把脈。老人過來拉他的手,放在枕頭上。然後,他輕輕地張開手,看了看,摸了摸,然後摸了摸脈搏。
這個過程就是看壹看妳四肢的表現,感受壹下手掌的溫度。這是壹位有經驗的醫生。如果妳的病可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我還不如自己去摸,而不是去問。所以手掌和腳底的燒灼感往往是醫生比較關心的,也往往是醫生通過觸診和問診找到的信息。所以這種信息,稱之為征兆。
第壹個癥狀是壹個病態的前綴加上壹個正確的肯定,第二個跡象是切分音,然後是壹個正確的肯定。體征和癥狀是兩個不同的,壹個是站在患者的角度去體驗身體感覺,壹個是醫生通過看、聽、問等方式收集到的關於患者身體的正面信息。當兩者完全壹致時,就符合中醫的壹個診斷類型,就會說患者五心煩熱,診斷為心腎不和。
如果手心腳心燥熱,心窩煩躁,兩者對應,是癥狀和體征的適應,那麽就符合心腎不交的證候。在治療中,最需要的是證型,而不是診斷。診斷清楚了,治療方案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對於這種心腎不交的證候,壹個是血沖中,壹個是擦春。湧泉穴采用溫和刺激和摩擦刺激,是壹種補益養陰的方法。沖刺血是壹種侵入性的刺激,是壹種傾註性的刺激,是壹種瀉熱的方法,瀉心火,心包代理心臟受邪受序。因此,在中沖穴穿刺放血以瀉心火。
多久紮壹次,按多久?養陰液的根本,腎陰,尤其是腎,就是要堅持做下去,形成習慣。因為妳已經有了這種心腎不和,說明腎陰早就不足了,滋補腎陰也不是壹天兩天了,需要堅持,養成壹個習慣。然後沖刺血,就看妳有沒有煩躁,有沒有這種明顯的煩躁,多睡多夢,如果舌尖發紅,那就刺血。壹般來說,隔天做壹次,或者每天做壹次,但從左到右交替進行,這樣有助於遏制心火。
當然,心火也可以用手少陰的心經少沖穴和中沖穴組合。比如不能總刺中間,偶爾少刺,也可以用手掌勞宮穴。用過“五心煩熱”腳簧,手掌勞宮穴是邢穴,控制體熱,排出經絡之熱,所以用來捏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