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關於90後的細節。

關於90後的細節。

90後是指90年代出生的壹代中國公民,有時也指所有1990(含1990)後出生的中國公民。90後和80後壹樣,都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出生的,但不同的是,90後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顯著的成績,也是中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所以90後可以說是信息時代的優先體驗者。

由於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壹般都是獨生子女,而且大部分未成年。由於時代的發展變化,90後的思想和觀念與中國老壹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同時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也與前輩不同,這也是90後受到質疑和批評的原因之壹。

雖然不乏對90後的批評,但90後的社會價值也逐漸被很多人認可。90後第壹次大規模出現在公眾視野,是因為網絡上腦殘(火星文)的泛濫。

[編輯本段]壹、社會背景

90後的生活環境比前幾代人好很多,沒有經歷過歷史政治動蕩,也沒有經歷過大的經濟波動。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除父母外,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庭觀念相對淡薄。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相當壹部分人比前幾代人更加孤僻。今天,中國的信息發展迅速。同時,由於“經濟全球化”,世界各地的商品湧入中國,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廣泛。但90後相對年輕,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在審美和價值觀上也與前輩有很大不同。

與中國老壹代公民相比,90後和80後的個人素質有了顯著提高。其生活習慣、價值觀、世界觀與國際主流接軌。此外,由於中國日益增長的社會結構的劇烈變化,90後和80後的分化現象比前幾代人更加明顯,因此生活方式、價值觀等方面也更加多元化。

[編輯本段]二、時代變了

從信息來看,1999年,中國的網民只有400多萬,到2007年,已經超過1.37億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壹項調查顯示,超過70%的7歲至15歲的中國兒童至少上過壹次網。今天,超過壹半的城市兒童在家裏有互聯網連接。

在教育方面,從1997開始的壹系列改革,讓中國的教育體系逐漸脫離了死記硬背,走向了註重獨立思考的西式方法。90後的學習方式也和國內上壹代有很大不同。

在心理健康方面,相關數據普遍顯示,近二、十年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消極的心理特征,如心理問題、焦慮水平、抑郁水平在逐漸增加或提高。比如,從1992到2005年,青少年的焦慮分上升了8%左右,敵對心理分上升了近8%;從1989到2005年,抑郁評分上升了7%左右。與此同時,壹些積極的心理特征,比如自尊,也在逐漸下降。從1.997到2007年,青少年的自尊得分下降了1%。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對中國青少年的心理變化進行大規模長期跟蹤研究。

在社會方面,壹項針對90後社會的調查顯示,超過60%的受訪者否認他們不關心社會。調查結果最顯著的特點是“充滿個性和創造力”,但缺乏對他人的理解,“90後”也是充滿自信的壹代。

【編輯本段】三。問題

智力

由於知識和經驗的相對增加,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相對發展,他們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不斷廣泛和深入,特別是新自我的發現,使他們的心理活動開始指向自己的內部世界以及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的關系。這時,他們逐漸出現心理閉鎖。這種閉鎖讓他們不再輕易向別人吐露真情,在交往中要求更高,選拔條件更苛刻。此時,他們很難找到“靈魂伴侶”和“相互理解”,可以產生心理上的* * *音,因此往往感到難以被理解,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孤獨感。但由於社會化的要求,他們強烈地想要與他人交流,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想要向能夠理解自己的人打開自己的心理大門。但是因為很難找到這種知心朋友,所以他們常常會覺得無聊。

教育

由於時代的變遷和國家的經濟轉型,“90後”的父母遇到了壹場與他們從小習慣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體制改革。他們沿襲多年的“鐵飯碗”被打破了。他們需要重新選擇職業,靠自己奮鬥。很多人都被卷入了出海的大潮,巨大的壓力讓他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

與此同時,90後的父母渴望將他們感受到的競爭壓力傳遞給他們的孩子。他們認為學校裏的教育不足以應付現實世界。在教育產業化的政策下,學校壓力大,各種培訓如雨後春筍,所以90後的孩子從小就接受了大量家教、教育指導書籍的專業培訓。過早的競爭壓力讓90後普遍聰明、多才多藝、愛好廣泛。

孩子的父母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感到迷茫,現在成了孩子的“錢包”;指責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獨尊。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孩子的自控能力越來越差。學習成績堪憂,與孩子的溝通存在很大問題。另壹方面,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孩子失去了很多本該有的快樂,還被稱為少年問題,讓他們覺得很委屈。雙方都很難找到平衡點。

【編輯本段】四。估價

“壹代人的標誌是時尚:但歷史的內容不僅僅是服裝和行話。壹個時代的人要麽背負屬於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擔,要麽在它的壓力下死於荒野。”——哈羅德·羅森堡《沙漠之死》

每個時代的新生代似乎都受到了特別的關註,因為他們身上都打上了標誌這個時代的鮮明烙印。對於新生代來說,似乎人們是來褒或貶,或憂或喜或贊的。但是誰年輕的時候沒有犯過錯誤呢?人們在不同的時代賦予不同的定語,我們能記住的詞是過去的“迷惘的壹代”、“憤青”、“垮掉的壹代”,現在的“新新人類”。但無論如何,每個人都是歷史長河中的壹環,只是歷史賦予每個時代的使命不同。

90後總有壹天會成為中國的主人。同樣是獨生子女,但90後和70後、80後這壹代人差別很大。關於90後,有的開始關註他們這個群體,有的可能還沒註意到,他們已經開始展現自己獨特的行為。

文學評論家謝有順曾指出,90年代出生的這群孩子,從某種角度來說,雖然還處於被呵護、被教育的階段,但由於社會變遷的影響,普遍早熟。從壹開始,他們就願意成為消費社會和科技時代的寵兒。

無論如何,“90後”暴露出來的問題絕不是他們自己造成的,這對社會和家長的溝通和引導也是壹個巨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