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真正的健康:在佛教中尋找答案
健康是什麽?壹般來說,身體強壯就是健康,平安無病就是健康。壹般來說,身體強壯,平安無病就是健康。健康對生命如此重要,是絕對不可或缺的。缺乏健康,不僅無法完成學業,無法建立事業,也無法享受生活。尤其是壹個佛教徒,身體不好,就不能修習道教,不能傳道授業解惑,不能執行利己利他的任務,甚至不能完成濟世救人的使命。因此,健康是人們特別關心的問題。人在久別重逢時,難免會互相詢問身體狀況;當人們在春節見面時,他們也互祝健康。當人們給他們的朋友寫信時,他們總是問候他們的健康並祝他們壹切都好。可見,人人都喜歡健康,人人都想要健康,人人都需要健康。但是如何變得健康呢?什麽是真正的健康?從佛教的立場來看,有壹種特殊的觀點。壹般來說,人的健康分為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身體無病,飲食正常,身體健康;正常的思維和合理的行為就是心理健康。佛教認為人的身體是由四種元素組成的。如果其中壹個沒有調整好,就會導致很多疾病。只有四種元素平衡好,身體才能健康。至於心理,正常的思維和合理的行為確實是健康的。但是,問題是人和人的思想是不壹樣的。誰正常誰不正常?至於人的行為,誰合理誰不合理,誰來評價?因為世間大部分事情僅僅依靠人的臆想或情感依附,缺乏真理的基礎和壹定的準則,往往以群眾取勝。每個人都這麽叫“正常”,每個人都是如此,哪怕是“合理”。釋迦牟尼佛對“正常”和“合理”的看法是,人人皆醉,我獨醒。他以清醒的頭腦和深邃的智慧探索人生的道理,以正確的觀念辨別世界的是非。結果,隨著真理的確認,他明白了壹切眾生都失去了本真,做了偽計而堅持,認世間萬物為真,顛倒是非。這種堅持,無論是自我強加的,還是法律強制的,都是不正常的,不合理的。因為眾生執著於自己,服從我就貪婪,不服從我就憤怒,不了解服從和不服從的情況就愚蠢。執著於我而產生的貪婪和無知,是心理問題。既然壹切眾生都執迷於自己,心中有貪無明,所以思想不正常,心智不健康。於是佛陀說:“眾生皆有病。”這是壹種精神疾病。此時,妳可能會懷疑我真的有精神病。不然怎麽能罵遍天下人,認為眾生都是精神病呢?不幸的是,事實確實如此。請捫心自問,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沒有貪婪?還是貪婪?是為了原諒別人嗎?還是經常生氣怨恨?是為了明白是非,活在仁義之中嗎?還是不問是非任性?如果答案屬於後者,那麽妳確實心理有問題。因為眾所周知,恨與怒是不正常的,更不合理的是占便宜,尤其是破壞真相,不講正義,帶著野心侵略,濫殺無辜。佛教認為,除非每個人都能徹底消除內心的貪、怒、癡,否則,每個眾生都是思想不正常,都是精神病。這種精神病人根深蒂固,不是壹般醫生能治的,也不是這輩子能治好的。因為普通的醫生只能治療人的身體問題,而不能治療人的心理問題,即使是心理醫生也只能糾正人的生理和神經系統的紊亂,不能根除人的心理貪婪、憤怒和瘋狂,也不能清理人的無知和煩惱的汙垢。就此而言,唯有佛,至高的醫王,才能治愈眾生心中的無明與疾病,唯有佛教的慈悲與智慧,才能清除人們心中的貪與無明三毒。學佛的人,在佛陀真理的感召下,經過慈悲智慧的洗滌,在無限的時空裏,經過長時間的清修,逐漸減少、微薄甚至消失心中的三毒,直到最後壹品清凈,才能恢復正常的人性和心理健康。所以,今天討論佛教與健康,對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價值。相關鏈接:關註人類生命健康,弘揚佛教養生智慧,寧靜生活從口入:為什麽現代生活方式和素食革命禪修在養生保健中占有重要地位?妳在做什麽?福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