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科普時代”的根本是調整心態。

“科普時代”的根本是調整心態。

心梗的發生與情緒、壓力有很大關系。憤怒、緊張、興奮是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

如果妳買股票,無論漲跌,妳死於冠心病的風險都會增加,因為快樂和失望都會導致妳的情緒波動;夫妻吵架15分鐘,影響健康;孤獨對健康的危害相當於壹天抽15支煙。敵意增加心臟病風險19%;憤怒在2小時內使我們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750%;惡意致死的風險加倍...

所以做個好人,做好事。同時降低了善良人死亡的風險;有人生目標的人死亡率降低;感恩,明顯改善身心健康;樂觀者健康兩倍。現代醫學最大的悲哀就是把心臟當成了機械泵。壹半的冠心病不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引起的,而是我們的敵意引起的。

心臟病最好的藥不是他汀類藥物和阿司匹林,而是樂觀和愛。

內聖外王是最大的養生智慧。

孔子說:仁則壽,德則壽;中醫說:心亂則百病,心靜則百病。但是看看我們現在的內心,整個人的情緒都被浮躁的情緒埋沒了。

《道德經》說:五色盲,五音聾,五味爽,但是對身體好嗎?中國人說:內聖外王。什麽是對?我們要擺脫焦慮,不被物欲蒙蔽,保持心靈的寧靜,修身養性,提高道德修養。內聖外王是中國最偉大的養生智慧。我們中醫講的心,不僅包括心,還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對我們的人生幸福有著重要的意義。

就醫。如果壹個醫生天天說支架,藥丸,手術刀,妳就是下壹個醫生。

中醫治病救人。如果妳是壹個中等規模的醫生,妳要關註病人的行為,關註病人的思想,關註人,不是疾病,也不是藥物。

去醫國吧。如果妳能成為壹名醫生,無論是創造壹個和諧健康的環境,還是造福人民,妳都將是壹名偉大的醫生。

健康靠心態。

日本醫學博士茂雄春山博士在他的著作《腦中的革命》中寫道:快樂、放松、冥想和運動會使我們的大腦分泌壹種叫做“腦中嗎啡”的激素,其主要成分是β-內啡肽。這種物質的分子結構與嗎啡非常相似,但其快感效果是嗎啡的5~6倍,而且沒有成癮性問題。

大腦中的嗎啡不僅能讓我們感到愉悅,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防止身體衰老,促使免疫細胞吞噬各種有害細胞,包括癌細胞。壓力等負面情緒會切斷大腦中嗎啡的分泌,進而促進有毒激素的分泌。所以我們的健康取決於我們的心態。

更重要的是,嗎啡壹旦與NK細胞(人體重要的免疫細胞)接觸,就會使虛弱的NK細胞“煥發青春”,重獲活力,從而殺死體內的癌細胞和細菌。這種神奇的自愈潛能原本是人體所擁有的,卻被我們習以為常的憤怒、焦慮、消極等精神壓力所阻隔。

疾病從何而來?

現代人的疾病或多或少都與心臟有關,所以養心也能治病。藏醫和中醫都認為,上層滋養心靈,中層滋養精神,下層滋養身體。因為心臟可以引發壹種非常強大的力量。

當心臟處於清潔狀態時,身體的氣脈就會通暢,這就類似於中醫所說的“陰陽調和”,然後身體就健康了,看起來莊嚴了。

比如,有人鬧離婚,妳態度積極:哦!再也沒有人能束縛我了,枷鎖已經斬斷,期待已久的自由已經到來。我多開心啊!如果妳以這種豁達睿智的態度生活,無論生活中發生什麽,妳都能泰然處之。

從前,壹位老婦人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鞋,二女兒賣傘。每當下雨,她就為賣鞋的大女兒擔心;每當晴天,她都為賣傘的二女兒擔心。壹個和尚告訴她,妳為什麽不反過來想呢?下雨的時候為賣傘的女兒高興,晴天的時候為賣鞋的女兒高興。所以,妳不是每天都很開心嗎?

不同的態度導致對事物不同的看法,整個世界其實就是我們內心的表現。

壹切身心疾病的根源都是妄想,而擺脫疾病、保持健康的根本途徑是調整自己的內心。

(本文摘自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主任醫師、《中國循環》雜誌編輯部主任楊金剛的演講《現代醫學救不活失落的心》。)